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遊戲瑰寶#3:Moon Patrol 視差滾動和氪金鼻祖

遊戲瑰寶#3:Moon Patrol 視差滾動和氪金鼻祖

關注「indienova」,挖掘獨立遊戲的更多樂趣

月球巡邏車(Moon Patrol)

今天要說的這款遊戲可能不是有很多人知道:《月球巡邏車(Moon Patrol)》,大概是由於在亞洲地區這款遊戲並不是很流行,不過它在北美地區可算是大名鼎鼎了,曾經火爆一時,獲得眾多讚譽。而且,它還開創了視頻遊戲視差滾動的先河[1]。

《月球巡邏車》最早是 1982 年 Irem 開發的一款街機遊戲,玩家要在遊戲中駕駛一輛可以跳躍並射擊的月球車,歷盡萬難到達終點。月球的地面崎嶇不平,偶爾會出現巨石和深坑,還不斷有異星飛船在空中投彈,路程可謂艱險。玩家需要有非常敏銳的反應能力,才能順利通關。

看一下這個動圖,基本上就會對遊戲有個大概了解了:

GIF

圖片來源[2]

這款遊戲隨後被移植到多個系統和家用機平台上,受眾相當的廣泛,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各種街機回顧展和玩家大會上還少不了它的身影。[3]

它的開發者:西山隆志(Takashi Nishiyama),是遊戲行業中傑出的幕後人物,經歷可以說是豐富多彩。

西山隆志(Takashi Nishiyama)

西山隆志[4]

我們先看看西山隆志都參與了哪些遊戲的開發和製作吧,這還只是其中一部分:

此列表來自維基百科[5]

怎麼樣?這份列表中想必一定有你曾經玩過的遊戲吧。而且,這份列表涵蓋的遊戲類型也有不小的差別,西山隆志能沿著這份列表一路走下來,真是精彩的人生啊。

西山隆志的職業生涯開始於 Irem,在這裡他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款遊戲《銀河帝國的逆襲(UniWar S)》,接下來就是今天說的這款《月球巡邏車》。隨後的《成龍踢館(Kun-Fu master)》也是廣為人知(被認為是首批動作清版遊戲之一[5])。

之後他加入了 Capcom,在這裡,他開啟了更為精彩的篇章:《街霸(Street Fighter)》系列,我們所熟知的隆的「Hadouken」就是他創造的。不過他離開 Capcom 以後並沒有參與《街霸 II》這款風靡全球的遊戲的開發。

他離開 Capcom 之後加入了 SNK,又開啟了《餓狼傳說(Fatal Fury)》系列,同時,還參與了《龍虎之拳(Art of Fighting)》《拳皇(King of Fighters)》以及《合金彈頭(Metal Slug)》系列的開發工作。

離開 SNK 之後,他創建了自己的公司 Dimps,至今還活躍在遊戲領域[5]。

西山隆志為人比較低調,儘管開創了街霸系列,但也並不廣為人知。他有十幾年沒有接受過採訪,頗為神秘,只是後來公司原創遊戲業務需要他發出一些聲音,他才會站出來說點什麼。從上面的遊戲列表我們就可以得知,他是一個非常勇於創新的人,這一點從他參與遊戲類型之多就能看出來。

視差滾動(Parallax Scrolling)和氪金?

西山隆志原本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新聞記者。在他獲得了一份 Irem 的兼職工作之後,他也嘗試著寫一些遊戲策劃。彼時正是《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火爆的時候,大量的新公司湧現,希望能夠有自己的立足之地。Irem 當時也在準備開發一些新遊戲,不過當時大家的思維比較受限制,大多數基於《太空侵略者》基板的遊戲都顯得大同小異。西山隆志也策划了一份類似的遊戲,結果上司看了以後覺得很不錯,於是,西山隆志的第一款遊戲《銀河帝國的逆襲(UniWar S)》就誕生了。從此,他感覺自己其實很適合這份工作,就開始正式投入遊戲行業。[6]

UniWar S

接下來的第二款遊戲,就是在北美市場獲得巨大成功的——我們今天主角:《月球巡邏車(Moon Patrol)》。跟西山隆志的第一款遊戲比起來,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有很大不同。

自製的月球巡邏車(Moon Patrol)Bartop 箱體[7]

這款遊戲在當時的街機市場上很搶眼,因為它有這些特點:(記住是在當時的環境下看哦)

在當年看來,這款遊戲中有很多新鮮的點子,揉在一起之後,就成了一個成功的遊戲。現在很多人在評價這款遊戲的時候都會說,其實並沒有很特別的地方,但是在當時有限的機能限制下,能把這些東西混合在一起也是很了不起的。

