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用等收購後,高通被博通糾纏的漫長收購期就足夠受到很大傷害

不用等收購後,高通被博通糾纏的漫長收購期就足夠受到很大傷害

近幾年,高通在手機市場上可謂是「呼風喚雨」般的存在:不僅在第三方中高端市場上成為了不少品牌賴以生存的寄託,而且在專利費的收取上也是收的手軟。不過自2017年下半年一來,高通卻遭遇了一場「孩子以前是個王者,自從遇見了XX」式的經歷:競爭並非來自正面市場,而是來自資本市場——博通雄心勃、鍥而不捨的發起了對高通的收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高通可能會遭受到很大的傷害。


博通對高通幹了啥?目前的進展如何了?

博通最早的時候是對高通提起了一筆1000億美金的收購計劃,那個時候高通可能感覺挺滑稽的,回應了一句「我就值這個價」?

就像男孩追求女孩一樣:不怕你拒絕,就怕你連拒絕的響應都沒有。博通收到高通的回應後,此後展現在公眾面前的那一系列動作讓高通有點吃不消了,回應起來的語氣也很弱:「我能值更多」、「收購方案可能會通不過」乃至「重要合作夥伴和客戶齊發聲提出反對」。然而現下的情況對於高通內部「抗拒被收購」那派人來說卻是越來越糟:博通拉起的財團夥伴越來越多,甚至還要改組高通的董事會。

所以,不清楚最終的走向如何,但是當前的局面對於不期望看到高通被收購的那些利益方來說是很不利的。


緩慢的收購期,也足以影響高通的未來產品

許多人都談到了博通如果真的成功收購了高通,會對高通造成什麼影響。在筆者看來,可能這個緩慢的收購過程(達成收購意向、全球各地審批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都會對高通造成難以忽視的損害。為何?

公司不穩定、公司內部有重要職位的交接,都是安全事故易發環節,很是損害員工的工作狀況,加大工作事故發生的概率;

另外,在收購過程中,原計劃的一些投資、一些研發、一些支出是否按原來的需要繼續進行下去肯定會受到影響——管理層總歸是會考慮萬一公司真的被收購了,當前有些研究、有些支出是否還有必要。這樣一來,不用等收購後博通可能會減少研發投入,進而使得產品進化進入停滯狀態,光是緩慢的收購期都足夠對公司未來產品產生影響了。這樣一來,博通對高通的收購不論達成與否,只要這個過程足夠長,就夠高通生態鏈的競爭對手被動獲利了:比如直接競爭對手聯發科、intel等;依附在高通生態鏈上的小米、OV、LG、HTC以及HMD(諾基亞)等等的競爭對手們。

你看好博通對高通的收購嗎?如果真的達成了,高通還能有現在的競爭地位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溪水石間流 的精彩文章:

春節回鄉手機也要有「面子」,回家前記得更新手機的這幾個配件
又一公版設計定型了,為什麼新款iPhone的造型總能引領設計潮流?

TAG:溪水石間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