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鄉村記憶 趕年集

鄉村記憶 趕年集

內容發布 | 郊圈兒

微信ID | jiaoquanr

本文閱讀約需5分鐘

年集,

一年中最熱鬧的集市,

歷經數千年不衰。

在靜謐的鄉間,

歲月的車輪剛輾過臘月,

過年的喜慶便氤氳在村村寨寨的上空。

一年的農事這個時候都已經做完,

家家戶戶開始為過年忙碌著。

趕年集,

北方過年必不可少的重頭戲,

京郊農村特有的年俗文化……

找尋年的味道

寒冬臘月,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可即便是嚴寒,卻依然抵擋不住人們在年尾趕年集的腳步和熱情。

雖然現在商超林立,但對於老北京人來說,趕大集必不可少,也更具年味。

大年將近,每個大集都人頭攢動,人滿為患,被擠在原地不能動彈,真可謂「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

留住年的記憶

說起趕年集,打小兒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一定都不陌生,房山竇店大集、通州張家灣大集、延慶張山營大集……不一而足。

記憶中,對著月份牌兒,掰著手指頭數日子的情景記憶猶新,就盼著到了趕集的日子,能跟在大人屁股後邊兒去逛一逛,哪回都不會空手而歸。吃的、喝的、玩的……怎麼也能賺上一兩樣,滿滿都是回憶。

趕年集的魅力在鄉間無可阻擋。懷柔區民俗專家彭毓睿介紹,「大集上有超市不可替代的東西,其一是可以買到便宜東西,再者有些不能進超市的東西也能從大集上買到,物品比較全,小到針頭線腦、大到「古董珍玩」集上都有,過年用的窗花、對聯,集上品種更豐富。」

房山韓村河大集??

沒有大棚,沒有貨架,也沒有展廳,沒有華麗的裝飾,實打實的討價還價。十里八村的熟人兒見面互拜早年,也會交流各種信息,誰家的新房蓋好了、誰家娶了親、誰家上大學的孩子回來了……言談話語間,記錄的全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和祝福。

農村的集市和城裡百貨商場最大的區別是在營業時間上,不是天天開市,所以去集市要用「趕」字。

民間有句俗語,「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

年集的市場是一年中最為豐富齊全的,男女老少都爭相購買一些稱心如意的商品:每一家店鋪都堆滿了貨物,有對聯年畫和各種傳說中的神人貼畫,有各種土產和蔬菜,也有花炮煙酒糖茶,還有各式各樣的農具……林林總總、密密麻麻,依次排開,頗為壯觀。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吆喝聲、鞭炮聲不絕於耳,處處洋溢著年豐歲稔的歡樂。

房山韓村河大集??

中午以後,趕年集的人便開始陸陸續續往回走。他們手裡提著、肩上扛著年貨,一路上說說笑笑,彼此問詢對方所買年貨的質量和價格,數算著當天沒有買齊的東西,相約下一個年集結伴再來。在那樣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是不可能在一個集日上就能將需要的年貨全部置辦齊全的,何況鄉親們的腰包也絕對沒有今天這麼充實。可是,對於鄉親們來說,在清閑的冬季,又是歲末,每天走著去趕年集,也是一種享受。

傳承年的文化

集市,農村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進行的一種傳統貿易形式,起源於殷、周之際。它以農曆計算,通常五天一集,是一種民俗現象。顧名思義,集市是聚集的市場,代表的是商品貿易和民間商品的交易形式。

集市貿易在華夏有著悠久的歷史。《周易·繫辭》記載,神農時代,「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這大概就是最古老的集市。根據這一記載,可以看出,集市的出現是交易的必然結果。古時日中為市,以中午為齊集之時,人與物相聚會,買賣物品。現在人們均稱為「集」,間有稱小市者。「至集市上買賣名曰『趕集』『上集』,無急要事到集上,見可買的就買點,稱為『逛集』。集市結束曰『散集』。」

懷柔長哨營大集??

作為我國的一種民間風俗,趕集自古有之。古代的人們在進行物資交換時,由於沒有固定的日子和地點,又沒有統一的標準,往往有一方吃虧。因此,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換場所。漢朝初年,陸賈和陳平這兩位著名政治家通過官府明令規定:各村鎮每旬逢「三、六、九」或「一、四、七」或「二、五、八」為上集市進行物資交換日期,集市上設有公證人叫價評議。這樣,就形成了原始貿易市場。後來,人們就把上集進行物資交換,稱作「趕集」。

懷柔區民俗專家彭毓睿介紹,過去老北京鄉間都有固定的趕集日和趕集地點。「集有期,約定俗成,或單日,或雙日,到期曰『逢集』。」彭毓睿說,上世紀80年代京郊各區農村幾乎都有集,其中歷史悠久、規模大的包括延慶區張山營大集、懷柔區長哨營山貨大集等,至今交易場面仍十分火爆。

彭毓睿介紹,集上分行業設「市」「行」,各「市」各「行」都有固定集中營業區域。如糧食市,賣糧曰「糶」(tiao),買糧曰「糴」(di)。兩個簡單字眼,滿是生活的智慧,也透露著心照不宣的默契。集市在當時所佔據的重要地位,恐怕是現在的年輕人無法體會的。

現如今,隨著小城鎮建設的發展和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長哨營、張山營、楊鎮等京郊各區的大集,歷經歲月變遷,不少從農村出來並定居城市的人開始擔心,身邊的大集會不會因為跟不上環境變遷而被慢慢淘汰?

「絕對不會!」彭毓睿果敢判斷,如今的趕年集既是古代文化的縮影或說是「活化石」,又是傳統民俗文化的再生態,是遺傳基礎上的變異,是新社會緬懷過去的方式。

年關又至,

趕年集的熱鬧又在心底漸漸浮起……

撰文 | 溫來生

製圖 | 周航

流程編輯 | 趙晨蕊

部分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北京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郊圈兒 的精彩文章:

TAG:郊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