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打拳時別讓胳膊拎著手

打拳時別讓胳膊拎著手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 | 陳雄

編輯 | 鹿鳴

清溪潺流

 天禪3

巫娜 

00:00/05:38

有位老練家說:「打拳時別讓胳膊拎著手。」何謂胳膊?膊為人體部位名,胳膊就是指肩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從某種角度上來看,雖然說「胳膊拎著手」不是很大的拳病,但是確實影響到影響肩松、肘松、腕松、手掌松的功效,甚至有可能影響了胸部、腰部的放鬆,制約了松身打拳的質量與層次。比如:有些人打拳練到「白鶴亮翅」定勢時,位於左身大腿旁的左下手老是過於彎曲,未見左手能自然放鬆往下,這就是「胳膊拎著手」的原因,因此造成拙勁憋在胳膊松不下來;左手應隨著腰挑帶動的右手往上揮的同時鬆開左手往下垂落,是一個兩手隨著身後沉頂對拔勁(下有松腰塌胯,上有虛領頂勁)而上下對拉鬆開的拳勢。又如:有些人打拳練到「左摟膝右拗步掌」定勢時,位於左身大腿外側的左下手老是過於彎曲,未見左手能自然往下放鬆至近似伸直,這也是胳膊拎著手的原因,造成拙勁憋在胳膊松不下來;左手應隨著右手鬆肩墜肘的向前伸出的同時往下鬆開垂落。又如:有些人打拳練到「左倒攆猴」拳勢時,貼近腰部的左手在過渡動作老是過於彎曲,未見左手能短時間的自然鬆開至近似伸直,這也是「胳膊拎著手」的原因,造成拙勁憋在胳膊松不下來;左手應是以腰帶動往後沉著抽掛,如是胳膊拎著手,怎能把松沉練到位呢?又如:有些人打拳練到「左雲手」拳勢時,位於右身大腿外側的右下手老是過於彎曲,未見右手能自然鬆開下落至近似伸直,這也是「胳膊拎著手」的原因,造成拙勁憋在胳膊松不下來;右手應隨著左手抱圓往上掤撐的同時鬆開垂落,含捋採之意。也是兩手隨著身後沉頂對拔勁而上下對拉鬆開的拳勢。再如:有些人打拳練到「右野馬分鬃」定勢時,位於左身大腿外側的左下手老是過於彎曲,未見左手能自然鬆開至近似伸直,這也是「胳膊拎著手」的原因,造成拙勁憋在胳膊松不下來,用於捋採的左下手宜對應用於掤撐的右上手同時反向展開的。

如果不讓「胳膊拎著手」打拳,就得把松肩垂手、松肩伸手、松肩彎手練松到位。「鬆了能沉」這個練松目的,對於姿勢中松肩垂手、松肩伸手、松肩彎手的動作較為重要,太極名家於志鈞在《吳圖南太極拳精粹》書中回憶:「吳老告訴我:太極拳就『松』和『沉』兩個字。什麼叫『松』可難住我了。不用力?不對;輕一點?不對。他讓我和他搭手。他說:『你鬆開!』我輕輕地搭著他的手;他說不對,給我示範。吳老搭著我的手,我感到很沉重,我說:『老師手怎麼這麼沉?』他說:『這才鬆開了。』我簡直糊塗了,他手這麼重,還說是『鬆開了』。他讓我搭上他的手,說鬆開。我一點力也不用,覺得手非常輕,應該是鬆開了。吳老說:『你就這樣,別動!』他把手撤掉了,我手還在半空懸著。他說:『你這是松嗎?要松的話。你手怎麼懸在半空呢!』他又讓我和他搭手,他讓我把手撤掉。我一撤,他手臂叭嗒就掉下來了。他告訴我:『這才是松,你手在半空懸著,是因為你胳膊用著力呢!』一下我豁然開朗,明白了。我以前的松,包括練拳架時的松,全是緊,全是僵。」

怎樣體悟松肩垂手呢?可以參考這樣的感覺:肩胛骨、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沒有牽扯的鬆開下落,手的下垂是被松腰塌胯帶動的;欲要肩與手沒有牽扯的鬆開下落,先要肩部、胸部肌肉和手上肌肉筋膜不緊張,腋窩隨著盡量放鬆,手掌、手指鬆開,自然舒展,有小臂以下松沉較重之感或血沉於手掌和手指發脹之感,整條手是伸直或近似伸直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本身拙力挺直,也不要意念過重的微彎,因為都是僵緊的動作。其實松肩垂手是肩松和手鬆沉垂的自然姿勢,松肩垂手練到位之後,同理,松肩伸手和松肩彎手就可水到渠成了。在此指出:松肩伸手、松肩彎手和松肩垂手一樣,也要有胳膊松沉的感覺才對,如松而不沉,那不是真松哦!其中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的技術要求,是含有和動態松沉和弓勢柔彈之內涵,得用心體悟才好。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喝的人多,懂的人少!
神奇的太極拳,送給愛太極的你!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