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acbook 12inch with Retina 研究性報告
第一次在尾巴寫貼子,再加上拍照技術實在太渣,還請各位大佬不喜勿噴。
(本來想寫 2017 Macbook Pro 15 inch的報告,不過看尾巴里對12寸的Macbook報告太少了,心血來潮,說干就干。)
先來介紹一下自己,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在讀,平常就喜歡刷尾巴,喜歡尾巴的這種氛圍,望尾巴越做越好!
先來一段某果官網的截圖,相信米娜桑已經耳熟能詳了。
ps:說實話,我看不出你哪裡強大了。
ps:不得不佩服這塊Retina屏幕的素質,真的是太好了。
ps:鍵程真的好短。。。此處省略一萬個。。。
好啦,複製粘貼到此結束。配件如下圖:
今天寫的這款機器是2016款的 Macbook 12inch 官網定製的酷睿 M7 512G ssd 的高配版本。(16款沒有16g的RAM還是挺傷心的)
順便貼一下配置圖片:
從買來的時候就沒有更新過系統,這款本本的配置渣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好在 Apple 的 macos 加持下,日常使用還是挺流暢的。
下面就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這個產品吧:
1:Intel 6代酷睿M7 在直營店體驗過M5的版本,好像M7的沒有太多的差距,稍微流暢了一點。
2:Retina顯示屏 好喜歡這屏幕,以前用的是惠普的幽靈X360,現在倒回去看那塊屏幕已經完全接受不了了;
3:8G RAM 好像這個沒什麼說的。。。嫌棄太少了的大佬可以移步iMac Pro的128G RAM (滑稽)
4:第二代蝶式鍵盤,MBP標配,在直營店體驗過15款的NMB,那第一代的鍵盤,簡直慘不忍睹。
現在我就來從日常用戶體驗來談幾個地方:
1、外觀:借用尾巴大佬的一句話來說說:正麵灰色的鋁合金外殼,中央嵌著的是一個金屬 Apple 標誌,看著就像是 iPhone 後背 Logo 的簡單粗暴放大版,許多果粉其實接受不了這一點,畢竟這是 MacBook 系列的象徵,沒了這個標誌,感覺是人丟了魂,但我想更多的是去星巴克無法讓人一眼認出自己用的是 MacBook 從而無所適從罷了。
ps:帶了一個殼子,裸奔太容易刮花了。
2、鍵盤的手感的相對改善還是可以感知得到的,2015款的鍵盤給你手指頭的反饋會讓你明確感知到你在敲一個硬、脆、沒什麼彈性的塑料薄片上,所以很多人將敲2015款的鍵盤形容成打鐵,2333333,而這款就不同,柔和了許多。
3、觸摸板:正如大家所說的,這個觸摸板是有魔力的,你感覺和MacBook Air的觸摸板一樣,按下去很脆,跟以往的觸摸板一樣,但是仔細看卻發現觸摸板根本沒有動。
再說 Force Touch,開始我以為真的就像兩層觸摸板,先按下去和普通觸摸板一樣,但是還可以再往下按,反饋更硬一些,段落感非常明顯。但是,其實你從感受到第一次按下之後,後面的過程是連續的,意思是OS X會識別到你的按壓力度,按壓到最底會有第二次反饋。比如說你用QuickTime播放視頻,第一次感受到回饋後,然後慢慢使勁,你會看到快進速度逐漸加快,到最後有第二次反饋之後就不會再加快。同理,你用Safari的用力點按來查看字典或者快速查看鏈接,你第一次反饋後,隨著用力(不按到底)會有反映力度大小的過渡動畫……
正在過渡動畫中的字典查詢。按到底以後才會顯示字典。而且這觸控板真的有好多手勢,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沒帶滑鼠了。
4、配置升級的體驗角度,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用過初代的Retina Macbook Pro 13-inch,當時因為GPU跟不上顯示屏的提升,所以導致有那麼一點點微微卡頓的感覺,不明顯但可以感知到,特別是網頁滾動的時候。這個現象在升級了GPU的第二代Retina 13上就完全消失了,非常順暢。所以你要問我2015 M5和2016 M7的硬體配置變化到底能給日常使用帶來了什麼區別?我告訴你,這是一個能感知的區別。特別你別忘了Core M這貨是會降頻的,天氣熱了2015款這個感知在一些特定應用場景會更明顯(之前有個朋友的貼也再說這個事情),而2016 M7我用了幾個多月目前沒什麼明顯感覺。
所以我一直強調,對於12inch這類定位的產品,不要去關心性能,但是不要完全不關心硬體,因為有些每天都要相伴的細節體驗會隨著硬體發生感知變化,然而這並不完全等同於性能。
最後,既然大家很關心性能,簡單說一下,實際目前Macbook的四條定位線區隔的用戶需求已經非常明確,大家各取所需即可,Macbook 12-inch定位超便攜,Macbook Pro 13-inch定位平衡,Macbook Pro 15-inch定位性能,而Macbook Air則主要定位價格。
SSD 讀寫:直觀的感受,解壓 Eclipse 現在只需要2秒。(6w多個文件。)
CPU:不過這種弱弱的CPU,大家還是要小心呵護吧。
Xcode 基本和Macbook Air持平,不錯,對我足夠了,足夠了么?
