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感懷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感懷

繼承與創新永遠在路上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感懷

張 繼

自1999年參加「第七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後,便有幸開始參與全國各類書法篆刻展的評審工作,算來已有十七八個年頭沒再投稿參展了。在這之前的幾年間,無論全國新人新作展,抑或是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以及全國正書展、全國行草書展、全國楹聯書法展、全國扇面書法展、全國篆刻展等基本上是逢展必投,也幸運地獲得了一些獎項。

篆書 張繼自作詩《七律·創作有感》(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作品)

「只管耕耘,不問收穫」

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難忘,那就是參加1992年的「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不曾想,作為書壇新手的我所投出的一件章草六尺條幅居然獲獎了。從驚訝、激動,到信心十足,繼而更加狂熱地投入到書法的研習與創作之中。然而出乎我預料,在緊接著的「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評審中,自認為比較滿意的章草新作卻名落孫山。勿說獲獎,即使入選都沒有。真可謂當頭一棒,剛來的自信一下化為烏有。曾一度想不明白,同時期的作品一邊在全國最權威的大展中名列前茅,一邊卻在一個中青年展中被排在數百名之外。但值得慶幸的是我並沒有從此消沉,反之開始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思考書法藝術的本質與規律,同時更加客觀、更加寬容地理解評選與展覽,也更加理性、更加清醒地對待參展與獲獎,繼而更加紮實、更加刻苦地臨帖與讀書。從此,我不再糾結於投稿參展能否帶來榮譽,而是「輕裝上陣」,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次次的創作活動之中。稿件一旦交出,隨即轉移精力從事新的探索與實踐,基本上處於「只管耕耘,不問收穫」的狀態。事實上,沒有了無端的精神負擔,埋頭苦幹,持之以恆,不可能沒有收穫,反而收穫頗豐。在接下來的短短几年間,很榮幸在「全國第一屆正書大展」「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等重大賽事中連獲大獎。但面對這些榮譽,我已心如靜水,完全沒有了當初的激越與興奮,有的只是更加冷靜的分析、更加全面的總結與更加傾心的錘鍊。

隸書 張繼自作詩 詠古代書法家律詩四首(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作品)

大學期間我為自己命名了「四融齋」的堂號,並撰寫了題為「追求四融」的文章發表於《青少年書法》雜誌。所謂「四融」,即期待自己所熱愛的詩、書、畫、印四個藝術門類及真、草、隸、篆四種字體兼容並蓄,協同發展。由於近十幾年來在部隊從事專業創作,於以上各藝術門類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並付諸實踐。2015年1月,經過3年多時間籌備的「繼古、求新、圓夢——張繼《中國書畫千字文》詩書畫印展」在北京舉辦,這是我自13歲首次舉辦個人書畫展以來,每9年或10年舉辦一次展覽的第五次,也是第一次將詩、書、畫、印四個類型的作品集中展示。其中《中國書畫千字文》力爭把握以下四個標準:按朝代論書畫闡釋演變,各時期代表者基本呈現,為節奏便於誦讀一韻到底,擬古人千言文重字不見。做到以上四點確實存在一定難度。此外,以真、草、行、隸、篆五種字體書寫的《中國書畫千字文》、以300餘方印章表現的《中國書畫千字文》全部內容以及75米繪畫長卷《圖說中國書畫千字文》的一併完成,有幸得到了詩詞界、文字界及書畫篆刻界諸多專家的認可,同時也使自身得到了一次全方位地歷練和檢閱。展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綜合藝術水平的提升,也帶來了掌聲和榮譽,但更多的則是無形的壓力和動力,是審慎的自我反思與剖析。

張繼印痕 印屏題跋:自作詩《七律?題篆刻》(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作品)

值得欣慰的是,一直以來總感覺自己尚處於一個學生的狀態,總感覺自己欠缺太多。每當看到一些青年書法篆刻家的藝術精品,激賞之時總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強烈的危機感與緊迫感,更何況還有歷代眾多卓越的詩詞家、書畫家及篆刻家的傑作讓我仰羨,恨不得生出個三頭六臂,恨不得一日當作兩日用。無奈之餘,我也很清楚,工作必須投入,生活還要繼續,健康更應保障,而學習則永無止境。現實的無情常常是把雙刃劍,在給人帶來艱難困擾的同時也往往使我們更加堅強,更加智慧。多年來,雖然經常是雜務纏身,千頭萬緒,但「學習」這根弦始終綳得很緊,絲毫不敢懈怠——乘車時讀帖讀畫,駕車時聽詩品詞,外出寫生、公差、考察等也不會忘記帶上前賢文集。起早貪黑已是常年習慣。每每穿行於詩書畫印之間,雖辛苦但快樂著,雖寂寞但享受著,於是自撰「惶於鬧市,樂在恬齋」對聯以表心跡。時常有親朋好友擔憂我心力分散,難以專精,聽來不無道理,但老一代藝術家的高見「寧要一絕,不要四全,但沒有哪一絕不是四全在滋養」,「專不難,博也不難,在博的基礎上專就很難了」等無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令我神往。我認為,歸根結底就是如何處理好「博取」與「專攻」的關係。沒有「博」的支撐,所謂的「專」難以達到高度;反之,沒有「專」的造就,所謂的「博」並無實際意義。

