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中軸線體現了明清皇權及宮城都市文化

北京中軸線體現了明清皇權及宮城都市文化

新中國首都的建設特別注重對明清文化遺產的保護,特別是對明清皇宮紫禁城的保護,這也是現在的故宮紫禁城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原因之一。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故宮,展現了明清皇權的宮城和都市文化。

抗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端門前鋪起了紅地毯,習近平及其夫人彭麗媛在那裡迎接世界各個國家的元首,大家才開始意識到端門的含義。「端」字在漢語里有兩重意思,第一個是正(端正);第二個是開始(開端)。端午節就很好地契合了這兩層意思,一來,它提醒大家夏天開始了;二來,進入夏天以後,雨水增多、空氣潮濕、蚊蠅滋生,要經常通風、注意衛生、勞逸結合,才能不讓疾病纏身,保持一身正氣。另外,端午節的文化內涵中包括許多傳說故事及傳統習俗,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吃粽子紀念屈原。屈原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化身,他愛國愛民、一身正氣,與端午節行端坐正的精神內核最是貼合。

從古至今,端門都被稱為禮儀之門,皇帝出巡時的儀仗隊就從端門開始排列。另外,這裡還有一座雙龍盤鈕大鐘,每逢早晚朝、節慶日或皇帝出巡、迴鑾時,端門敲鐘,午門擂鼓,鐘鼓齊鳴,聲震數十里,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如今再想看到皇帝的儀仗是不可能了,八國聯軍侵華時,一夥英屬印度兵竄上端門城樓,打開端門大殿,瘋狂地搶掠滿屋的儀仗、兵器、金器。儘管有這段屈辱的歷史,但中國人自古就講究禮制、禮節,每當有外國政要來華訪問,我們的中央首長仍然會在作為禮儀之門的端門前鋪上紅地毯列隊歡迎。

現如今我們見到的故宮紫禁城是由明朝皇帝朱棣建的,在建設之初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強烈反對。反對的理由是朱元璋在南京已經建過一個都城,新都城的規模還要遠遠大過之前的,工程浩大、勞民傷財。君臣一度為此相持不下,直到後來有一位高明的幕僚給朱棣支了個招,讓他給大臣們講個故事,並說故事講完他們就不提意見了。到了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大臣們照舊把寫好的意見呈了上去。看到皇上往常都沉著臉,今天很是高興的樣子,大臣們都覺得很納悶。接著朱棣開始講那位幕僚告訴他的故事。他說自己昨天批閱奏章時困了,做了一個夢,被兩個黃色的小人兒提溜著騰雲駕霧帶到了玉皇大帝那裡。玉皇大帝一看到他就勃然大怒地質問他:「朱棣,你好大的膽子,敢把你的皇宮修的比我的還大?」朱棣說他靈機一動,趕緊回應玉皇大帝說:「沒有,我的宮殿9999間半,沒敢超過1萬間,聽說天宮有1萬間,比它肯定是不夠的。」玉皇大帝:「是嗎?那派人查查去。」玉帝派太白金星去調查,不一會兒太白金星就回來了。神話里講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這一會兒功夫相當於人間的三四個月,按理說搞了三四個月的社會調查,結論的可信度應該是很高了。太白金星彙報說:「我到那兒數了,沒有超過1萬間。」面對這個調查結果,玉帝也就沒有為難他,跟他說:「看來冤枉你了,你回去吧,繼續當你的好皇帝。」然後那倆小人就又把他帶回來了。故事講完,朱棣就問群臣:「諸位愛卿你們說這是什麼意思?」這時候底下的大臣都聽明白了,玉皇大帝都原諒他了,再提反對意見就是不識趣了,所以誰都不說了,紫禁城這才建了起來。

說到玉皇大帝,原先我當美術老師的時候有人找我畫過天兵天將,我趕緊找插圖,按照古代大將的打扮畫,畫完之後交上去,被美術館給退了回來。對方說我畫的不是天兵天將,是宋將。於是我就反問他「你見過天兵天將什麼樣嗎?」對方回沒有。我:「那畫一個冒充不就好了嗎?」他:「不行,天兵天將是有講究的。」我問他有什麼講究,他讓我去看《西遊記》里是怎麼講的。翻過書之後我才知道,

