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穀雨:雨生百穀 泉烹春茶

穀雨:雨生百穀 泉烹春茶

穀雨,在二十四節氣中「行六」,

也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

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一起學習。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這就是「穀雨」。

天上下穀子,當然只是一個傳說。「雨生百穀」或許才是「穀雨」的真正來歷。「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寒潮天氣結束,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雨水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貢獻良多,因此,穀雨前後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

浮萍遇水而生;「布穀布穀,布穀布穀」——布谷鳥梳理羽毛催耕播種;桑樹上,戴勝鳥立於枝頭。

布谷鳥又名子規、杜鵑。它以凄婉、哀傷的形象在詩詞中刷出了獨特的存在感。北宋秦觀的《踏莎行》讀之纏綿悱惻: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詞人在館舍中感受春天寒冷,杜鵑的悲啼聲更為寒冷抹上孤獨。

「杜鵑啼血」是詩詞中常見的典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為何杜鵑的形象如此悲傷?這與一個神話有關。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的靈魂化為杜鵑。杜鵑在春夏之際徹夜啼鳴,口腔上皮和舌頭呈紅色,這為「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增添了一份現實感。「穀雨」生於暮春,人們對春天的留戀更「催肥」了這份現實感。

「走穀雨」的風俗依然延續了春日「踏青」的傳統。「穀雨」這一天,婦女走村串親,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在南方,這一天要「喝穀雨茶」,喝茶能清火、辟邪、明目,故而南方亦有「穀雨摘茶」的習俗。在北方,「穀雨」則要食香椿,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的功能。南方喝茶,北方食療,一茶一飯,儘是家常,卻有殊途同歸之效、異曲同工之妙。

「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頗為推崇「穀雨茶」:「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穀雨茶」即「雨前茶」,是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神農本草》亦道「穀雨茶」「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這是因為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在溫度適中、雨量充沛的春天裡長出肥碩、翠綠的葉芽;又經過一個春天的生長,葉質變得柔軟,並且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因此,「穀雨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晚唐詩僧齊己在《謝中上人寄茶》是這樣炮製「穀雨茶」的:

春山穀雨前,並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詩人在氤氳仙氣中並手摘茶,袍袖生風;歸,用落花泉水烹煎。清泠出塵,半盞煙霞;並無劍氣,但見簫心——這樣的風神,全在這一碗茶湯之中。

讀了這首詩,你是否也渴望穿越千年,成為齊己的鄰院客,盤腿坐在這位面容癯清的詩僧對面,與他喝上一杯「穀雨茶」?

END

作者:童雯霞

羊城晚報社高級編輯,主任記者,文學刊物專欄作家。入選廣東省高層次人才,廣東省青年文化英才。曾任《花地》副刊知名欄目「校園達人」版主編。新聞報道、文化報道獲國家及省級各大獎項20多個,在核心期刊、文學刊物等發表學術論文、文學作品數百萬字。

童雯霞新書推薦

《俯仰箋:節令里的風情雅韻》

預計2月25日上市,全國各新華書店、噹噹網、京東網和出版社網店均有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關曉彤、奶茶妹妹頂著被噴的風險,敢在微博曬素顏照背後的真相……
被哈爾濱大V們奉為「食堂」,大茶缸子老飯盒,快餐吃出年代感也就這一家了!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