診斷問題-《原則》第2部分
3)診斷問題
只要專註於診斷與設計,而不是跳過這些步驟想著解決問題,你就會更有效率。
面對難題時,一般人總是急得要命,經常跳過鑒定問題這一步,在十億分之一秒內就找一個推薦方法開始解決問題,一點也不想花上個把小時耐心地、恰當地診斷問題,設計解決思路。這是非常普遍的錯誤,往往得出差勁的決定,於問題的緩解毫無作用。診斷和設計是閃閃發光的策略思維。
你必須既冷靜又有邏輯。
與定位問題類似,作為一個決策制訂者,在診斷問題時,情緒化反應會破壞你的效率,儘管有時這很難避免。經過多次比較,我認為保持理性對你是有好處的。所以要是你發現自己正在受難題的困擾,想盡一些辦法使自己在行動前保持專註。
你必須找到「根原因」。
與原則相似,根原因就是引發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它們隱藏在表象里,一次又一次地操縱著事物。如果能找出根原因並化解它們,你會得到源源不絕的好處。
將「近似原因」與「根原因」相區分特別重要。近似原因就是那些導致問題的行為——例如,「我錯過了火車,因為我沒有查看列車時刻表。」所以,近似原因一般是用動詞描述的。根原因則比近似原因更深一層:「我沒能查看列車時刻表,因為我健忘」——這就是一個根原因。根原因一般是用形容詞描述的,往往是關於人的特質,這才是導致其隨後的行為或者反應的罪魁禍首。
識別你自己問題是由什麼根原因造成的,這是最關鍵的動作,因為你只要刪掉根原因就可以化解自己的難題。換句話說,你必須懂得,要想獲得目標,必須接受並成功處理現實。
找到自己與他人的錯誤,並從中學習,對於改變問題造成的後果至關重要。
很多問題是由人的錯誤引起的,但識別並接受自己的錯誤太難了。有時人們看自己的水平等同於盲人,不過更行得通的解釋是,人的自我與短視讓他們的錯誤與弱點變得疼痛無比。因為在錯誤被指出時,我們往往會煩躁,故而大部分人可願意當著別人的面挑毛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結果就是,我們的錯誤會造成問題,但我們很少客觀地對問題進行診斷,自己的成長也就耽擱了(正如我前面說的,大部分的學習是來源於犯錯的並經歷錯誤的痛苦——就像是把手放在爐火上——然後適應)。在這一步很多人會停止前進。看一個人會不會對得起他的潛力,就要看他有沒有客觀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意願,這比其它所有的東西都重要。
客觀看待自己和他人時會感到痛苦,我稱之為「成長的疼痛」,因為有痛苦才能成長,不疼不會有收穫的。當然,只要真正理解,沒人是完美的,成長的本質就是承受痛苦,才能體會到「成長的愉悅」。但似乎我們生而為人的天性之一,就是聚焦於短期滿足,而不是長期——就是喜歡第一後果而不是第二第三——所以人的行為常常得不到真正想要的獎勵。但是,如果你可以真正將此兩者聯繫起來,這樣的過程將會帶來愉悅而不是痛苦。正如那些樂於泡在健身房耗著的人,他們把健身與得到的身心快樂真正聯繫在了一起,不斷地得到獎勵並堅持下來。
請記住:
痛苦+反思=進步
可能這超出了你的預期,不過以我的經驗,這就是現實,最好接納它,與它相處。事實上,成功需要找出重要問題的根原因,有時就是我們的錯誤和缺點。所以你必須樂意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分析問題可能的原因。
當然,有些問題不是某些犯錯的人造成的。例如,雷擊就是自然現象,跟人的錯誤沒關。所有問題在你決定如何做之前,都需要恰當地診斷。
要想成功地診斷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有邏輯,以及能夠看到多種可能性,還有下定決心去克服遮敝在真相前的自我障礙。
TAG:付博士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