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漲知識】大刀上的紅布條竟有這麼多用途?

【漲知識】大刀上的紅布條竟有這麼多用途?


常聽相聲的朋友,就會熟悉演員們的一段貫口:「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鎲棍槊棒,拐子流星;帶鉤兒的,帶尖兒的,帶刃兒的,帶刺兒的,帶峨眉針兒的,帶鎖鏈兒的,十八般兵刃我是樣樣精通……」誒!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這十八般兵器,刀可是位列第一。




在冷兵器時代,大刀是頗具殺傷力的兵器之一,傳說中也出現了「流芳千年」的寶刀,比如: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在《三國演義》中就有著異於常人的優秀表現。「千里走單騎」「單刀赴宴」「溫酒斬華雄」等等,仍能在人們的腦海中形象地回放。




作為最典型的傳統冷兵器之一的大刀,為中國所獨有,外國人稱之為「Chinesebroad-sword」,意為「中國寬劍」的大刀。這是因為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大刀,其型制脫胎於宋代的「手刀」,特點是刀身前部寬厚,勢大力沉,利於劈砍。




中國式的大刀,刀身形制不一,種類也頗多。如:刀口圓若半弦月者,名偃月刀;刀身寬大者,名寬刃刀;刀身細長者,名眉尖刀;還有屈刀、筆刀、鳳嘴刀、挑刀、片刀、虎牙刀、象鼻刀等。




不僅僅是冷兵器時代,就是現代戰爭中,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也常常閃現出大刀的身影。記得小時候就曾傳唱過一首名為《大刀進行曲》的歌:「全國愛國的同胞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工農的子弟兵,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軍民團結勇敢前進,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把他消滅,沖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那氣勢直叫人熱血沸騰。





《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是作曲家麥新1937年7月在上海創作的一首抗日救亡歌曲,是為歌頌當時在長城附近用刀殺日軍的第29軍「大刀隊」而作,後來傳遍全國的。





因此,近年來,不少導演又將這一歷史搬上屏幕,先後拍攝了《大刀進行曲》、《大刀》等抗戰劇。朋友們在觀看時會發現了一個問題,戰士們使用的大刀上大多都綁著一條紅布。很多人不理解,刀上綁著紅布有什麼用?能增加戰鬥力嗎?還是只是為了好看?




其實,我國很多冷兵器上都帶著裝飾物,比如紅纓槍上的紅纓,寶劍上的劍穗,大刀上的紅布條也有一個名字叫做「刀袍」。現代表演刀那塊綢子刀袍是絕對滿足不了使用需求的,只能用來裝飾。能上陣殺敵的刀袍,用粗厚堅實的寬布條做成,有的甚至用寬皮條,長度約與整刀等長。它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裝飾品,在戰場上它還至少有四個作用。





第一,戰鬥時纏在手上,防止兵刃離手。抗戰期間,士兵們使用的大刀輕則五六斤,重則十幾二十斤,平時提著或許沒多大感覺,但在戰場上和鬼子拼殺,劈砍,每次都要用盡全力,要不了十幾次胳膊就會發酸,脫力,大刀很容易脫手。在戰場上一旦失去武器,那就只能等死。





第二個用途是保養擦拭刀具,併兼做手帕。刀使用後,一般都會留有不同的雜物碎片在刀刃上,會導致刀刃生鏽,例如血跡,碎木,泥土等等,刀袍就是最方便就手的保養工具。如果手上沾血,握著刀柄的手就會打滑,拿不穩刀,嚴重影響戰鬥力。刀把上帶著布條,一旦手上沾血,就可以迅速擦拭,不會影響戰鬥力。





第三個用途就是可供刀手拽著刀袍把刀拋出去刺人,或者直接抓著刀袍揮舞,把刀變成一把長刃的軟兵器使用,雖然這不常用,但往往能起奇兵的效果。刀袍還可以充當繃帶。士兵受傷後,在沒有繃帶的情況下可以將刀上的布條取下充當繃帶止血,以防失血過多發生危險,是士兵們在戰場上的救命法寶,關鍵時刻能救士兵一命。




其實抗戰時,戰士們大刀上的布條並不全是紅色,都是因陋就簡,找到什麼樣的布條就用什麼樣的布條。拍電視劇的導演只是為了畫面感而特地選用了鮮紅色,其實那樣一片耀眼的紅,在軍事行動中是不利的,容易暴露目標。




對了,那些個長槍上的紅纓也有兩個作用,1、迷惑敵人的視線,使槍的高手可以抖出槍花,紅纓可以讓對方眼花;2、紅纓可以防止在刺進敵人身體時鮮血流到槍桿上,雙手打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野 的精彩文章:

床事兒:三分之一的生命耗在這裡
火化工:人生最後一站的服務員

TAG:GO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