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以茶代酒」就沒誠意了嗎?你可知道它的典故!
進入春節倒計時,過年期間免不了的就是和家人朋友各種聚餐,各種吃,酒席上少不了的就是喝「酒」。可是作為一名女生,在面對各種勸酒的時候常常會舉起手邊的茶水,飲料之類,說一句:「抱歉,我喝不了酒,以茶代酒敬您啦!」多數情況下,大家對女生不會太過苛求,所以「以茶代酒」也就成了我的擋酒萬能金句,畢竟誰忍心看著一個小女生喝得醉醺醺。(實際是老阿姨了,好嗎)
「以茶代酒」的究竟有什麼典故呢?
據史記載,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現在《三國志·韋曜》里:公元252年,吳太祖孫權病死後傳位於兒子,孫亮,後來發生宮廷政變,孫亮之兄孫休上台。孫休臨終時,遺詔兒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兩位"顧命大臣"嫌孫休兒子太小,改立23歲的"長君"孫皓為帝。
孫皓剛剛繼任帝位,撫恤人民、開倉賑貧,但是後期卻變得專橫殘暴、終日沉浸於酒色從而民心喪盡。孫皓嗜酒,經常擺酒設宴並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個規矩:每人以7升為限,不管會不會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須見底,以此才能表忠心。
群臣中有個人叫韋曜,他的酒量只有二升。韋曜原是孫皓父親孫和的老師, ,也就是"太傅",所以地位就特殊了,加之當時韋曜正奉命寫東吳傳,孫皓還指望著他在文中美言自己幾句。當然也不想看他一個人喝不下酒攪了大家的興,所以故孫皓就對韋曜格外照顧。看他喝不動了,就悄悄換上茶,讓他「以茶代酒」,不至於因喝不下酒難堪。
「以茶代酒」的典故由此而來,可兩位主人公的之後故事結局卻令人唏噓。
韋曜生性耿直磊落,作為帝師,他對國家有著滿腔的熱血,可惜卻碰到這個嗜酒如命,貪圖享受的平庸、幼稚、糊塗之主。孫皓竟然把宴會演變成了"過家家",韋曜多次勸諫並批評他,但徹底墮落的孫皓根本聽不進去,最終,引起孫皓對他的厭惡把他打入天牢,不久被處死。
幾年後,吳國為西晉所滅,孫皓也做了俘虜,被遣送到了洛陽,受封的爵位是"歸命侯",孫皓最終病故洛陽,時年42歲。
雖說故事的背景有點殘暴,可「以茶代酒」的文化傳到今天,很多時候藉以表達無法喝酒人的願意舉杯共飲的心意。
而我小小查了一下,「以茶當酒」竟還有更美好的寓意。
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在一起,不是品酒就是煮茗。茶,南方之嘉木;酒,遠古之佳釀。茶,講一種境界;酒,求盡興而歸。
當代收藏家馬未都曾出一本集子《茶當酒集》,不寫茶,沒說酒,講得卻是古玩。據說書名取意自:「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仔細品味這句詩:寒冷的冬夜來訪的人一定不為「俗事」,而主人以茶當酒也不擔心客人覺「怠慢」,想必也是「熟客」了。其實和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何必在乎是「喝酒」還是「吃茶」,誰說感情深一口悶的必須是「酒」呢?
「以茶當酒」,用保持自我的姿態表達情意;
"道"雖不同,亦可同謀。
有茶有咖啡 有酒有故事
※當奶茶妹妹章澤天愛上了曬幸福,你被虐到了嗎?
※畫旅途首頁推薦#——去找那面天空之鏡-茶卡鹽湖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