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全球區塊鏈專利榜解讀:鬥魚都上榜了,搞「玩客幣」的迅雷為何缺席了?

全球區塊鏈專利榜解讀:鬥魚都上榜了,搞「玩客幣」的迅雷為何缺席了?






編者按:隨著炒幣成為新的「財富自由」的機會,作為虛擬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也跟著從幕後走到了台前。隨著這項技術(概念)被熱捧,區塊鏈成為了新的創業熱點,於此同時,企業也開始了相關方面的技術儲備,專利方面的競爭也已開始。



近期,知識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聯合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發布「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前100名)」,

數據範圍為2017年全球公開公告的專利數量,包括發明申請、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數據提取時間範圍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從榜單整體上來看,中國企業佔到了49%左右,其次是美國(33%),日韓、俄羅斯等國的企業也有入榜。

入選該榜單的中國企業類型複雜,不僅有國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電網、數字貨幣研究所),還有眾多科技公司和金融安全企業,真正的區塊鏈創業公司並不多。




其中,排名第五的瑞卓喜投科技發展公司其實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排名第七的通付盾是一家比較神秘的明星公司,主營金融安全方面的業務,2016年還曾圍繞10.5億融資鬧出過烏龍。當然,要說技術專利,阿里、騰訊等自然也不會缺席。  






從這份排名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以總量49件的成績位居全球企業區塊鏈專利數量的第一位,去年阿里在區塊鏈技術應用方面已經大規模開展,但主要還是公益、保險、安全等方面,去年三月和普華永道達成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食品安全可溯源。




排名第三位、國內企業排名第二的就是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所,該研究所正式成立於去年,但實際上人民銀行從2014年起就成立了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對數字貨幣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經過多年的研究,數字貨幣研究所很多成果已經遞交了專利申請。







而作為同樣大規模布局區塊鏈領域的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卻排名在第23位,專利數量僅為11件,與阿里的49件還有一定距離。但其實騰訊在區塊鏈應用方面的研究做的並不少,但主要應用場景還是在金融領域,包括微眾銀行在2016年發起的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金聯盟)並推出聯盟鏈雲服務BaaS,此外還有與中國銀行合作搭建總對總金融科技平台等。




儘管有諸多嘗試和合作,但反應在技術專利上,騰訊的成果卻比阿里要少很多,多少有些讓人唏噓。不過,要說最讓人詫異的還是未能進入榜單的百度。



作為傳統三巨頭之一的百度,同樣在區塊鏈應用方面做了很多嘗試,無論是金融領域還是投資區塊鏈支付公司以及加入Hyperledger(「超級賬本」)開源項目等等隨便拎出一項都不該沒有一點建樹,要知道,在這份榜單中排名最後的企業專利數量已經少到了個位數,但依然未能看到從2015年就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的百度。




或許,百度區塊鏈金融實驗室在忙著搞「數字狗」的實驗項目,專利什麼的還沒來得及申請。




當然,

另一家讓人沒想到未能入選的企業就是迅雷,

從2015年4月賺錢寶上線,迅雷就已開始了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嘗試,星域CDN甚至還獲得了小米、愛奇藝的助力,即使賺錢寶有400萬用戶、星域CDN已經開始被直播平台所使用,但迅雷依舊未能進入榜單。







對此,

迅雷方面回應速途網稱,專利方面的信息迅雷並未對外公布過,需要對此評估之後才能決定是否適合公布。




筆者查閱了迅雷以及網心科技的工商信息後發現,兩家公司的專利信息中並沒有包含有關區塊鏈技術的專利,即便是網心科技,其專利多是與CDN節點(分發網路)和賺錢寶(外觀設計專利)有關,或許,迅雷的區塊鏈技術專利和百度一樣在申請中或在去申請的路上…… 


 





當然,由於百度、迅雷進入區塊鏈應用領域的時間比較早,且榜單統計僅限於去年一年,所以,或許兩家在前幾年已經做了一些專利儲備也說不定。




與百度、迅雷這種區塊鏈老玩家相比,此次排名67位的鬥魚倒是多少有些讓人詫異,從統計數據上可以看出,鬥魚已經擁有了5項區塊鏈方面的專利。


  



速途網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平台上查閱了相關專利信息,僅去年一年,鬥魚就申請了600多項專利,其中確實有與區塊鏈相關的技術專利。雖然也開始布局區塊鏈,但無論正規的媒體報道亦或是社交平台的爆料區幾乎都沒有看到相關的信息,可見,鬥魚在這方面表現的還比較謹慎。


  




從去年開始,在AI和區塊鏈兩個球性風口中,中國成為了毋庸置疑的中心之一,國內互聯網企業進入的有很多,像人人網、美圖、巨人網路、百合佳緣集團、二三四五等等,但這些只發了一份白皮書甚至只放出來一點消息的企業想必在專利方面還沒有什麼像樣的建樹。




專利向來是企業在一個行業立足的根本之一,在前幾年,國產手機廠商就沒少吃專利的虧,但幸好後來小米、華為等國產品牌在這方面頗有建樹才能讓國產手機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




現在,在區塊鏈這一風口上,國內廠商其實已經佔得了先機,手握專利進可攻退可守,但現在最為尷尬的是,國內依舊沒有一些成熟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產品或方案,區塊鏈以後是誰的主場或許現在還不能輕易下結論。



附:「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前100名)」完整榜單













新聞來源:速途網




近期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Sansar或構建「經濟體」破冰VR社交



暴風魔鏡「白日夢」測評:兼容80%+白日夢遊戲



Mackevision戴鑫祺:VR可降低3D可視化設計成本


HTC攜手高通推中國版VIVE一體機 搭載曉龍835處理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小報 的精彩文章:

Digi-Capital報告:未來5年AR用戶將達35億,產值超850億美元
聯想楊元慶出席2018高通峰會:5G商業化賦能行業智能化轉型

TAG:VR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