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要誠信,自己卻言而無信?
-1-
前幾天,《錢江晚報》報道了一則新聞:因為父母不兌現承諾,12歲女孩離家出走。
事情是這樣的,來自安徽的小燕之前一直在老家跟奶奶生活,直到去年才接到父母身邊,浙江溫嶺上學。
父母此前曾經承諾:「期末考試全部90分以上,帶你去看海。」
小燕很努力,達成了目標。滿懷希望地等著去看海,卻被父母一句話打發了:「這麼冷的天,看什麼海啊!」
面對虛偽的爸爸,小姑娘越想越委屈,決定離家出走,回老家找奶奶。
還好,遇到好心人,報了警。警察將小燕送回家。
原來媽媽是覺得天氣冷,海邊沒什麼好玩的,擔心孩子凍感冒了,才沒帶孩子去海邊。
爸爸生氣於小燕的哭鬧,就罵了她幾句,結果引起了出走風波。
最終小燕爸爸當著警察的面,保證等天氣暖和些,一定帶小燕去看大海。
天冷,海邊不好玩是事實,可以換個時間去,但不應該用一句話直接打發。
如果父母能早些給小燕言說明,天冷不適合去海邊,但可以等暖和了再去,是不是就不會有此風波?
哎,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也真是想盡了辦法。
各種許諾,甚至各種哄騙。但很多父母說完就忘了,還沾沾自喜。殊不知,這是用事實告訴孩子,人說話可以不算數。
如果父母隨口一承諾,事後卻忘記或者違約,不僅傷了小朋友的心,也會讓父母失去權威。
-2-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里有篇很有名的《曾子殺豬》,說的是父母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故事是這樣的,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兒子吵鬧著要去。由於距離遠,孩子比較小,曾妻就不想帶他去。
為了讓兒子不去,就說:你乖乖在家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肉。小孩子就不吵著跟去了,在家等母親回來殺豬。
等她從集市上回來,發現曾子正在抓豬準備殺,趕緊阻攔說:我不過哄孩子的,你怎麼能當真呢?
曾子說:
「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妻子覺得很有道理,同意了殺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對小孩子,也要言而有信。要注重自身的誠信,身教重於言傳。
說話不算數的父母很難樹立在孩子跟前的權威。
父母不是靠身份贏得孩子的尊重,而是父母值得被尊重。
做父母要像曾子夫婦一樣,以自己的行動做表率,講求誠信,才能引導孩子成為誠信的人。
-3-
專家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家長們能否守信?」
結果,「95%的小孩認為家長不守信用!」常常不履行承諾,對自己失信。
很多家長都希望把孩子教育成為誠實守信的人,但是他們自身的行為卻強化了孩子去說謊。
生活中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小朋友把花瓶碰掉在地上,碎了。媽媽問是誰打碎的?小朋友說「我」。結果被媽媽一通責罵。第二次,小朋友打碎了一隻碗,媽媽問是誰幹的?小朋友指著家裡的大花貓,說「它」。
還有的孩子說:「我媽媽說,做完作業就可以看會兒動畫片。我寫完了,媽媽卻不同意了,說再讓我看一本書才幹看電視。我就騙她我看完了。」
正是父母對孩子的不誠信和對誠信的不以為意,引發了孩子的不誠信,慢慢地,孩子甚至會養成說謊的習氣。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愛彌兒》中說:人在剛出生的早期期間,也即是尚處於單純純真的時期,其所承受的感知,將對他的終身發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父母做了什麼,孩子就會有樣學樣。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就會認為說過的話可以不當回事。
所以不要輕易許諾。確定自己能做到的,才承諾。
承諾過的事情一定要想方設法做到。
人在江湖漂,身不由己。很多人工作非常忙,經常無法左右自己的時間安排。
對孩子的承諾可能會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那怎麼辦呢?
如果爽約一定要講清緣由,取得孩子諒解。而不是用家長的身份壓制孩子,為自己的失信找借口。
家長履行諾言,既維護了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又教育了孩子學會誠信。
一位哲學家說過這樣一段話:「播下行為的種子,你就會收穫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你就會收穫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你就會收穫一定的命運。
為人父母,要為孩子播下誠信的種子。
——END——
TAG:我的流年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