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狠心,藏著對你最深的愛
GIF
1。
如果有一個人,自幼罹患罕見疾病、屢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經歷過十二次大型手術,終生癱坐輪椅,他的命運將會怎樣?
多數人給出的答案是:生不如死。
但是他交出的人生答卷,足以讓任何一個肢體健全的同齡人自愧不如。
2013年,在病床上的他出版了17.5萬字的長篇個人自傳《命運之上》;
2015年,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錄取,成為中國第一位本科階段輪椅留學生;
先後十一次斬獲國家級文學獎項,兩次受邀至人民大會堂領獎;
和朋友合作研究開發互聯網產品,用能力和財富撐起自己的人生。
這個人,就是「瓷娃娃「作家劉大銘。
「瓷娃娃「,就是讓人心碎的「成骨不全症患者「,一生都要在不斷骨折中渡過。
養育一個這樣的孩子,作為母親需要付出多少心血?
我們想像不到,也不敢去想像。
全國約有10萬名「瓷娃娃」,大部分都在沮喪痛苦、終生被人照顧的無望歲月中渡過餘生。
曾在電視上看到一位年邁的老母親坐在「瓷娃娃」兒子身邊,一臉茫然:「我抱了他幾十年,以後我不在了,兒子怎麼辦?」
但劉大銘的人生不太一樣,因為他的母親,是個狠角色。
劉大銘6歲之後,母親趙嬌蓮不再幫他穿衣服。為了穿上一件毛衣他都得死去活來一次,而母親只是冷眼旁觀。
母親總讓劉大銘看《動物世界》,一邊看還一邊說:「你瞧,跑得不夠快、長得不夠強壯和不合群的動物,都會被吃掉。」
為了鍛煉兒子,趙嬌蓮每次抱他上床,都故意不使出全部的力量,讓兒子只好耗盡全身的力氣。
人生已經悲涼至此,還要遇到這樣的親人。劉大銘曾一度含淚抱怨:「天下怎麼會有如此狠心的母親!」
孩子,不是媽媽不心疼你;是人生,它不會因你弱小而放過你。
終有一天父母都無可避免會老去、離開,你的床前將不再有端來的水、熱乎的飯和攙扶你的雙手。
到那時,在這健全人都需要拚命努力的塵世間,你將靠什麼生活?
2月3日,敬一丹邀請劉大銘走進央視節目《謝謝了我的家》,他在節目中說出了對父母的感激之情:「爸爸媽媽,我以成為你們的兒子而感到深深的自豪,也為我今生遇到你們這樣偉大的父母而感到驕傲。」
母愛有許多種形式,趙嬌蓮給予兒子的愛,無疑是最強大的一種。
是母親的這份狠心,讓劉大銘不僅堅強活著,而且活出了自己最好的人生。
2。
同事家有個小姑娘,今年四歲多了。
她出門需要人抱,水果剝好才吃,有時候飯菜也要喂到嘴裡。
而日本福岡有個四歲的小姑娘,她能做些什麼?
她會每天疊衣服、晒衣服、刷自己澡盆、喂家裡狗狗,有時候還給下班回來的爸爸做好晚飯。
可以不做嗎?不可以。
因為這是狠心媽媽提出的要求:「阿花,媽媽要你必須學會洗衣服,必須學會拿刀切菜,必須每天做美味的味噌湯。」
四歲的孩子,恐怕連刀也拿不穩,衣服也擰不動吧?但就算流著眼淚、踩在凳子上,媽媽也要她學會這一切。
就連四歲生日的時候,阿花得到的禮物也只是一條圍裙。
「親愛的阿花,你必須學會。因為,最愛你的媽媽快要死了啊。」
一年後,媽媽因癌症去世。
5歲的阿花含著眼淚,走進廚房熟練的為自己和爸爸做了媽媽擅長的味噌湯。
媽媽不在了,但留給她的愛和生存能力還在,就好像媽媽並沒有離開,人生還依然有幸福和溫暖。
媽媽知道,有能力照顧自己的阿花,生活就永遠無法將她擊垮。
很多自媒體文章經常寫到身為媽媽的焦慮:「當了媽以後,不敢病、不敢死,因為無法想像自己如果不在了,還會不會有人像自己一樣對孩子好。」
抱歉,還真的很難有人像你那樣愛你的孩子。
除非,你教會了孩子自己對自己好,自己呵護自己。
這份獨立生活的本領,才是他未來應對人生風雨最大的財富。
3。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生活並不會總如我們所願。
前不久熱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電影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假如你所處的社會環境是複雜、充滿競爭、甚至是惡劣的,那你無法自由選擇。你必須先強大自己,因為能力才是自由選擇的本錢。
男主人公馬哈維亞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他發現兩個女兒有驚人的摔跤天賦,他不願讓女兒像其他女孩那樣被動渡過一生。
他讓她們剪掉長發,練習摔跤,像男人一樣投身賽場贏得冠軍,也贏得了自己人生的選擇權和話語權。
可是他幫助女兒實現人生夢想的過程,女兒並不能完全接受和理解:我的父親,為什麼要讓親生女兒吃別人不吃的苦,受別人不受的罪?
就像主持人董卿是在父親嚴厲要求下讀書背詩、寫毛筆字,鋼琴家朗朗被父親每天嚴苛管束練琴、四處學藝,他們的童年更多的都是委屈和不滿。
但這種委屈會在自己成年之後,面對社會競爭壓力之時、想要脫穎而出之際,才終於恍然開悟,讀懂了父母的殷殷苦心。
《摔跤吧,爸爸》中的媽媽告訴兩個女兒:「父親為你們遮風擋雨,抵抗全世界,默默忍受你們鬧脾氣,為什麼?為了讓你們能有未來,有自己的人生!」
如果不是父母的狠心,怎會有今日的你們。
4。
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2016年跨年演講》上曾經提到一個概念:「母愛思維」和「父愛思維」。
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來講,「母愛思維」是順應、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服務理念,而「父愛思維」才是指導、協助消費者獲得最好結果的服務理念。
在我們的人生中,何嘗不需要這樣一種「父愛思維」?
「母愛思維」雖溫柔如水,卻只能給孩子最體貼的呵護、最溫情的照顧;而「父愛思維」強韌似鋼,給予孩子的是真正需要的能力、應對殘酷環境的本領。
畢淑敏曾說到母愛的境界:「在母愛的高級階段,母親要高屋建瓴地完成與孩子的分隔,幫助一個新的生命走向燦爛和輝煌。「
最好的愛,不是你將孩子緊緊擁入懷中,而是讓他成為最強大的自己。
人生很長,你再拚命也不過護孩子一時周全。
不如,讓孩子強大起來,自己為自己抵禦一世的風雨。


TAG:遇見你的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