這款遊戲中滾動的捲軸在當年已不是新鮮事兒了,但是遊戲背景的視差滾動,還真的是第一次被大家真實體驗。之前 1981 年的《跳跳車(Jump Bug)[1]》(被認為是最早的平台動作遊戲[8])已經在遊戲中實現了一部分視差滾動效果,但是由於遊戲背景簡單,所以並沒有形成真正的視覺衝擊,甚至可能不被人發現。而《月球巡邏車(Moon Patrol)》以及同年 Taito 製作的《叢林狩獵(Jungle Hunt)》則在視差滾動上做足了文章,使得遊戲畫面非常生動,將遊戲的畫面表現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因此,大家習慣上將這兩款遊戲稱為視差滾動的始祖。而單就畫面表現來說,街機的《月球巡邏車》畫面顯然超越《叢林狩獵》,所以,說起《月球巡邏車》,普遍認為是它引領了電子遊戲中的視差滾動設計。

除了視差滾動這個貢獻以外,這款遊戲還有另外一個第一:它的街機版是第一個玩家續幣之後分數會累計的遊戲,也就是說,如果你足夠的硬幣,打出高分來就不是什麼難事了[9]……好吧,這也算是氪金鼻祖了吧……

One more thing ... 它後來又拿了個第一,我剛才不是說過它的背景音樂很不錯么?確實,1988 年 1 月 25 日的時候,東京的唱片公司 Alfa Records 發行了一張限量版的名為 R-Type : Irem Game Music 的遊戲音樂唱片,收錄了 Irem 很多遊戲的音軌,《月球巡邏車》的也在其中!於是,它成了擁有音軌唱片發行記錄的最老的遊戲![10]

注意右上角,發現 Moon Patrol 了么?[11]

全面移植 & 克隆

遊戲成功之後,大範圍的移植就開始了。這幾乎是當時遊戲行業的慣例:一款街機遊戲成功了,馬上就會被移植到其它平台去。

移植的情況[12]

由上圖可見,《月球巡邏車》幾乎被移植到了當時所有的主流平台上。不過要注意的是:這裡列出的 Colecovision 和 ZX Spectrum 版本在當時均未正式發行。直到 2014 年,Colecovision 版本才得以發行,之前是因為 Atari 破產,項目被取消。而最近,未發行的 ZX Spectrum 版本也上線了[13] 。隨著懷舊風愈刮愈烈,經典遊戲反而在慢慢復甦。

那個時候的移植由於系統各不相同,所以基本上都是授權給對方重做。據說 Colecovision 版本就製作了約半年之久[13]。從上圖就可看到,由於處理能力和發色數不同,也有移植人員的水平所限,各版本差異還是很大的。比如 Apple II 和 PC 早期版本基本上背景就是幾條折線,無法完全重現街機版本的精髓。(話說按照現在的電腦性能和先進的開發工具,應該很快就能完成這個遊戲的原型了,可見技術發展之迅速啊!)

後來,鑒於這款遊戲的成功,也出現了大量的翻版--說白了就是抄襲,不給版權費唄。名字也都盡量貼近 Moon Patrol,比如什麼 Moon Buggy 神馬的。克隆這個事兒,還真是早早的就伴隨著電子遊戲產業……

這裡說說我第一次玩到的《月球巡邏車》。在我只有一台中華學習機 CEC-I 而還沒有軟碟機的時候,我是用磁帶來玩它的 Apple II 版本的。是的,每次都要用錄音機播放這個遊戲的磁帶,要玩之前總要慢慢讀大約五到十分鐘,而且中間還有可能校驗錯誤需要重新讀取,你能想像那種等待的煎熬么?不過我還是樂此不疲,玩了很多次。一直到我有了軟碟機,才玩上它的盜版。話說當年我的遊戲磁帶可是買的正版啊,不過,現在回想起來,當年那些國內發行的遊戲磁帶真的是正版嗎?

一些歷史報道

這裡是一些歷史報道,。

一些相關的報道[14][15][16][17][18][19]

(相關報道由 indienova 整理)

可以說,幾乎當時所有的媒體都注意到了這款遊戲,並給出了正面的評價。

遊戲資料

網上有不少的宣傳資料,各個平台都力推過。甚至到現在也還有一些同人作品出現。遊戲的劇情也被反覆編造,玩家的熱情還是很高的。包括最近幾年一些版本重新拿出來發行,也說明這款遊戲確實深入人心。

結束語

我們簡要的回顧了一下這款在遊戲歷史上不可抹去的遊戲,儘管它不是那麼的傑出,但是絕對夠資格入選「遊戲瑰寶」系列。

如果您有提議或者推薦,請來我們的小組:Video Game Gems 參加討論:https://www.indienova.com/groups/74

另外我們將西山隆志參與的經典遊戲製作了列表,歡迎訪問:https://www.indienova.com/gamedb/list/46/p/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dienova 的精彩文章:

本周值得關注的作品1.22-1.28
Clocker:邏輯,時間與親情

TAG:indieno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