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明知「時不我待」,最後一次為何不強攻曹魏?
諸葛亮自答應輔佐劉備起,就為其事業殫精竭慮、死而後已。其生平北伐更是成為後世研究、探討的對象。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命隕五丈原的時候正在進行北伐。
這一次北伐,諸葛亮可以說萬事俱備,怎奈對手司馬懿死活不迎戰。就是諸葛亮挑釁、威逼都無法讓司馬懿迎戰。最終諸葛亮在「時不我待」的心境中與世長辭,司馬懿未出一兵就成功退敵。
有一點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諸葛亮明知「時不我待」,為什麼不直接出兵強攻?打仗又不是離婚,得雙方簽字才可以。古大爺想了很久,覺得是因為這些,若說的不妥,歡迎評論區交流。
首先,都說了這第五次北伐是萬事俱備,諸葛亮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精心的策劃,正是因為「時不我待」,正是因為如此重要,諸葛亮比以往都要謹慎。諸葛亮駐紮的地方是最穩妥的地方,基本上是個必贏之地。
在這裡亦可以打長安,不僅如此,這也是入主中原最快的選擇,若是失敗了,這裡也非常方便退兵。把戰場定在這裡,諸葛亮贏的可能性才非常大,但這一選地卻不方便其突襲。
諸葛亮要麼逼出司馬懿,要麼強攻。對於諸葛亮來說,前者自己的損失相對最小,後者不僅風險大,而且損兵折將較多。人家曹魏就在家門口打仗,後續的士兵能夠及時填補,自己這邊遠水解不了近渴,萬一慘敗,對蜀漢來說直接傷及國本。
其次,諸葛亮剛屯兵五丈原後室有一次突襲的。他直接向北方出兵,結果司馬懿身邊的郭淮看透了此舉,司馬懿隨即出兵防守北原,諸葛亮突襲失敗。之後諸葛亮再次出兵陳倉,想調虎離山,自己去拿下北原,結果郭淮並沒有中計。
最後一點那就是孫吳退兵了。這一次北伐,孫吳也一同出兵曹魏。若是能一直按照諸葛亮的策略——孫吳拖住曹魏,那結果或許會不一樣,但孫吳堅持一段時間後無奈退了兵。
在這些因素下,生性嚴謹的諸葛亮果斷放棄強攻,想方設法引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也不傻,這些因素他也瞭然於心,所以司馬懿忍住不出戰。在來使那探聽到諸葛亮飲食、就寢情況後,更是抵死不出兵,生生耗死了諸葛亮,未出兵就退了兵。
※11字天下第一絕對,紀曉嵐至死也未能對出,它到底「絕」在哪裡?
※匈奴首領去世後,其妻子卻被這樣處理,大部分人都難以接受
TAG:阿密特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