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送別茅侃侃:這是每個人的必經大事,卻鮮有人為此做好準備

送別茅侃侃:這是每個人的必經大事,卻鮮有人為此做好準備

特別提示:本文為作者投稿。

送別茅侃侃:

死是每個人的必經大事,卻鮮有人為此做好準備

虛空不空,真相無相;了了生死,如如不動。死,是天下最公平的結局,沒有死便不會再有新生。不管你用一生走向富貴,還是用一世遇見貧富,最終都會遇到死亡。是有準備地迎接它,還是無預期地撞到它,其實反映出一種人生智慧,體現出一種生命態度。

——西藏生死書

茅侃侃,男,1983年出生於北京市。小學五年級開始玩電腦,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騎車10分鐘趕到學校把一天作業全部寫完。上課時就琢磨晚上的事兒。每天下午五點半放學回家吃過飯就鑽進房間擺弄電腦,直到晚12點睡覺。初一時成為某程序論壇版主,14歲開始在《大眾軟體》等雜誌發表數篇文章,並自行設計開發軟體。

2000年,他連考了微軟和思科的計算機認證,拿著這兩個招牌在一家網站謀了個月薪3600塊的職位。接下來三年里,足足換了有一打工作!從小網站、遊戲公司、電視台、一直換到政府事業單位;從研發、策劃、市場、宣傳一直做到節目製作。還自己開了家公司,給人家外包研發項目。這些年真是吃盡了苦頭,把自己積蓄的20多萬都當學費賠了進去,當然也見識到了各行各業、各階各層的「道道」。

初中文憑,2004年正式創業,MaJoy總裁,整體投資3億元,5年以後,MaJoy每年能帶來收入應該有15億人民幣。2014年擔任GTV(遊戲競技頻道)的副總裁,負責視頻等業務。

2015年,茅侃侃與萬家文化成立合資公司萬家電競,並出任CEO。萬家電競並沒有續寫茅侃侃往日的輝煌,成立後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在此期間他抵押了自己與母親的房產。

在有預謀的將公司法人變更為自己(意味著將背負「老賴」的名號被限制出行、消費及貸款等),提出與女友分手後,2018年1月25日,茅侃侃自殺,享年35歲。

——綜合自百度百科「茅侃侃」與穀雨實驗室撰寫的《了不起的茅侃侃:自殺後,有人後悔沒有借他錢》。

1.死亡,是每一個人生註定的結局。

人之將死時,回過頭來看,無論我們是轟轟烈烈還是平平淡淡,有所作為還是無所作為,都是一生。到火葬場燒掉,最後剩下的也就是一點點骨灰,灑在虛空中,又變成了灰塵。就好像你這個人從來沒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過,過了若干年也沒人記得你是誰。只有自己會認為自己有多麼重要,卻也沒留下任何別人能懷念的東西。實際上在這一刻,回放自己的一生,你會發現,最後悔的事是你發現自己一事無成。

——嘎瑪仁波切

「你知道《笑傲江湖》里令狐沖是怎麼出場的嗎?」

「怎麼?」

「所有人都在談論他。」

——《了不起的茅侃侃:自殺後,有人後悔沒有借他錢》

「你知道茅侃侃嗎?」工作間隙,同事突然問到筆者。

「喔,知道一點,他是一個創業明星」我下意識的回答道,同時腦海中翻滾起不少身邊朋友創業的多彩而又曲折的故事。

「你怎麼看?」

……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夢,而能傾盡全力去為此奮鬥的,萬里挑一。無疑,茅侃侃正是一萬中突出的那一個。

記得一年級時,去小夥伴家玩。北方的農村,開敞的大門歡迎著我的到來,蹦跳得跑進朋友家內院,掀開堂屋的門帘,前腳抬起剛要邁進屋內時,心中突然問到自己:「人來此生是為了什麼?」「媽媽十月懷胎,哭聲中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自主站立行走,喊出第一聲「媽媽」,進入幼兒園,讀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成家、立業。有些人會當主席,有些會成富翁,有些人做醫生……無數個有些,然後,每個人都會死去,赤條條的結束。」

「即便擁有,也是短暫的,失去才是人生的常態(——登巴才仁仁波切)」。

2.死亡不能解決問題,卻是更多問題的開始。

現在的你,是你過去的你所造的;未來的你,是現在的你所造的。

——佛陀

「我也一直有自殺傾向」,這是我一個朋友在讀完茅侃侃的故事後對我說的一句話。與茅侃侃相類似的,他也從二十多歲開始創業,成為了同齡人中事業的佼佼者。他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之一,是其中最善良的一位,同時,他也是我的朋友中經歷苦痛最多的一位。而他最終挺過了最艱難的歲月,因為他深信:死,並不能解決問題,今生死去,來世還生,終究躲不過。

趙本山的小品里有個經典的段子:「人一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人死了,錢沒花完。」錢可以理解為我們今生通過個人奮鬥也好,遺產繼承也好存續的財富、名譽、地位與權勢等,在我們死亡時,卻一點都帶不走,如影隨形隨我們轉入下一生的只有我們過去造作的業力與積累的福報。而自殺本身即是殺人,這是極大的惡業,必然會導致在接下來的輪迴中承受巨大的苦果,所以自殺本身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相反,卻帶來更多問題。


另一方面,當下享受的幸福與喜悅,都是自己過去積累的善業成熟。但是我們造作的善業並不是無窮盡的,所以在享受善報的同時,也要學會珍惜福報,併合理的利用這些福報去播種更多善的種子,這是未來依然快樂的源泉。

