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穿越千年的「狗」,你認識嗎?

這些穿越千年的「狗」,你認識嗎?

狗一直以來因為忠厚老實的品性被稱作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農曆狗年將至,那些與狗有關的故事就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那麼古時候的狗又有哪些特別的故事呢,記者帶您看看山東博物館裡那些穿越千年的與「狗」有關的文物。記者熊小原 實習生許倩

綠釉陶狗

漢畫像石中有狗的形象

山東東平漢墓彩繪壁畫中有走狗形象

狗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

自古以來,狗就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繫。《說文解字》曰:「犬,狗之有懸蹄者也。」《禮記·曲禮》疏曰:「狗犬通名,若對文,大者名犬,小狗名狗。」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野生動物之一。《三字經》就有「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的記載,可見狗很早就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古人對狗的喜愛更多的通過繪畫與器物來表現。省博的十大鎮館之寶里就有一幅山東東平漢墓彩繪壁畫,據悉,這是山東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準最高的彩繪壁畫。壁畫內容十分豐富,除了有繪製生動的人物形象之外,還繪有鬥雞走狗畫像。鬥雞走狗也就是使公雞相鬥,使狗賽跑。在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就有:「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的記載,而蹴鞠則是古時貴族之間流行的遊戲之一,體現了富庶的漢代人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

除了壁畫,在漢代的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築上雕刻畫像的建築構石漢畫像石上也能看到狗的身影。比如糧囤圖,就描繪了當時糧食豐收時的場景,在高高的糧囤之上有偷吃糧食的倉鼠,而在糧囤之下則是幾隻看家護院的狗正沖著糧倉上的碩鼠狂吠,由此身為現代人的我們不禁莞爾——也許在漢代,狗拿耗子並不是多管閑事吧。

狗在古時還能送信

今天的人們把「忠誠」當作狗的一個代名詞,古代的人也是如此,這從漢代時期的隨葬冥器綠釉陶狗上就可得知。據了解,綠釉器最早產生於兩漢,最晚可延續到隋唐時期,屬於一種低溫鉛釉,有毒,所以並不作為日常使用的器物而更多的作為隨葬冥器。而隨葬冥器也稱「明器」,是專為隨葬而製作的器物,一般用竹、木或陶土製成。

在漢代,人們信奉「視死如生」的思想,墓中所有的一切都非常齊全,就像生前活著一樣。狗的主要工作是看家護院,而墓主人更是把綠釉陶狗帶到了墓中,由此,漢代人對「狗」這一動物的信任和喜愛可想而知。

狗在古時不僅是忠誠的象徵,也有很多其他的作用。據了解,除了至今仍然保留的守夜護家、看管羊群之外,狗在古代還承擔著田獵幫手、祭祀祖先和送信挽車的作用。《說文解字》中的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從犬鬳聲。」就是祭祀祖先的體現。而唐代詩人李賀在《歌詩篇》中的詩句「犬書曾去路,鶴病悔游秦」就表明狗在當時被當作送信的工具來使用。

除了這些古樸的器物壁畫上呈現的小狗,鬣狗也是省博展覽的一大特色。館裡展出的成群出沒的鬣狗群就是草原上僅次於獅群的二號勢力,它們以吃動物腐爛的身體為生,有時也會成群地攻擊遷徙隊伍中疲憊的成員。鬣狗具有相對更強大的嗅覺,所以哪裡有血腥味,它們就會不請自來。

在十二生肖里,狗是忠誠、義氣、溫和善良的象徵,正因如此人們對它的喜愛自古代延續至今,而這些穿越千年的文物也將那些年的趣事記錄了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我網 的精彩文章:

張藝興:音樂是水,演戲是可樂

TAG:讀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