Steam……嗯嗯,只能估計玩玩饑荒或者以撒這種遊戲了。
吐槽
1、CPU性能和顯卡性能相對於Retina會吃力,有些UI會有幾下頓卡,和MacBook Pro相比。
2、攝像頭480P有點看不下去了,想要嘗試高清FaceTime或者掃描簽名件的人要注意
3、敲代碼還是趕緊買一個機械鍵盤吧……說真的,敲了不到200行感覺都比以前累
4、Xcode 最新版代碼高亮還是會偶爾掛掉……自求多福吧。
So
1、如果你只是需要一台Macbook,而對其他都不是太在乎,在買得起的裡面挑喜歡的;
2、如果你的需求主要用來辦公和個人娛樂,比如上網,文檔,聽音樂,看視頻,非吃飯級修圖比如LR調個光色等普通強度的應用,對輕薄和Retina有需求,請你在12寸和13寸里選,選擇的因素個人認為可以簡化到只需要思考你對輕薄的追求是否極致;
3、如果你的日常主要應用有相對依賴CPU性能的,比如視音視頻剪輯,吃飯級的2D圖像處理;請你從13寸起步;
4、如果你的日常主要應用對性能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圖形性能,比如3D圖像處理,3D遊戲,建議請你從15寸起步,因為4核CPU和2核CPU就是質的差距。
5、如果你對性能儲備嚴重缺乏安全感,或是個瘋狂的擴展黨,或者是一個性能嘴皮子黨,或是一個Pro黨,你選個13寸Bar的起步款就可以了,低了滿足不了你的心裡需求,高了真浪費。
順手推薦好物件
1、小米 45W USB-C 電源適配器(原廠充電器替代性選擇)
推薦理由:無非就是多備一個的需求,比原廠的要便宜
購買渠道:任意電商
2、小米USB-C至Mini DisplayPort多功能轉接器
推薦理由:帶一個DisplayPort 1.2和兩個USB2.0介面,解決NMB外接4K顯示器的4K@60Hz輸出的同時又能充電的問題
購買渠道:任意電商
再發幾張美(chou)圖
老家沒有什麼合適的取景場地,各位客官只能湊合看看辣。此款本本作為備用機使用,主力機為 Macbook Pro。
上圖~
總結
Macbook 12-inch是一個非常極端定位的機器,如果你對輕薄的要求遠大於性能,又受不了Air的屏幕,那12-inch會是你唯一的選擇;至於實際選不選,我相信不少的朋友可能非常糾結的點就在於性能,儘管要求不是太高但總歸也不希望它太過於菜了;但性能這東西吧,體驗上又是因人的需求而異的,並不會像機器尺寸重量這種標準的東西能給不同的人帶來一個相對統一的感受,所以很多人都很難講清楚自己需要的那個性能究竟是什麼東西。
我推薦這款產品的理由是:
1、精緻的外觀&優秀的屏幕;
2、輕薄,便攜;
3、好用的觸控板與Macos;
4、在同級別當中,它的音響效果不會讓你失望。
我不推薦這款產品的理由是:
1、鍵盤鍵程太短;
2、弱弱的性能&480P攝像頭;
3、介面超級少介面超級少介面超級少,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4、不適合作為主力機使用。
※深夜俱樂部 | 來聊聊那些你用了 5 年以上的產品
※再美的雪,也不如眼前的你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