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生門》的劇情有何撲朔迷離的?

《羅生門》的劇情有何撲朔迷離的?

50年的影片、黑白影像,說實在的,起初並沒有對黑澤明的這部影片抱太大希望。但是從心理學方面觀看影片別有一般滋味。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心理學,所以感覺還很新鮮。

三個當事人的證詞各不相同,面對同一件事,因內心的一些普世標準,而對外界的感知發生有益於己身的偏差。所以就出現了強盜的勇猛、武士不能忍受屈辱自殺、女子守節企圖得到丈夫原諒暈厥等描述,每個人都儘可能地彌補自己的形象。對外界經歷的感知不過是人心理的投影。因軟弱、逃避等原因人的思維為自己構想了一個所謂的外部經歷,並且潛意識裡進行自我催眠使自己對此深信不疑。當然並不排除當事人內心有意的欺騙,或許只有對此毫不相關的局外人才能對整個事件進行相對客觀的反映。《羅生門》之所以能獲得成功,一方面是導演的傑出才能使然,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芥川龍之介的原著小說。導演以小說《羅生門》的構思為背景,以《莽叢中》的情節為主體,對原著進行了多處改編,不僅增加人物,改動情節,還以電影手法豐富和深化了原著內涵。

與原作案情的撲朔迷離不同,電影通過樵夫的第二次敘述給出了兇殺案的真相:真正的兇手是強盜多襄丸。然而,幾個當事人都自稱兇手,頗令人玩味,這件事從深層次上反映了人性的複雜性。其實,弄清真相併不重要,導演黑澤明的意圖在於引導觀眾更多地關注人性,關注如何揚棄人性中惡的一面,走向光明的未來。《羅生門》結合了芥川龍之介小說的情節,採用一種多重平行敘述的獨特手法,講述了叢林中的死亡事件,每個人物的獨白都是整個事件的碎片,經過人的自私本性的折射,這些獨白本身是不可靠的,同樣的道理,轉述這些獨白的敘述者本身也是不可靠的,死亡使人性暴露在夏日的陽光下,人的可悲與渺小,人的偉大與真誠。並通過講述死亡理解了自己的靈魂,賦予死亡本身更深刻的哲理內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武說影視 的精彩文章:

TAG:臨武說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