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風俗代代傳 大江南北各不同

春節風俗代代傳 大江南北各不同

臨近年關,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過節,大江南北的風俗各不相同,遠在塞北的包頭、江南之地南京、天府之國成都三地都有三地的特色,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吧~

包頭

壘旺火

壘旺火,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特有的風俗,有「旺火燒起來,財源滾滾來」之說。

燒旺火,主要是在除夕時。除夕夜,伴隨著新年鐘聲敲響,包頭市大街小巷驟然鞭炮齊鳴,一個個塔形火堆全部吐出長長的火舌。大人小孩喜氣洋洋,圍著火堆祈福,互祝來年好運,吉祥如意。火堆燒得特別旺,就會在新的一年裡交好運。

要燒出紅紅火火的年,就要先壘旺火。壘塔堆很講究,從底座往上壘,一層層逐漸縮小,到頂部用一小塊炭蓋頂。中間空的部分填滿大小長短適中的劈柴,風口上填塞豆桔之類作為引火柴。塔堆上貼有大紅字條,上面寫著「吉祥如意」「興旺發達」等吉利話。相傳誰家

壘旺火的第一步,就是要挑選好大小適合的煤。第二步。就是要按照磨具對煤炭進行砍鑿。這樣就可以按層擺放。第三步,把旺火壘好後依次給每塊煤標上編號,運走後就可以輕鬆再壘起來。最後,給壘好的旺火穿上「旺氣衝天」的外衣。這樣就可以在春節壘出滿意的旺火了。

成都

生活在天府之國的人們,代代相傳著很多民謠古話兒,有些是對神靈的敬畏,有些是對來來的期望,有些更是人生經驗的積累……這些特色的語言和習俗,往往圍繞著中國的傳統新年,集中體現了「成都市的年文化」。

「胡蘿蔔,憫憫甜,看到看到要過年」

成都的年味從臘月就開始了,而胡蘿蔔變成了進人臘月的標誌。胡蘿蔔的成熟時間是農曆十一月,普遍進人老百姓餐桌

上的時間是農曆十二月,也就是臘月。這句童謠在成都人的口中流傳了上百年,意思就是告訴那些愛過年的小孩子,吃到甜甜的紅蘿蔔,離過年就不遠了。

「小子小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淅淅拉拉二十三」

從臘八開始就算正式進入過年的時段了,這一天成都的臘八粥通常會煮得非常濃稠,據說這是為了「拖時間」。

在過去濃稠的粥喝不完可以添水再煮,直到過了幾天後變稀喝完,也就接近小年了。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

一素一葷是這兩天的飲食特點,據說老一輩成都人非常講究,先吃素再吃肉。如今年輕人吃肉已經不稀罕了,但這樣的傳統則有「珍惜生活」的深意。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雞取「吉祥」的意思,發取「發財」的意思。從這裡可以看出,很多民謠不僅僅是為了押韻,其中有著成都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到了二十九這天蒸饅頭,饅也取「圓滿」的意思,說的是一年到頭非常圓滿,就等三十晚上過個好年了。

南京

南京這樣的古都城市並不缺少文化氣息,只不過建築的一磚一瓦很可能只屬於某個朝代,而土著的一言一行才能體現這個城市真正的文化內涵。老南京人言行統一的時候必然是傳統節日到來的時候,他們「言」的是流傳下來的民謠俗語,「行」的是幾輩人傳承的經驗。

「小娃兒小娃兒你別饞﹐過了臘八是三十晚。臘八粥喝一碗兒,噼里啪啦鞭炮響。」

老南京人很在意臘八粥「熬」的時間。據說最早的時候為了逗小孩,大人們把粥熬得特別香、特別久,直到孩子饞得流口水才盛出來,等候越久,孩子們就會感覺臘八粥越好喝越解饞。後來演變成「熬出頭,熬粥時間長,好日子就長」的說法。

「臘月二十三,家家亂拾翻」、「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要祭灶王、吃灶糖,老南京人會在這天前後大掃除,據說把家翻個底朝天的家庭都不在少數。老南京城北在這天還有特別的講究,因為這裡的居民很多是「外省來寧者」,所以有「臘月二十三送灶主祭不用婦人」的獨特習俗。

「三十晚上錘皂角——瞎忙。」

這是老南京人用來憶苦思甜的歇後語,因為只有老南京人記得舊社會大年三十叫「年關」,富人過年窮人過關,富人在這一天忙著吃喝,窮人沒事幹只能拿皂角來捶打,做出忙活的樣子。所以,老南京人更珍惜如今過年老百姓過好日子的景象。

「頭戴烏紗,身穿紅袍,套上假面具,手捧大元寶。」

正月初五南京有跳財神的習俗。多是窮人化妝成財神,拿著金紙做的元寶站在店面門口做往裡扔的樣子,老闆不會拒絕「財神」給自己扔元寶,也會回一些喜錢。

內容摘選自

《包頭城事繪》

《成都城事繪》

《南京城事繪》

青島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島出版集團 的精彩文章:

蘇州園林: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初春養生:適當調攝 以生春陽

TAG:青島出版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