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非遺「活」起來 濟南市歷下非遺創造保護新模式

讓非遺「活」起來 濟南市歷下非遺創造保護新模式

作為有著4600年歷史的國家級文化名城濟南的中心城區,歷下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量十分豐富。在歷下區文化局、文化館細緻入微的調查和深入挖掘下,一大批優秀的非遺項目與傳承人得以被保護下來,並得到活態傳承。

為非遺項目設立專項保護經費

歷下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從2006年開始,歷下區文化局便多次組織專業人才組成普查隊伍深入民間開展大規模普查工作,積極發掘、搶救瀕危項目,不遺餘力地進行整理、申報工作,同時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不斷完善非遺保護機制,制定了有效保護措施。

《玉謙旗袍製作工藝》《兔子王的製作工藝》等一批古老而豐富的傳統工藝被成功納入到歷下區非遺保護範疇,一批非遺項目傳承人被納入省、市等各級代表性傳承人範疇。截至目前,先後申報市級非遺名錄35項,省級非遺名錄4項。此外,歷下區還有2人入選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2人入選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經過連續不斷的普查,我們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歷下區非遺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及生存現狀。並為他們設立了專項保護經費,為非遺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物質保障。」歷下區文化局工作人員稱,這標誌著歷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長效工作機制初步建立。

精彩非遺展演從不間斷

從明府城百花洲片區開放以來,就一直不間斷地進行著非遺展示和展演活動,建有歷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非遺傳承人現場普及非遺項目知識,講解製作工藝技巧,為觀眾提供全面了解、體驗非遺、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的機會。常常有不少學生和遊客走進這裡,領略歷下非遺人的高超技藝。在展館旁的老四合院里,還集中展示著歷下區的石擔石鎖、八卦太極拳等非遺項目。

作為歷下區非遺傳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胡源自去年4月起組織和參與了不少歷下非遺保護活動,「從去年5月開始連續三個月在歷下區非遺館進行手藝人展示、交流、傳承活動,從7月到9月邀請了濟南皮影傳承人李衛、李凱,進行了25場濟南皮影戲演出,其中還為歷下區圖書館讀者送去了一場。10月份舉辦了『迎十九大、慶國慶』非遺葫蘆展,還有金秋烙畫展,12月至今一直在進行董鳳歧先生麵塑師生展。」

這些非遺展演不只局限於歷下區項目,「歷下非遺是包容開放性的,我們不僅組織區里的非遺傳承人開展活動,還將全濟南市的優秀非遺項目匯聚一堂,一起展示給濟南市民。」胡源說。歷下百花洲已成為非遺展示的聚集地,去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百花洲廣場,濟南市範圍內的魯綉、麵塑、兔子王、微雕、剪紙等傳統美術類項目及龍山黑陶、木魚石雕刻等傳統技藝類項目40餘個傳承人就在現場開展了展示、宣傳、體驗、銷售等活動。

非遺進校園傳承傳統文化

歷下區文化局已連續兩年開展了「歷下文化大講堂-非遺公益傳習班」,組織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傳承人,面向全市群眾開展免費培訓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7期,共開設了濟南京劇、濟南呂劇、濟南麵塑、濟南剪紙、濟南魯綉等課程,近千人參加了培訓。

為了讓非遺項目得到切實保護與有效傳承,讓非遺真正紮根民間,自2008年起,歷下區文化局還開展了「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以歷下區非遺項目圖片展、項目技藝展演、技藝知識傳授等多種形式,先後走進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對外交流學院等院校、中小學校,明府城、甸柳一居、曲水亭等社區。7年間舉辦了30餘場次,涉及非遺項目40餘項、項目傳承人100餘位,受到全體師生與社區居民的高度評價。

「未來我們會繼續創新非遺保護模式,從文化建設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掘非遺的優秀文化價值,做到合理、有度、可持續利用;把非遺的發掘利用與發揮其對廣大群眾的宣傳教育作用相結合;同時推動非遺與文化產業、文化旅遊業結合起來,深入挖掘有代表性元素,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大力開發旅遊產品,努力形成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歷下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的精彩文章:

胡一天都要領著陳小希去的餐廳怎麼可以錯過!給你妥妥的冬日小美好!
城依水而生,人親泉而居,沒有一座城像濟南!

TAG: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