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青年學者當代明月之白話明史有感

讀青年學者當代明月之白話明史有感

快過春節了,首先祝各位小夥伴們新春快樂,2018節節高!

最近有小夥伴知道我正在讀90後青年學者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建議我寫寫讀後感,小夥伴的建議就是我前進的動力,So,就有這篇的由來了。

我個人先交代一下著文背景:我之前讀書時候,是不怎麼喜歡明史的,首先,我覺得明史的背景色彩屬於比較黑暗,百姓甚至普通的官家生活都是比較黑暗的(這是主要原因);其次,因為明之後就再無漢人當皇帝了,也算前古人時期的一個終結(這是次要原因)。

俗話說得好,「史學明心智,理學明萬物」(好像是英國思想家培根說的)拜讀此本著作的時候,我還是懷著比較嚮往的心情去閱覽的。不得不承認,雖然同為青年,當年明月的文筆還是算史學界的一股清流,其白話詼諧幽默,又含有捧殺諷刺意味,其選材選人恰到好處,對於我這種歷史小白入手是非常值得推贊的(有一定歷史文學功底的人可能不認同,這點看個人吧)。看書期間,我也和我的幾個死黨交流了一下對明史的感悟,其中一個朋友給了個說法——「明朝從朱重八建國開始,就是一個錯誤,而後錯誤雖被修正,卻已經大勢完矣!」我對朱元璋的建國卻沒有他的感悟,不過從他早年間的想過安穩和平日子而不能到他上台就開始大清洗大屠殺;從他的侄子朱文正因權而背叛到馬皇后的自然仙去;從他的朱標太子早亡到為其孫朱允炆選臣;都確實表明,他的建國就已經給他的子孫埋下禍根,而從朱棣的背叛,到朱厚照的隨性,從朱見深的無所作為,到朱由校的只想安心到個木匠,乃至最後的朱由檢煤山吊亡,都表明他(朱元璋)本就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農民,他的子孫血脈里流淌的帝王之血遠不如內心深處的淳樸多。

其實,縱觀明史十六朝,文能提筆定國,武能安邦攝藩的能人也不在少數——開國「三楊」,馬三保(鄭和),于謙,楊一清,王守仁,楊廷和,張居正,戚繼光,孫承宗等等無一不是帥才,可惜皇帝太軟弱,這其中有一部分位極人臣就陷入與宦官爭權奪利的慾望怪圈,給最終的滅亡埋下伏筆;不過這裡,我得提一個將才:袁崇煥,很多明史學者,對此人的評價褒貶不一,而我也去翻查資料(本傳和部分史書),大部分的人給其評價是「有爭議的民族英雄」但我個人看法,袁崇煥將軍確實是明後期的一代將才,但是論其為民族英雄,他當之有愧!縱看他的戰績,他很像德納粹時期的隆美爾上將,都是『戰術的巨人,戰略的矮子』而民族英雄的特徵,和平時期做出傑出貢獻,戰爭時期奉獻出自己的才能甚至生命來抵禦外敵入侵。袁崇煥是被孫承宗選出來的將才,在努爾哈赤大軍侵犯的情況下,他確實有過以少勝多的輝煌奉獻(我估摸著這點就是評其為民族英雄的點)但後來,他也差點讓他的皇帝腦袋搬了家,因為他對戰略的理解真的不敢恭維(我估摸著這點就是其有爭議的地方)然而評論其為民族英雄,我覺得還差了點,同一時期的孫承宗則當之無愧!而文臣,我這裡想提兩個人,一是于謙,他在敵人入侵大明關隘所表現出的才華武略,他在皇帝被外敵俘虜時的當斷則斷,他在被宦官王振和劉瑾所污衊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在整個明史上評價最高,也是唯一能稱為第一的大能(諸如王世貞,海瑞等也能算後輩)二是王守仁,從小就是通四書五經,當過將軍打過仗,出家當過和尚道士(在貴州夜郎下鄉三年悟出仙道,而後渡劫飛升)最後創立心學,可謂推動整個哲學史發展的重要一筆;其弟子(主要表現為東林黨的從政思想)貫穿整個明後期。

說完了將帥,咱再來看看皇帝,明朝歷任皇帝,想辦事,能辦事的也不少,也不都是朱由校,朱常洛之流。當代明月在著作中推崇朱棣朱瞻基他們爺孫三輩,我也看了一下其他人寫的明史傳記後,比較認同他的觀點,無論是將臣文官或是內庭後宮,這三人在明史上確實建功偉績,開創萬國來朝的盛況,和後世的康乾雍盛世也差不多,而且比較好玩的是,這兩對都是爺爺、兒子、孫子的組合,且還都是爺爺,孫子厲害,兒子次之;除了他們,還有後輩朱厚聰(嘉靖),朱翊鈞(萬曆),朱由檢(崇禎),嘉靖和萬曆雖然有點小瑕疵,但無論在抗倭戰略上或者在除舊制改新政上都有顯著效果,而崇禎就比較倒霉,因為他哥喜歡做木工且比較聽信李進忠(自己改名魏忠賢)導致最後的明王朝衰敗,朱由檢雖然是個好皇帝,無奈大勢已去,又打不過皇太極,給這個農民起義的兩百多年政權畫上了最終的句號。

其實,天下大勢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都正如是楊慎(楊廷和之子)生命最後的那句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逝水,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的三杯茶 的精彩文章:

TAG:李的三杯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