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3000個廟會,10000張狂歡圖,這裡的年味最嗨!
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出品
廟會才是春節最大的狂歡
熱熱鬧鬧的年才是咱大山西的年
過年怎麼能少得了民俗廟會呢
說起山西廟會,你能想到幾個?
民俗攝影家劉朝暉會告訴你,不下3000個!從傳統意義上講,每個村落歷史上都有至少一個祠、廟、寺、觀,有眾多的民間信仰,因此也就會有相對應的古廟會活動。山西民間廟會可以說是異彩紛呈,以廟會(集市)文化為代表的山西地域文化蘊含著淳樸、高雅的審美價值和獨特的人文精神,底蘊深厚、種類繁多的古廟會遍布山西各地。
襄汾縣普凈寺廟會
平順縣北社村廟會
華夏古文明一脈相承的山西,傳統年味歷來被人們稱道,作為中國年味最濃厚的地方之一,山西民間廟會從正月開始,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遍布太行山麓、汾河兩畔,令人眼花繚亂。
從2011年開始,劉朝暉頻頻往返於城市與鄉村之間,開始系統拍攝山西民俗專題。
6年下來,跑遍了山西100多個縣區,走訪了近200多個古村落,尋訪拍攝了200多個不同信俗、風味獨特的廟會,拍下了上萬張照片,記錄了廟會的精彩瞬間和最美的民間表情。
可以說,現在的他已經對山西地區的廟會民俗活動如數家珍。
萬榮縣后土祠廟會
絳縣姜嫄聖母廟會
山西農村對祖宗的祭拜一般在春節期間,或者祖先的生日、忌日。家祭和廟祭是主要的兩種形式。祭拜的神靈主要有灶王、門神、土地、天官、龍王以及關老爺等等。
河曲縣坪頭村燈盞會
鄉寧縣雲丘山廟會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一場廟會都是一場狂歡節。各村社往往鉚足了勁兒要在廟會上一展風采,出盡風頭,拔個頭籌,能讓神明更多地眷顧鄉民幾分。
春節的到來,意味著隆重而又複雜的祭祀禮儀的開始。
農曆正月初六
臨縣楊家坡村祭祖會
-----------------------------------
說起臨縣的民風民情,不能不說到臨縣的傘頭秧歌。
傘頭秧歌俗稱鬧秧歌、鬧會子、鬧紅火,是廣泛流行於臨縣、柳林、離石、方山和黃河對岸陝西境內一帶的民間社火形式。傘頭秧歌和古代迎神賽社祭祀禮儀密切相關。
傘頭秧歌以手執花傘的傘頭為主,結合嗩吶等吹打樂隊,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有歌有舞以唱見長。
上元節前後,是傘頭秧歌最受歡迎的時間,起秧歌的日子一般在正月初八之後。秧歌隊在社首的帶領下,先要在廟裡祭拜神靈,然後再去每家每戶院落里進行表演,這叫「沿門子秧歌」,目的是辟邪驅鬼,祈求一年平安祥和。
農曆正月初八
臨猗縣南趙村馬腳會
-----------------------------------
臨猗南趙村的馬腳會,起初為祈雨所設。扎馬腳時,精壯漢子用一根筷子粗細的鋼釺,自口中進,穿腮而出,然後用牙將鋼釺咬住,手拿繩鞭鞭打村人,為村人驅趕晦氣。
如此極端表現,殘存著遠古祭祀的影子,可以說這是一場勇敢者瘋狂的遊戲。
這一風俗大約已經延續百年,目的是通過扎馬腳這一活動,感天動地,祈福求祥,福佑百姓。近年來,這一傳統祭祀活動已逐步演變成了當地春節期間熱鬧紅火的群眾文化活動。
農曆正月初十
臨猗縣潘西村娘娘廟會
-----------------------------------
每年正月初十,地處黃河岸邊的山西臨猗縣角杯鄉潘西村送子娘娘廟會都會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潘西及周邊的村民扶老攜幼來到這裡趕廟會,看大戲,賞歌舞,燒香跪拜,求子還願,祛邪消災,祈求平安。
方圓百里乃至黃河對岸陝西等地的百姓,為求得娘娘的福佑,對潘西村娘娘廟崇拜膜拜、篤信不疑。
農曆正月十二
保德縣故城村關帝廟會
-----------------------------------
民間對關羽的祭祀,已成為中國民間信仰中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
廟會的日子,故城村不僅要祭祀關公,還要唱戲酬神,一般首場要演關老爺的《過五關斬六將》等戲,這也可以看出關公形象在民眾心目中的位置了~
為了「與時俱進」,縣裡的秧歌協會還會派出老年秧歌隊,為村民們表演文藝節目,按照傳統習俗,挨家挨戶送上秧歌,驅邪祈福!
