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各地春節拜年習俗,你們那兒怎麼過?

全國各地春節拜年習俗,你們那兒怎麼過?

春節模式馬上開啟

過年回家就是最美的旅行。

不管此時離家有多遠,

不管此刻與家裡的溫差有多大,

總有一種溫暖等你回家。

在所有的春節習俗里,最難忘的要數拜年了。大年初一的早晨,早早地從床上爬起來,穿上一身簇新的衣服,吃過早飯後,就跟在爸媽的屁股後面,去給親戚鄰里拜年。見面之後,互相說著「新年快樂,四季發財」,小孩子則會收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無論多少都無比開心。

拜年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同學、同事、朋友、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同樣一個春節,在大江南北,過法卻不盡相同,許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春節習俗,至今仍在沿用。全國各地拜年習俗,你家是這樣嗎?和小編一起看看各地拜年習俗吧。

【中國春節各地拜年習俗】

東北地區

東北農家串門拜年

初一早飯後,除了年長的老人在家裡坐等受拜外,人們都要妝扮一新,到本村或鄰村親友家拜年。年輕人都是男女分開,出東家進西家行完禮就走。年紀稍長的則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華北地區

山東西北地區拜年五跪

第一次磕頭要拜祖先。第二次磕頭要拜高堂。第三次磕頭是拜鄉親。第四次磕頭是送家堂。第五次磕頭是跪親友。

北京婦女初六才能外出

北京人以農曆正月初一為一年之始,舊時,除自家慶賀外,親戚、朋友、同事、鄰里之間從這一天開始要互相拜年,但只限於男人,婦女則要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華東地區

寧波新女婿上門拜年

在寧波象山縣,結婚第一年新女婿上門去拜年,裡頭有很多規矩和講究。禮品中,荔枝和桂圓是必不可少,這樣的「組合」叫做「包頭」,「包頭」是最重要的禮品。

上海

除夕終於來到,新年的慶祝也就進入了高潮。晚上,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大家在燈火下團坐一起,同吃「年夜飯」。

在年夜飯後,大家圍爐守歲,邊 說邊笑,邊吃雜食。到子夜時,有一些人還會往城內廟中爭燒 「頭香」。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少幼齊向家長拜年,家長向小孩散給年前已準備好的壓歲錢。接著開門放爆炸迎新,鄰里相見互道新禧。

華中地區

湖北孝感拜年無大小

湖北孝感地區人們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華南地區

廣東拜年是一場換橘運動

廣東潮汕、海豐等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複數,然後說一些祝福的話。同時在正月,每個人都要看緊自己的口袋,切忌讓別人掏。

西北地區

陝西省富平縣拜年贈麵食

富平縣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後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麵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於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又以木炭懸於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石泉縣以黃紙作錢,元旦結綵懸於門,名為「寶蓋錢」。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後,拿到門口扔掉。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西南地區

貴州苗族對歌喝酒打花臉

大年初二,貴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兩汪鄉的苗族同胞開始走親訪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豐盛的酒席款待,席間以當地苗族獨特的方式相互對歌喝酒打花臉,臉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杭州 三十晚上靈隱寺燒香

大年三十,杭州人家一般都會備有幾種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鯗頭煮肉就是有想頭;春餅裹肉絲暗指銀包金絲;黃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長生果等。

河南商丘 回娘家送大饃回「棗山」

在豫皖魯三省交界的河南古城商丘,過年時有個獨特的習俗:送大饃回「棗山」。大饃,顧名思義就是個兒大的饅頭,單個大饅約有2斤重,是普通饅頭的十幾倍。「棗山」則是比喻的稱呼,其實也是上面帶棗的麵食,原料和蒸大饅所用一般無二,只是加工時要將發麵搓成若干條,然後盤成形狀大小各異的花,按上小下大順序疊壘起來,再往邊沿的面花上按棗,一眼望去就形如棗山了。

