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入屠蘇,屠蘇是個什麼東東?
過了小年,除夕就連跑帶趕地開始了倒計時。人們嘴裡念叨最多的除歲詩,就是王安石的《元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8個字將人們過年時的熱鬧景象寫了個十成十,而這些過年習俗,流傳至今,命運卻是大不相同。
元夜放爆竹
除夕之夜放爆竹,依然是老百姓最普遍的慶祝方式,儘管近年來受PM2.5的影響,節日煙花爆竹的力度有所收斂,但除夕夜的爆竹,還是不能免俗的此起彼伏,要的就是這個氣氛!
宋人還在貼桃符,今人早就換了門神,物雖異而理趨同。都是在除夕之日辭舊迎新,辟邪消災,看守門戶。對家宅平安的祈盼,再過一千年也不會改變。
只有除夕之夜飲屠蘇酒的習俗,終究是漸漸淡去了。人們在除夕之夜闔家團聚的時刻,慣常會飲酒,但現在酒的品類多種多樣,屠蘇酒更多地變成了典故而不是真實的存在。
我們今天就來翻一翻故典,聊一聊屠蘇是個什麼東東?
屠蘇是屋不是酒
藥王孫思邈
屠蘇最早是一種房屋的名稱,因為用屠蘇草蓋頂而得名,也有人把牆上畫了屠蘇草的房子也叫屠蘇。《通雅》中說,屠蘇就是一種闊葉草,廣西瑤人稱大葉似蒿者為「頭蘇」。「頭蘇」與「屠蘇」音近,說的大概就是同一種東西。
在唐人韓鄂的《歲華紀麗》中,則對此有較為明確的解讀。據說,屠蘇是一間草舍的名稱,相傳有一位名醫住在屠蘇草庵中,每到除夕,就將一個葯囊浸在井中,到了大年初一,再把井水打來盛在酒樽中闔家共飲,喝了就無病無災了。
人們因此把這種水酒稱為屠蘇酒。據說,這位住在屠蘇草庵里的名醫,就是東漢末年的神醫華佗,就是他,發明了屠蘇酒的配方。
晉代之後,飲屠蘇酒的習俗日漸成風。到了隋末唐初,藥王孫思邈對屠蘇酒倍加推崇,相傳他每到歲末都會按照屠蘇酒的配方,製成許多葯囊,分散給鄉親四鄰,讓大家泡酒,除夕飲用,既能除災避疫,又能強身健體。就連自己所住的草屋,也命名為屠蘇。
唐人對孫思邈這位年高德劭,醫術登峰造極的老醫仙非常景仰,由他一手推介開來的屠蘇酒,自然應者雲集。甚至在民間產生了此酒能「屠絕鬼氣,蘇醒人魂」的說法,並把這稱為「屠蘇」二字的正確解釋,這就是後話了。
屠蘇酒的配方
民間對屠蘇酒的配方歷來有很多記載,不一而足。《本草綱目》《備急千金要方》《小品方》《遵生八箋》《景岳全書》《雜病源流犀燭》《治療與保健藥酒》《老年保健學》等醫藥典籍均有記載。內容大同小異。
現在採用較多的是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的配方:大黃、桔梗、蜀椒各15株,白朮、桂心各18株,烏頭6株、菝葜12株。(古代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為二十四株),浸入酒中,一日而成。
其中大黃排各種滯濁之氣,為葯中將軍;白朮健胃、利水、解熱,久服能輕身延年;桔梗補血氣、除寒熱、祛風痹、下腫毒;蜀椒解毒、殺蟲、健胃;桂枝活血化瘀、散寒止疼;烏頭祛風痹、溫臟腑;菝葜驅毒、防腐、定神。總的來說,都是祛邪避疫、滋補保健的良藥。
除夕飲屠蘇的講究
唐代以後,除夕飲屠蘇酒便蔚然成風,無論是朱戶高門還是尋常百姓家,在除夕之夜都會闔家歡宴,人人飲屠蘇,宋代詩人里,寫除夕的詩句中,每每便提及屠蘇酒。
家家次第飲屠蘇
蘇軾和蘇轍哥倆在寫到除夕時,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此事:一個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蘇軾《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一個說「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蘇轍《除日》)。其實說的都是一件事。
從人們開始飲屠蘇酒以來,就有這樣的傳統: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後,無論大小總要喝一點。據說是因為「小者得歲,故先賀之。老者失歲,故後也。」而飲屠蘇的這一點特別的習俗,在很多詩人的筆下,就多了幾分怡然自得的雅趣。
宋代詩人鄭望之的《除夕》詩中就寫道:「可是今年老也無?兒孫次第飲屠蘇。一門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時到老夫。」
如今我們的除夕夜雖然不再拘泥於飲屠蘇酒的古老習俗,但在闔家歡聚的日子裡,無論老酒還是新醅,不管茅台還是干紅,次第相飲,一醉天明,依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從古人詩里看雪,從梅花中聞酒香
※平昌冬奧會就要開了,你需要惡補一下知識點!
TAG:茅友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