多子多福是鄉村民眾最樸素的願望,人們相信萬物有靈,對更多的民眾而言,富貴與安樂,平安與順利,都寄托在了日常生活中每一次與神靈交流、對話和祈願當中。
農曆正月十二
芮城縣王遼村土地廟會
-----------------------------------
土地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命脈,無論哪個宗教似乎都離不開對土地神的眷戀和膜拜,土地就是鄉民們的財神。
王遼村正月十二這一天祭祀的正是土地神。
有秧歌,有旱船,有抬轎的,還有背鑼的……鄉民們轉街的隊伍抬著神龕,從村子的這一頭轉到那一頭,聲如雷鳴的三眼銃在最前面開路,幾個婦女抬著由大紅的被面裝飾的神龕走在前面,秧歌、鑼鼓等鬧社火的方陣熱情高漲。
戲台鄰近是一座院落里擺滿了方桌,凡是來上廟的村民們都可以來吃流水席,每桌五碗菜,饅頭管吃飽。
農曆正月十五
柳林縣穆村盤子會
-----------------------------------
什麼是盤子,簡單地說,盤子就是「高度濃縮的廟宇」。
柳林盤子會又稱「天官會會」、「小子會會」,是流行於山西省柳林縣縣城及城郊穆村一帶的盛大民俗文化活動。
它的淵源可追溯到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古代「祭盤」的一種傳承。「盤子」和「盼子」諧音,於是,民間百姓對於子孫繁衍的訴求也賦予在祭祀當中。
盤子會保留、傳承了民間社區組織,以每座「盤子」為核心,由一名「主人家」(社首)和七八名糾首組織社家,負責籌集錢資、搭盤、出盤、祭祀、娛神、卸盤等活動,社家每年輪換。
每當夜幕降臨,在「盤子」邊搭起煤塔並點燃,祭拜後圍著火堆扭秧歌,共慶節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2008年「盤子會」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農曆正月十五
定襄縣北社村、南社村大馬社火會
-----------------------------------
大馬社火是一種很古老的民間社火活動,曾廣泛流傳於定襄縣的滹沱河流域一帶,據傳是由代縣上陽花社火發展演變而來,在1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皆以言傳身教代代相傳。
廟會期間,村民們焚香祈福,完成「請神-敬神-送神」一系列的活動。
大馬社火劇目屬廣場表演的啞劇,如戲劇一樣,要畫臉譜,披鎧甲、戴頭盔、背靠旗、手執刀槍,通過布陣對打,作架勢等表演,再現古代戰場的作戰場面。
劇目多以三國隋唐故事為主,其表演陣容近百人,多以村裡青壯男勞力為主,由於演繹陣容龐大,一般是整村男子全體上陣,場面極其震撼。
如今, 定襄縣北社村、南社村大馬社火會已經成為當地具有珍貴价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農曆正月十六
平定縣下董寨村跑馬會
-----------------------------------
千年的古村傳承者千年的民俗。據說,跑馬會起源於古代信史傳遞信息,後來慢慢演變成正月十六的民俗活動。
正月里,古廟會上,下董寨村的村民牽著自家飼養的馬或騾子,在一條長不到200米、寬4米左右的古巷中循環奔跑。
「跑馬」時不用馬鞍也不踩馬鐙,騎著裸馬就在狹窄的街巷裡穿梭馳騁。對於骨子裡剽悍剛強、尚武勇猛的下董寨人而言,村民們用這樣的古老習俗展現著當地特有的「兵寨文化」。
如今,「跑馬」幾乎發展成了一場展示騎者機敏、勇敢和強悍的「奧林匹克」盛會了。
