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五院導航衛星發射場試驗隊:發射任務量史無前例 團隊人員最精簡
航天五院的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場試驗隊出征(圖據航天五院)
四川新聞網西昌2月12日訊(記者 陳淋 李丹 攝影報道)當您打開手機地圖或車載導航尋路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精確指引您去到任何目的地;當您正在參加駕考科目二、科目三考試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實時精確記錄車輛行駛軌跡,更嚴格公正的為您的駕考評分……未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這樣影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未來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2017年11月5日,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順利升空,它標誌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一顆顆北斗衛星順利上天組網的背後,是一群「北斗人」十多年來的默默付出。2月12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28顆、第29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了本次任務。
在萬家團圓的新春佳節到來之際,我國航天科技戰線的工作人員在大涼山的山溝里,為此次雙星發射做著最後的準備。
整裝待發(圖據航天五院)
任務量史無前例:今年計劃發射18顆北斗衛星,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服務
2018年1月12日7時1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顆北斗導航衛星,這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8年首次發射,正式拉開新年度北斗高密度發射序幕。
「今年我們的任務是要發射18顆『北斗』導航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航天五院)總體部導航總體技術研究室總體主任設計師吳振宇介紹,「今年任務密集,所以對我們來說,過年與否都不太重要了,該發射就得發射。」他說,「今年18顆衛星的發射任務完成後,我們就能為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服務了。到2020年,整個計劃的30餘顆衛星全部發射完,我們就能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中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吳振宇介紹,我們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成後,能提供實時導航、精準授時、位置報告、全球定位等幾個方面的服務。其應用領域非常廣,具體應用於哪些領域,則取決於我們的想像力。「如果是時空基準,相關聯的很多領域都可以應用。如網路安全、森林防火、交通運輸、救災搶險等。而隨著互聯網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還可以與大數據、雲平台等技術相結合,應用於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
據了解,區域北斗地基增強網通過基礎設施服務平台,向用戶提供衛星定位增強數據,支撐用戶實現米級、亞米級、厘米級、毫米級的定位精度和納秒級高精度授時服務。那麼,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精度目前能達到什麼程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吳振宇透露,目前,其定位精度已達到10米的量級,而根據運行程度,我們或將提高到6米的量級。如果再加上地基增強,有望做到更小甚至厘米級精度的程度。本網(平台)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天氣寒冷,為了送衛星最後一程,航天五院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場試驗隊隊員們抱團取暖。(圖據航天五院)
團隊人員最精簡:在大量實戰中優化隊伍,幾乎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
2月7日,距離雙星發射僅有幾天時間了。來自航天五院的北斗第28顆、第29顆導航衛星發射場試驗隊正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做最後的準備工作。
18顆北斗衛星的年度發射任務量,史無前例。此次北斗第28顆、第29顆導航衛星的研製隊伍,又是至今在北京和發射場人員最精簡的導航隊伍。「這既是批產要求決定的,又是隊伍鍛鍊出來的!」吳振宇說,從最早的北斗一代到二代一期,再到二代二期,升級換代過程中,導航隊伍在大量實戰中能力不斷增強。通過工作流程的不斷優化升級,人員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基地有發射任務,北京『家』里還有實驗、衛星批產任務,我們是前後方几組並行作戰。」吳振宇說,所以這也決定了我們這個隊伍遇到發射任務,不可能全部人員都到西昌來。「我們團隊中,『老人』、『新人』相互協作配合,幾乎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儘管人員減少了,可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切工作都在按計劃順利推進。」在大涼山的溝里,導航團隊成員既要完成發射場的現場任務,同時也要兼顧著北京「家」裡面的研製、批產任務。「白+黑」,是導航團隊在溝里的工作常態。「現在一個人,完成了過去幾個人的工作量。」
「實際上,此次發射時間相較於以前已縮短了5天。時間的縮短,靠的就是流程優化。我們首先需要確定要做哪些事,先做哪些事。提前考慮好哪些地方會出問題的,提前安排好,這樣就推動整個任務執行順利開展了。」吳振宇說。
正在進行電測的航天五院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場試驗隊。(圖據航天五院)
舍小家、顧大局: 聽「北斗人」講述每顆衛星發射背後的故事
今年45歲的吳振宇,1998年加入北斗團隊,至今已有19年時間。在這位北斗團隊里的「老人」看來,每個「北斗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尤其是參加隊伍年頭長的。「連續3天不睡覺或者一周睡不到20小時,或連續幾個月沒休息日的,為了一個數據的確認做了好幾周甚至加班工作的,設計文件來回修改十幾遍已以達到完美效果的,一個人同時管多顆星多頭並進的,為了自己加班請保姆照顧家裡、請司機接送孩子的,周圍北斗人這樣的事太多了,總體人員、總環、測試人員甚至單機或分系統研製人員都有。」吳振宇說,這樣的故事太多。
航天五院總體部安全生產處任技術安全主管李志學加入北斗團隊已有9年時間,經歷了近20顆北斗衛星的發射工作。他從事的技術安全崗,是衛星在發射前的最後一道安全閘口。每次在衛星進場前,技術安全人員要提前到達發射場,對廠區的供配電、接地、吊裝設備、消防設備、場地的環境及運輸車輛等進行安全檢查確認,確保衛星進場後,場地和設施符合衛星試驗要求。「記得有一次,我在衛星測試廠房安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衛星旁的地上有幾滴機油,我們知道衛星周身不能有任何污染物存在,哪怕再少的機油滴在衛星上,都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後果。當時發現這個現象後,我及時向試驗隊領導彙報並迅速與基地人員配合,對測試廠房設備進行逐一排查,最後定位漏油點可能是廠房的吊車變速箱,我和基地人員先後三次爬上近20米高的吊車進行檢查,終於找到了漏油點,並進行了修復,消除了隱患,確保了安全。」
2012年初,正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執行任務的航天五院「北斗人」嵇景全,被緊急召回北京,去完成一項近乎不可能的任務:在2個月內,完成新的構形布局,嵇景全毫不猶豫的接下了任務,二期的設計團隊開始了與家人完全分離的集同日子,所謂集同,就是把大家集中在一個特定辦公環境中,協同開展設計工作。為了儘快完成任務,集同試驗隊決定完成全部工作再回家。就這樣,「北斗人」捨棄了小家,顧全了大局,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裡,完成了新平台的構型和布局設計,保證了北斗三號按時立項。而這段時間的「苦」,也讓很多北斗人「津津樂道」。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的生活是單調而乏味的,但質樸的北斗人,卻把這種「單調、乏味」當成一種無比珍貴的「小確幸」。「我們總能在平淡且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基地生活中,發現屬於自己的開心和快樂。比如,我們集體在山間遛彎兒時,發現路上的蘑菇,以及生日會上的溫情大放送等,都會讓我們感到快樂。」加入北斗團隊已6年的80後「北斗人」時光笑著說。
(部分圖片來自航天五院)本網(平台)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寒夜出征(圖據航天五院)
航天五院「北斗人」接受紅色教育。(圖據航天五院)
航天五院「北斗人」勞逸結合,舉行「北斗」歌王賽(圖據航天五院) 本網(平台)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航天五院航天器測試中心黨支部書記、綜合測試崗工程師時光
航天五院總體部導航總體技術研究室總體主任設計師吳振宇
航天五院總體部安全生產處任技術安全主管李志學
TAG:智能科技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