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春節的一個重要習俗,現在很少看到了,你家鄉還有嗎

古代春節的一個重要習俗,現在很少看到了,你家鄉還有嗎

現在的春節氣氛反而不如從前,由於物資極大豐富,該吃的平時都已經吃了,該玩的平時也能玩到,少了一分期待,少了一分年味。在物質生活得以滿足之後,春節的各種習俗重新引起中國人的重視,因為這些習俗平時不會進行,這才是我們最為珍視的節日味道。但是有一個習俗,在古代非常重要,現今卻幾乎銷聲匿跡,很少的地方才能一睹風采。

這個習俗就是「鞭春牛」,並不是抽打真正的耕牛,而是用鞭打泥巴做的牛。清代富察敦崇著《燕京歲時記》記載:「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 北宋時的《東京夢華錄》也有類似記載,而成書更早的《後漢書》則在《禮儀志上》中描述道:


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

古代春節的一個重要習俗,現在很少看到了,你家鄉還有嗎

那麼鞭春牛的來歷是怎麼樣的呢?在《史記》中,有一位叫做少昊氏的先祖並未記載在內,但其它的史料卻屢有他的身影。晉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紀》中,少昊與高陽、高辛、陶唐、虞舜列為五帝,並且是五帝之首。《左傳》中,郯子自認為少昊氏的後裔。

少昊氏率領部眾遷移到黃河中下游定居,並讓他的兒子句芒教習部眾從游牧改學耕作。當時沒有現成的曆法,在寒冬即將過去的時候,句芒則將蘆葦燒成灰放在竹筒之中。等到冬盡春來的時候,萬物復甦,氣溫上升,草灰漂浮起來,這就到了春耕的時候了。

古代春節的一個重要習俗,現在很少看到了,你家鄉還有嗎

於是,句芒便讓大家一起翻土犁田,開始一年的辛勤勞動。部眾都服從句芒的命令,不過耕牛卻不懂人語,也不識節氣,仍然懶洋洋的在不肯下田幹活。

有人建議抽打耕牛,驅趕它們勞作。但是句芒堅決不同意,當時耕牛是極其重要的生產工具,句芒把它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為珍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句芒下令讓人用泥土做成牛的形狀,放在耕牛旁邊,抽打泥土來殺雞儆猴。

耕牛看到同類被鞭打,頓時嚇得驚慌失措,困意全無,乖乖得跟隨主人下地幹活。一年之際在於春,春耕把握好了,收成自然也就提高了,百姓獲得比游牧更多回報,自然願意定居起來,棲息繁殖。

古代春節的一個重要習俗,現在很少看到了,你家鄉還有嗎

後來,看灰定春,鞭打土牛,便逐漸形成了判斷時令的方法,而句芒也逐漸演變成專職農耕的神。從周朝開始,鞭春牛便成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動。

唐朝時,鞭春牛被賦予更為專業的農耕作用。朝廷在前一年的夏季便組織專人計算春天到來的準確時刻,並製成耕牛和句芒兩座土像。如果立春在農曆臘月十五之前,句芒的像就站在土牛的前面,如果立春在農曆臘月十五之後,兩者的位置則互換。古時農民讀書寫字的很少,就是靠這種質樸的方式來傳達耕種的大致時間。

古代春節的一個重要習俗,現在很少看到了,你家鄉還有嗎

到了宋代,鞭春牛更多的用於迎春活動。立春的前一天,春牛被送往開封府中「鞭打」,各地縣衙也在第二天開始鞭打春牛。隨後,大街小巷都開始售賣小春牛,後來還給春牛製作各種衣服,並伴有花飾。

在民間,鞭打春牛還有不少講究。春牛用泥土做成,腹內還需放置五穀雜糧。第一鞭由在場地位最高者開鞭,隨後根據長幼尊卑的順序依次進行,直到最後一人鞭打完成後。再將春牛砸得稀巴爛,這時候眾人一擁而上,搶奪土牛的泥巴碎片和散落的五穀。

隨後,人們再歡天喜地的將這些泥巴碎片和五穀雜糧埋入自己的田地之中,期盼來年能夠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古代春節的一個重要習俗,現在很少看到了,你家鄉還有嗎

為了給節日增加氣氛,勞動人民又自娛自樂增加了裝扮春牛,春牛遊街等多種活動。

到了清朝開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被打破,務農已經不是百姓的第一選擇,鞭打春牛的習俗開始走下坡路。到了民國時,工業、商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春節習俗也更多轉向反映當時經濟、政治風貌的行業,很多地方鞭春牛習俗絕跡。

古代春節的一個重要習俗,現在很少看到了,你家鄉還有嗎

到了今天,社會開中重視文化習俗的挖掘,遺忘已久的鞭春牛又開始回歸。全國各地相繼有比較出名的鞭春牛習俗申報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知道您的家鄉現在還有沒有這個風俗。

參考資料:《山海經·海外東經》、《淮南子》、《句芒: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春神 》、《燕京歲時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作為總督,乾隆讓他抄家,他卻把好東西都私吞了
她開口說話,父親就做了皇帝;她死後,全部御醫陪葬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