3.不知生,不足以言死

我們的存在就像秋天的雲那麼短暫,看著眾生的生死就像看著舞步,生命時光就像空中雷電,就像激流衝下山脊,匆匆流逝。

在一切足跡中,大象的足跡最為尊貴;在一切正念禪中,念死最為尊貴。

——佛陀

談到死,就迴避不了生。佛教里講「上報四重恩」,第一即是「父母恩」。同時,在藏傳佛教的前行修法里,「知母、念恩、報恩」是生起菩提心最重要的修法(當然,這裡的「母」最後會延伸到一切眾生)。沒有父母,我們就無法獲得這個寶貴的人身。從我們的靈識入胎的開始,十月懷胎,母親就要承受各種各樣的痛苦。待到我們出生,全家人又會因為幼小的我們的需要,沒日沒夜的照顧我們。前幾天聽一位師兄講他的女兒剛生下來時,一天他就要給女兒換幾十次尿布,而這只是我們嬰兒期,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冰山一角。稍大一些,除了身體的照顧,父母的關注點會更多,他們會為孩子的一爬一走一跳,甚至簡單的一聲「媽媽」,激動許久。會為了孩子要入讀的幼兒園等成長事宜跑遍大街小巷,見過三姑四叔,我們稍有一點發燒感冒,全家老少都會因此忙得團團轉。再及稍長,我們外出求學開心的擁抱新世界的時候,父母的牽腸掛肚卻一日更比一日勝……

諸如種種,生命的誕生與成長,都付出了父母無量的心血,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會將很多父母打入無盡的深淵。所以無論遇到怎樣的苦痛,只要還有生的機會,對於我們來說,就只有「活著」這一個選項,因為只有活著,才有報答他們的機會。

4.終止生死的輪迴流轉

人類一輩子都在準備,準備,準備:只是對下輩子沒有準備。

——惹巴格堅大師

扛過了人生最困難的時刻,朋友對我說:「現在是能看明白世間八法的擰巴,自己有點感覺了」。現在的他,每天都會努力去聞思佛法,修行也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真實的體會到了法益。

在危難時,茅侃侃也有自己的信仰:「他身上掛佛牌,手腕繞著佛珠,整片後背上是都是佛教紋身。但他胸口文著撒旦,手臂上是聖母瑪利亞。」基於逝者為大的原則,這裡不評論他的這種行為,但顯然,這種特立獨行的信仰並沒有支撐他成功的從這段暗黑的旅途中走出。

很多人說:「我為什麼要學佛呢?只要我行得正,多做善事,就可以了。」的確,如果真的能做個好人,只做善事,的確可以在不遠的未來繼續擁抱幸福。但就如一天之中,我們不能時刻都控制的心念一樣,在茫茫的輪迴之道中,我們並不能保證時刻都能善護自心。除了特殊的願力往生在這個世界的人,每一個人道的轉世者,前世都造作了善惡雜業。就像憤怒時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一樣,當惡業現前時,我們也很難完全左右自己的身口意。既然我們無法完全確定只造作善業,不造作惡業,那真正的幸福並無法得到。而實際上,仔細檢查自己一天從早到晚的身口意造作,我們會發現,一天之中,惡念要遠遠多於善念,這樣的我們如何有把握來世能夠擁有快樂?更何況,當時劫來到壞與空的階段時,色界四禪天以下的世界都會完全毀滅。而往生四禪天及以上的天道,需要極深的禪定的功德才能往生,有幾個沒有修行的人能夠有如此的禪定力呢?

死是每個人的必經大事,卻鮮有人為此做好準備。死亡無可避免,同時它也不是終結,除非徹底得從輪迴中解脫,死後還生的苦總是不可避免。還好我們還活著,趁著還擁有寶貴的人身,朋友,抓緊修行吧。而真實的修行必須依止一位具德的師父才可能成就,如果你還沒有一位具緣具德的師父,建議你每天讀誦《金剛經》一遍,迴向早日值遇具緣具德的師父,進而皈依如法修行。

茅侃侃走了,他寶貴的人生就此結束,在此建議每一位讀到這裡的朋友為他為首的有情眾生念一句六字大明咒「嗡瑪尼悲美吽」,願他們能夠早日解脫成佛。

後記:曾經有一位微友患嚴重的抑鬱症,後來通過學佛修行最終走出這個迷局。其實,抑鬱症並不可怕,生活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哪一個沒有一點精神病在心呢?之後她成立了一個網路小組,來引導更多抑鬱症患者能夠從中解脫。心理壓力比較大的朋友平時可以多念一念《不動佛心咒》《心經》,對身心調節會有不可言說的妙用。

在本篇文章撰寫之初,筆者曾想從一個世俗人的角度做一個適應面更廣的「普惠文」。然而,世俗的「雞湯」雖然適合更多人的胃口,能夠帶給讀者隔靴搔癢的舒適,卻對問題的根本解決毫無意義。不停的麻醉,雖然能夠讓我們忘卻痛苦,卻絲毫阻礙不了寶貴生命的凋謝。不過,最終,我還是沒有狠下心,言語過於溫柔。如果讀完此文的朋友,對生死真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推薦你每天聽一段由大藏經語音工程誦經人江暉師兄誦讀的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書》(本文中引用的佛語與大德開示大都出自此書,點擊這裡打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心亭看雪客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明晚將出現月全食,應抓緊時間行持善法,功德極大!
對治禪修昏沉與散亂的三種竅訣:專註瑜伽、自解瑜伽、離戲瑜伽

TAG:湖心亭看雪客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