既和諧統一 又和而不同

西漢文學家揚雄曾言:「書者,心畫也」,筆墨乃思想與情感之物化。於書法之道,中國書協十六字方針可以說既全面深刻,又言簡意賅——根植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這不僅是衡量當代書法藝術總體水平的標準,更是我們廣大作者學習與創作應該遵守的信條。我也曾撰寫十語當代書法創作觀:「務求品位,深挖傳統,廣涉諸藝,超越技術,關注時代,融入個性,立足原創,探索形式,考究文字,物化學養。」毫無疑問,理念決定行動,有思路才會有出路。本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我所提交的3件作品,力求體現多年來在真草隸篆、詩書畫印諸方面的探索,以期達到心手相應。此不僅是以上諸多理念支配下的產物,更是綜合積累的產物。3件作品皆為自作詩,涉及真草隸篆各種字體及篆刻。其中篆刻作品一件包含印章12方、邊款3份及草書自作詩跋文《七律·題篆刻》。我於篆刻一向注重秦漢傳統,尤其對漢代將軍印一系欽崇有加。但印外求印,以書入印,兼收並蓄,變化統一更是我長期努力探索的方向。我在此作品題跋詩中寫道:「印逢秦漢勢呈雄,皖浙更驕文字功。代代宗師推古法,家家流派競新風。精心落墨參諸藝,大膽驅刀現鬼工。方寸之間天地闊,還期吾輩踐融通。」可以說寄託了我對篆刻藝術的不盡情懷。另一件是八尺整紙隸書,此作以東漢摩崖石刻及西漢石刻隸書為基調,融入漢代簡書的率真之氣及筆墨情趣,採用有行無列式的茂密章法,通過墨色的虛實調整來疏通氣息,以避堵塞之感。此種章法關鍵須處理好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協調關係,須在把握基本字法的同時根據每字周邊新的環境隨機應變,但萬變不離其宗,既要做到和諧統一,又要做到和而不同。此作的文字內容為自作詩五律四首,《詠王羲之》《詠歐陽詢》《詠顏真卿》《詠懷素》,以此抒發對前賢大師的敬仰之情。第三件作品系八尺整紙篆書,此作取法《秦詔版》等,力求氣象高古,生機盎然。希望做到用筆蒼朴勁健,剛柔相間;結字奇崛多變,動中寓靜;章法隨遇而安,錯落有致。然後以小字楷書題款,既起到了注釋的作用,也豐富了作品的形式和內涵。此作文字內容系自作詩《七律·創作有感》:「傾心翰墨繼前賢,振筆還須意在先。雅俗從來評說眾,古新總見認知偏。行舟有志憑江闊,滴水多情任石堅。畫印兼融成妙趣,詩書合璧得天然。」這首詩不僅代表了我此次「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的感言,也是我多年來對詩、書、畫、印各藝術門類創作的綜合理解。

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處理好諸多矛盾關係至關重要。我們清楚,一件真正優秀的作品,矛盾無處不在。可以說,在和諧統一的前提下,作品所包含的矛盾越突出、越複雜,作品的內涵就越豐富,作品的感染力就越強。首先是法與意、古與新的矛盾,缺乏古法則失去了傳統,缺乏新意則無創作可言。然後是共性與個性的矛盾,沒有共性就沒有了規則,沒有個性就不可能形成風格,而風格被人們視為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還有拙與巧的矛盾,過於拙則野俗,過於巧則甜俗。此外,主與次、實與虛、收與放、疏與密、動與靜等矛盾,均須慎重對待。具體到每件作品的處理,也許看似不經意,實則一切都在統籌之中。過去也曾刻制多方自用印「慕漢」「中庸」「朴率」「三省」「四融」「放懷」等以寄託理念與情思,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於此次創作之中有所體現。

身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虔誠信徒,且為當今書壇一員老兵,寄情藝術如痴如醉,歷盡苦澀甘願甘心,獻身國粹無怨無悔。至於參與書法之事,無論以裁判員身份或以運動員身份均全心全意,樂在其中,不辭勞苦,不計得失。若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還不如及早迴避,此乃我一貫主張。此次投稿「中國書法蘭亭獎」,雖當初擔心無暇顧及,但接到部隊有關部門通知後,便不再猶豫。我認為能否獲獎並非關鍵,重在通過參與促進創作,加強學習,檢閱探索,查找不足,總之,重在過程,此無憾矣!

張繼書法、篆刻作品欣賞

隸書 張繼撰《我之當代書法創作觀》

篆書 張繼自作詩《七律 題篆刻》

篆書 張繼自作詩《七絕 鄭和下西洋》

隸書 張繼自作詩 《五律 詠歐陽詢》

楷書 張繼自作詩 《七絕 宋元泉州港》

草書 王羲之《蘭亭集序》張繼

重若崩雲張繼

怡然張繼

日課張繼

清心見性張繼

平復張繼

耄耋積縑張繼

韭花函札張繼

敢為張繼

敢為(邊款)張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報 的精彩文章:

20世紀以來書法大師名家相聚中國美術館
文化界追思國學大師饒宗頤

TAG: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