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滿族人家過大年!
最新
02-14
滿族世居祖國的東北部,地域遼闊。相傳長白山是滿族的發源地。
滿族歷史據推測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時期。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
由於歷史的原因,滿族散居全國各地,以居住在遼寧省的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等省區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廣州、銀川等大、中城市。
中國大陸
根據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顯示,滿族的人口數量為1041.0585萬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77%,少數民族人口的9.28%。其中遼寧省有滿族533.6895萬人,佔滿族人口的51.26%,占遼寧省人口的12.20%,為滿族人口的主要集中之地;
乾隆年間有金朝皇族移居台灣,已發展為有五百餘戶、八千多人口的大家族。台灣的滿族人,總計約有12000餘人。
海外
也有滿族人移居海外,但人口數沒有統計資料。
作為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鐵嶺滿族54萬滿族同胞是如何過年的呢?
如果你也感興趣,那麼跟我來,一起到鐵嶺的滿族人家,看看他們是如何過年的!
2018年2月10日滿族人家的滿族老鄉起大早就把飼養一年的黑豬,從豬圈裡趕了出來,作為今天祭祀祖先的貢品
滿族祭祀用的貢品之一豬頭,必須是黑豬的豬頭。
按照滿族傳統在屠宰黑豬以前,必須由滿族薩滿圍繞三圈,並口中念念有詞。最後喊了一聲「領了」
由薩滿做完儀式的黑豬,由技術嫻熟的滿族老鄉給它完成了歷史使命。
這面在殺豬準備過年的食物,另一面老鄉在玩著滿族的傳統遊戲—抽冰嘎(冰陀螺)
還有一個項目是滑冰車
滿族的女孩就是在家裡的炕頭上歘(chua)嘎拉哈
在大家玩遊戲的時候,索羅桿下的供桌已經擺好了貢品
穿戴整齊的2位薩滿,開始了祈福儀式
滿族人中的德高望重的長輩開始上香
上香完畢,就是撒五穀雜糧,祈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安居樂業
滿族祭祀時所立的神桿。滿語稱somo i moo,音譯為」索摩杆子「。
相關傳說
相傳,滿洲始祖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的後代對族眾施以苛政,遂發生了部眾叛變,族長、頭人被殺殆盡,只逃脫了一個名叫凡察的男孩。眼看將被追上,凡察已無力再跑,情急之下便趴在一棵枯樹之下。就在這時從遠處飛來一大群烏鴉。追尋的人趕到時只看到一片黑壓壓的烏鴉呱呱亂叫,沒有發現人的蹤影。多虧了烏鴉的救命之恩,凡察逃過了生死劫,愛新覺羅氏的子孫後代才得以繁衍生息。
為了紀念烏鴉救命之恩,愛新覺羅後世子孫在屋前豎桿,祭祀烏鴉神成為皇家和滿族人家重要的祭禮活動。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時設堂子祭神,立桿祭天。皇太極在瀋陽城東也設堂子,每年春節和重大節日皇帝親率皇室成員及王公大臣謁堂子祭神、立桿祭天。定都北京後又在長安左門之東建堂子,在坤寧宮設神堂,立神桿。
清寧宮內殺牲祭神的同時,在宮外還要祭天。殺豬後將豬下水等切碎拌以碎米,放在院中索倫桿上的錫斗內,以飼「神鴉」。
這一滿族特有的習俗在北京和東北一直延續到清末。
新年祭祀環節結束後,聚集在一起的滿族同胞興奮的舞起來傳統的滿族秧歌
滿族秧歌是活躍在滿族生活地區的民間舞蹈,俗稱「韃子秧歌」,
1986年,遼寧省的秧歌專家們將其正式定名為「滿族秧歌」。滿族秧歌是滿族人民在勞動、生活中產生,並吸收漢族等其他民族的舞蹈基礎上逐漸形成並發展的,
具有火暴、矯健、粗獷、熱烈而又豪放的表演特點,是滿族民間舞蹈中最通俗、最普及、最具生命力,同時也是最受滿族人民喜愛的舞蹈之一。
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把滿族秧歌扭的風生水起
七十多歲的老薩滿,還能做出一字馬的高難度動作
這個老太太有80歲了,秧歌扭得也是不減當年
滿族人過大年,不僅僅是殺豬,祭祀祖先,做遊戲。還要打掃衛生(掃塵),貼福字,貼對聯。
滿族少女海倫格格在用毛筆寫滿族的「福」字
認識嗎?這就是滿語言的:「福」字,送給滿族老鄉貼到門窗上
打掃乾淨的滿族人家的客廳
滿族人家的走廊
掛了一串紅彤彤的中國結,增添好多喜慶氛圍
薩滿將象徵火種的銅火盆請出來,裡面放著剛剛點燃的木炭
廚房裡正在忙著過大年的食物,過大年滿族餐桌上的主角是—銅炭火鍋
滿族同胞歡聚一堂,慶祝過大年。
按照滿族傳統出嫁了的女孩(姑奶奶)回娘家是當貴客接待的。是要做主桌的。(這回知道東北老爺們妻管嚴多的原因了吧?)
滿族的同胞喝著燒酒,吃著大片的五花肉
隨著時代的進步,好多同胞,開車來的,忍痛端起了水杯(以水代酒)
鐵嶺滿族同胞的金姓長輩,在給滿族同胞拜年
鐵嶺滿族的精英代表在給廣大滿族同胞拜年
滿族剪紙的省級非遺傳承人在顯示剪紙作品
滿族同胞的滿文「福」字作品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
安靜的雪後滿族人家小院
裝飾一新的滿族人家民居
祝各位滿族同胞:
新春快樂!
狗年大吉!
身體健康!!
滿族人家水塘里凍在冰里的荷葉,另有一番感覺在心頭
作者 螢火蟲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