天兵天將叫二十八宿。天分四方,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東邊的天兵天將長著龍腦袋,西邊的天兵天將是老虎腦袋,南邊的天兵天將是朱雀的腦袋,北邊的玄武則是龜和蛇的化身。

按照這個分法,紫禁城南邊的午門實際上是朱雀的化身,又被稱為朱雀門。古時的午門是專門用來迎接打勝仗的軍隊凱旋的,相當於西方的凱旋門。將軍打了勝仗回來不能直接帶著軍隊進入紫禁城,這樣皇帝該覺得不安全了,那要怎麼辦呢?城門外有高大的城牆,在紫禁城外面奏樂歡迎。皇帝坐在中間,兩邊是預備吹奏樂器的人,武將領著部下向皇帝獻兵符、報告成果。皇帝表彰過將軍以後,兩側鐘鼓齊奏,大將率領眾人退回,儀式結束。至於現在很多人都聽過的午門斬首,那是戲詞,是根本沒有的事。

午門的背後是兩座雁翅樓,從前面看上去像一隻大雁伸展出一雙翅膀,也像一個人擁抱世界。剛才我們講了內和外安,下面我們講中華的和諧文化。故宮三大殿就很好的詮釋了中華「和」文化的精髓。

第一間是太和殿。古代「太」和「大」相通,「太和」指得是氣蘊未分的混沌狀態,也是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宇宙是怎麼來的?古人認為宇宙是由陰陽兩種氣組成的。太陽照耀著的地方非常暖和、明亮,屬於陽氣;背對太陽的地方寒冷、黑暗,屬於陰氣。依據這種對世界本源的認知,老祖宗創造了陰陽魚的圖案。韓國的國徽上印的也是陰陽魚,但是沒有眼睛。我們的陰陽魚是有眼睛的,黑色里有小白眼圈,白色里有小黑眼圈,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開始。中國人對事物的認知跟其他地方的人有所不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認為黑與白應該是截然分明的,而陰陽魚中用S形曲線分割陰陽的做法,恰恰表明了中國人認為陰陽是可以相交的,與之相應,黑與白雖然衝突但也可以相互交融。這種認識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體現在了我們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上,不同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可以和平共處的理論基礎就是「太和文化」。陰陽魚的魚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提醒大家要考慮共生共贏。

第二間是中和殿。中和」是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自於孔子的思想。中華和諧文化發展到2500年,中華民族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孔子。孔子認為「和」要不偏不倚,要保持中正,這種中正之和諧、公平之和諧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庸之道。中和殿剛好位於三大殿的中間位置,它是一個四角攢尖頂的亭式建築,講究「致中和」的思想理念。我國的許多公園裡都懸掛著寫有「致中和」三個字的匾額,旨在強調和諧大道應該是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中和」是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自於孔子的思想。

第三間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頂式建築,上面有三層高台階。《易經》里講「保合太和,乃利貞」,意味著和諧到一種圓滿的境界。

2008年北京奧運會,張藝謀導演在開幕式的活字印刷術節目中展現了中國漢字「和」的演變過程,不僅令世界各國的代表嘆為觀止,還被當時的奧組委主席雅克·羅格誇讚為無與倫比的奧運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反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觀眾從中領略到了中國「和」文化的巨大魅力。今天中國的發展模式能得到世界的認可和欽佩,也少不了和諧文化所帶來的包容能力的影響。

三大殿各有其職能用途。其中,最大的太和殿是專供皇帝登基、舉行大婚典禮的宮殿。中和殿是舉行大型活動的地方,比如禮部官員彙報工作情況,宗教領袖、各國使節來訪等,通常是在這裡進行接見,相當於我們今天開會時的報告廳或是接待客人的貴賓室。那麼保和殿是做什麼的呢?主要有兩個用途。第一是春節的時候皇室人員集中在保和殿一起吃團圓飯,現在我們叫國宴。第二個重要功能就是挑選天子門生。古時候,考進士,最後一關(殿試)皇帝會親自提問來考核入圍的進士的能力,最後欽點出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其他的賜進士出身,這些人都被稱為天子門生。原本殿試是在太和殿舉行,後來由於太和殿太過空闊又挪到了保和殿,皇上能夠看清楚考生的面孔。

作者:李建平 北京史研究會會長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李建平:魅力北京中軸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講家網站 的精彩文章:

北京城市發展的戰略性舉措

TAG:宣講家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