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救救EC 狂人筆記

救救EC 狂人筆記

EC病了

十二年來埋下的的病根

終於開始肆虐

侵蝕著她的心智

寒假已經過去了大半,假期之前定下的目標,似乎沒有能夠完成多少。

雖然對那些知識充滿了興趣,也通過對認知科學的了解,尋求到有效的學習方法。但只是有了一個短暫的開始動機,沒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堆在書架上的一些書只是動了其中幾本,厚厚一沓的想法卡片還沒有整理成文章,一拖再拖。

首先鑒定為嚴重拖延症,尋找解決辦法,那就是給自己設立一些嚴峻的任務,逼迫自己去完成。

於是開了一個公眾號,昭告天下一般宣傳了一下,雖然也沒有幾個人關注,不過算是有了一點點負擔了,接下來怎麼著至少得每周一篇文章吧!

第一篇發的就是關於學習方法論的文章,其中談到的一個重要的認知科學概念就是「必要難度」。可是當我自己再拿起書來學習時,又不自覺地開始翻到每章的第一頁,準備開始認真地一頁頁看了。那「必要難度」都體現在哪裡呢?

從認知科學的角度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但是不能有效地執行,還在重複著以前的無意識的,樸素的學習以及閱讀習慣,這就不是拖延症這麼簡單了。

這是懶啊!

但是這樣分析問題不能夠引導出有操作性的解決方法,還得仔細剖析,尋求病因。

終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開智學堂的一篇文章,讓我接觸到一個名詞「同儕壓力」。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卻一下子有了一種親切而熟悉的感覺,這不就是過去的十二年中小學學習生涯一直陪伴在我左右的嘛!

彷彿隔空變換到那裡

一切模糊又清晰

幾秒鐘的世界

感嘆不平凡的意義

許多人批評中國的應試教育,最著名的應該是鄭也夫先生的那句論斷,「1949年之後在中國大陸接受完整的12年教育的學生,沒有一個會得諾貝爾獎」,直指教育對學生創造力的打壓。

其實西方的教育也沒有能夠倖免。TED上至今播放量最多的視頻,是英國教育家肯·羅賓遜的題為「學校扼殺創造力」的演講。羅賓遜在演講中指出,當下的這種教育模式正在逐漸扼殺學生的創造力,這種教育追求正確,合理,效率;抵制錯誤,偏奇,低效。殊不知創造力正是在一次次錯誤的嘗試中產生的。

工業化教育

丹麥拍過一個紀錄片,就是把丹麥的一所正常中學,跟同一水平的中國黑龍江省一所正常中學的孩子組織起來比賽了一下,分別從閱讀、數學、英語、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五個方面衡量兩個國家學生的水平。比賽流程由丹麥教育專家設計,由丹麥和中國的老師共同來打分。

結果令人難以想像,除了英語之外,中國孩子在閱讀、數學、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全部大比分勝出丹麥孩子。

這一結果似乎與上面學校扼殺創造力的說法不符啊。丹麥實行的是素質教育,相比於中國的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應更加具備創造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啊!

仔細研究一下中國的教育,你會發現稱為「應試教育」不夠準確,應該稱為「工業化教育」。

工業化教育起源自普魯士教育,也就是現在流行的K12教育體系。當時工業革命興起,德國為了培養大量的工業人員,採用了一種強調分工,紀律,穩定的工業管理標準,這一模式後來被各國競相效仿,生產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促進了工業化的進程。

中國從蘇聯那裡學來了這一套模式,成效顯著,使一個人口龐大的落後農業國,用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試錯代價,訓練出大量合格的工人,投入到流水線的生產中。

而由此帶來高考成了今天中國最公平的教育評判制度,在學校經過教育流水線訓練的學生,每個人都接受同一套標準,只要認真訓練就能掌握。

有著一套成熟的訓練標準,自然意味著任何的考試評判都難不住中國的學生。就算是創造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評判,只要有一個標準,一個量表,就可以展開相應的訓練,用最高效的方式達到甚至超過標準。

這樣看來似乎任何的評審方式都難不住中國學生了,只要你願意接受訓練,花時間投入進去,就能夠一直打敗競爭對手,真的可以做到獨孤的境界。

但是當這樣的學生一旦離開學校,進入社會,面臨一個沒有訓練任務規定,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沒有確定目標和手段的環境,立刻就會感到迷茫,適應不了這個高度變動的社會。從脫離那個為你安排好一切的位置開始,你便會無所適從了。

扇動翅膀

它卻不響

會不會在遠方颳起風

回到我現在的處境,才離開高中兩年,還蜷縮在大學的溫暖襁褓里,尚未完全踏入社會。被壓抑了多年後,終於找回一點對知識的興趣,重拾對世界的好奇心。但是當我準備再繼續做一點什麼,再多讀幾本書,多寫幾篇文章時,一下子感受到力不從心。

定好的學習計劃,常常因為各種借口而拖延

面對一個具體實際的問題,還是奢望著找到一個標準答案

12年之後,曾經被壓抑的興趣與好奇心還有希望找回,可是當初在主動與被動那條岔路口,我已經選擇在後面一條路走出去太遠 。被動輸入信息,逃避自由選擇,長期被剝奪主動性留下的後遺症總會在每一次面臨選擇與決策時泛濫。

同儕壓力

被投放的流水線上的工人如果只能裝配零件,長此以往,他們好一點的結果會變得像《摩登時代》裡面卓別林演的負責擰螺絲的工人,他擰螺絲擰出了肌肉記憶,以至於流水線停了他都停不下來,看見別人衣服上的扣子,他也擰過去了。糟糕的下場,就差不多是富士康那些縱身一躍的身影了。

好在教育流水線還多了一個高考的獨木橋,因為有擠過橋的需求,自己千軍萬馬要爭爭搶搶,打打殺殺,這也無意中催生出一股被動者的進步動力,就是前面提到的「同儕壓力」

有些疑難雜症的治癒,只剩下「以毒攻毒」這一味葯。顯然「同儕壓力」就是這樣的一副良藥。

如果你已經足夠幸運地進入到一個競爭力強,實力強的圈子,那麼就算你沒有對知識的興趣,沒有對自己的充分認識,沒有內心真正渴望的追求,你也會被壓迫著被動進步。哈耶普這些馬車上乘坐的那群優秀的綿羊至少就是這樣。他們或許少了點獨立思考,但還是在走向某一領域的巔峰。

主動思考,被動進步,這似乎是各個智識群體都在呈現的狀態。其實主動與被動總是相伴相生的狀態,被動並非就意味著是負面的,有時候你要接受自己成為一個既被動又主動的人。就像菲茲傑拉德的那句名言: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想法時仍能保持行動能力。

在同儕壓力之下,不斷進步。如果某一天發現自己已經成為那個獨孤的存在了,那你至少還可以栽培桃李。

長江後浪推前浪,換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被動進步吧!

EC其人

獨立思考,有智有趣,雅俗共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紅酒酸澀就是差?那你一定不懂單寧!
網紅臉:這一代人的審美鋼印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