山東萊州:給老祖宗供生菜

三十必吃白菜絲冷盤在臘月二十九晚上,家家戶戶要把祖先的「老影」找出來擺上,並準備上供的東西。通常要給祖先供上5大碗生菜,取生財的諧音。碗里最下面一層放著生白菜,上面擺上肉餅子、肉丸子,再上面是染成紅色和黃色的粉條,最後再蓋上一層菠菜和香菜。桌子上還要擺著十多盤瓜果點心。到了三十那天,正式點香上供。

【中國春節拜年習俗】

"禮義仁智信,禮為先",古人教孩子"知禮、習禮、行禮"首先從拜年做起。古往今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會通過拜年這一特殊交際方式,表達相互間的祝賀與祝福,以利於增進友誼和聯絡感情,展示各自的禮儀修養。

元歐陽玄《漁家傲》詞:"綉榖雕鞍來往鬧,閑馳驟,拜年直過燒燈後。"認為從初一到十五都是拜年最佳時間。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寫道:"正月元旦......夙興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長少畢拜,姻女投箋互拜,曰拜年也。"可見,拜年的民間習俗出現後,人們的重視程度。

【拜年的順序也有講究】

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

古時,大年初一,孩子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衣服、穿新鞋、戴新帽,梳妝打扮後首先給自己的爺爺、奶奶、父母磕頭拜年,帶有行孝、討好、討賞的意味,讓長輩新年第一時間就享受到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吃過早飯,小字輩隨父母或哥姐出門去走親訪友,碰到熟人一般都要抱拳問"新年好"。

給宗親長輩拜年,一般行跪拜禮,給師長拜年,一般說"給老師(前輩)磕頭了",現代不一定真行磕頭禮,抱拳作揖"言到為止"。給朋友、同事、鄰居拜年,一般也行抱拳作揖禮,而且這種禮節形式成為春節拜年的標誌,大人會做,現在孩子也心領神會。

初二、初三一般到岳父母家及族長和叔、姑、舅、姨等長輩家拜年,一般要帶些敬老禮品,有素養人都不追求禮品奢侈豪華,一串水糕、一串冰糖葫蘆,一盞燈籠、一掛"中國結"都行。拜年時主人、客人都不講究禮品貴賤,重視的是禮節人情。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不管是過去的習俗禮儀,還是現在的簡訊拜年,無論其形式怎麼變化,發自人們內心的春節祝願和祝福是永遠不變的。

春節習俗

臘月二十八 打糕蒸饃貼花花

中國民間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初一到初五的主食過年,「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

臘月二十九 上墳請祖上大供

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莊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清晨請祖,少數地區在除夕日下午到黃昏時請祖。

臘月三十 一夜連雙歲

又稱除夕,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這一天的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有貼門神,放爆竹,給壓歲錢,吃年夜飯,送財神等,既有對歲月的留戀之情,又有對新年美好的希望。

正月初一 家家戶戶拜大年

春節俗稱「過年」,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等。

正月初二 金吠報春

又稱狗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狗,又叫迎婿日。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正月初三 肥豬拱門

豬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豬,「肥豬拱門」就是有關初三的吉語,象徵來年富有吉利。中國民間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正月初四 三羊開泰

又稱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

正月初五 艮牛耕春

正月初五,牛日,俗稱破五節,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破五習俗主要是迎財神,開市貿易等,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正月初六 馬到成功

初六為馬日,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這一天的民俗有送窮鬼,棄破衣,供煎餅的習俗,寄託了群眾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正月初七 人壽年豐

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中國神話。習俗有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正月初八 順星散燈花

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鳥是吃谷的,會搶奪人的收成,所以這一天要放生(主要是鳥和魚),表達好生之德,晚上,人們等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正月初九 玉皇天誕

俗稱天公生,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這一天的傳統民俗,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寄託了勞動人民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正月初十 祭石感恩

這一天,中國傳統民俗要在屋隅、牆角及水瓮里點燈、焚香、敬紙。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忌動石器,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

正月十一 祭奉紫姑

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

正月十二 搭建燈棚

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三 灶下點燈

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

正月十四 拜順天聖母

中國民間將正月十四這一天稱為「臨水娘娘」(又稱「順天聖母」)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曆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中國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

正月十五 夜照田神

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澳星移民留學 的精彩文章:

TAG:澳星移民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