農曆正月二十
陽泉市郊區北舁村、下章召村廟會
-----------------------------------
古有民俗跑馬皮,又稱魘馬畀,不知何代興起,流傳較久,它也是山西民間古儺祭、古儺戲的遺存。
該活動為群體表演,人數從數十人到幾百人不等。表演者大多為村子裡的青壯年男性,表演者冒著刺骨嚴寒,全部上身赤裸,下著短褲,左手執火把,右手提環刀,臉塗油彩,扮相猙獰,有的還身臉噴雞血。分作兩組,繞場奔走,亦吼亦舞。
每於元宵節期間參與此項活動,意在驅魔逐疫。當地有「一夜跑馬畀,終年無病痛」的說法。
農曆正月二十七
霍州市火星聖母廟會
-----------------------------------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七,是山西省霍州市火星廟會聖母祭祀活動的日子,成千上萬的群眾就會從四面八方湧來聖母廟焚香祭拜,祈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闔家安康,兒孫滿堂。
火星廟主祀火星聖母,和山西地區多數聖母廟的格局一樣,火星聖母東側祀奉子孫(送子)娘娘,西面祀奉痘疹娘娘(祛病消災),火星聖母為火星廟主神,福佑百姓替天行道。
關於火星廟的來歷,相傳是為了紀念霍州城東詮庄荀家姑娘捨身火中救人的事迹。
霍州火星廟這種祭祀活動是由民間百姓自發舉行的,已經傳承延續了500多年。活動期間,當地鄉民們為火星聖母選出來12個德才兼備且德高望重的乾兒子,這12個乾兒子又稱香首,就由他們負責組織每年的祭祀活動。
等到正月二十七的祭祀活動,來祭拜火星聖母的百姓,可以吃到霍州的餄烙面。吃餄烙面時,還有著一個重要的講究,那就是頭碗餄烙面一定要給火星聖母的娘家人吃。也就是霍州李詮庄村荀姓人家中年齡最大的婆婆來做娘家人的代表。
隨後,百姓們才可以搶食準備好的餄烙面。因為在他們眼中,祭祀的餄烙面是可以驅病辟邪的。
山西119個縣區蘊含了34個傳統節日,近3000多的古廟會,這僅僅是劉朝暉鏡頭下廟會之鄉的小小一部分。
鄉寧縣雲丘山廟會
襄汾縣尉村鼓車會
潞城市賈村九天聖母廟會
芮城縣匼河古廟會
堯都區泊庄聖母廟會
新絳縣趙村泰山廟會
「我感覺,我腳下的這塊土地,它的民俗文化的深厚程度,可以說用我現在一生的精力,我都拍不完,我也看不夠。」
劉朝暉的鏡頭,毫不迴避偏僻的村村落落,真實的記錄著那裡的最純粹、最本真的「晉人晉事」。他說他希望拍攝的這些影像,能夠成為山西民俗文化的歷史見證,同時也能喚起人們對於民俗傳統的保護意識。
溫馨提示:由於近年來城鎮化加速和鄉村人員流動的原因,個別地方的廟會時間和規模或許會有所變動,準確情況以今年春節期間各地實際安排為準。
劉朝暉
1964年生於山西運城,1985年畢業於太原師專中文科。1993年開始攝影創作。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攝影藝術展、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
從事地域民間文化和人文紀實攝影二十餘年,著有民俗攝影專著《上廟的日子——尋訪山西古廟會》。
更多攝影師專訪,可直接點擊下列名字閱讀
圖片:劉朝暉,編輯:己珺
圖片版權歸攝影師本人所有
素材來源:《上廟的日子》,劉朝暉/著
※出國游自救攻略!破解10大國外常見詐騙手法
※這個國際黑白兒童攝影大賽,沒有色彩卻能震撼人心
TAG:Uni旅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