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留學生青睞間隔年/Gap Year?
「聽說她的孩子Gap了?」「你有讓孩子Gap的打算嗎?」近年來,Gap Year(間隔年) 在美國大學及留學圈經常被提起,甚至在家長和學校的溝通會上,也屢有家長詢問學校關於間隔年的規定和政策,關心學校休間隔年的學生比例等等。
曾經聽一個哈佛女孩說哈佛的本科學籍10年有效,在錄取後10年內完成學業即可,期間可以多次Gap。我2000年在美國留學時,休間隔年的學生並不多,近些年卻流行起來。最有名的Gap Year例子大概要數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女兒,她在拿到哈佛大學錄取後決定Gap一年再去哈佛讀書。
那麼當下間隔年的作用是什麼?間隔年是否有必要?間隔年時孩子們都在做什麼?本文是一位藤媽的思考,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
Gap Year也就是間隔年,對大家來說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傳統的定義是「西方國家的青年在升學或者畢業之後工作之前做一次長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體驗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Gap 在中文語境里幾乎變成了動詞,大家經常會說某某Gap了 ,你有Gap 的打算嗎等等。Gap的時間也不一定是一年,可能是一學期,也可以在學籍有效期間多次Gap。
因病Gap十分必要
Gap一般分為因病請假和個人原因請假,需要提前向學校提出申請。聽說過很多因病GAP 的例子,我孩子所在的藤校每學期幾乎都有,大多是因為精神狀態不好需要一段時間調整。
和我家孩子一屆入學的一個美國同學患有焦慮症,學校提供醫學輔助治療的寵物狗幫助緩解焦慮,但需要GAP 在家先和狗狗建立感情。這類的GAP非常有必要,如果硬撐著在壓力大的學校讀書會很危險,此類悲劇已經太多,此篇不詳述,留在關於留學健康篇中探討。
個人原因GAP 的目的是關於自我探索,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未來的困惑,需要時間沉澱自己,找到未來的方向,或去嘗試下自己不確定的某個領域的工作;另一類是非常明確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需要時間實踐自己的想法。
選擇Gap嘗試新領域
找到未來方向
「嘗試」的例子很多,我大學同學的女兒學CS,但不太確定是否會喜歡在高科技公司工作,於是利用間隔年去AIRBNB 實習了半年,雖然畢業時間延長了,但有了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經驗及對此類公司文化的理解,在工作申請時有的放矢,最終被亞馬遜錄用。
我孩子的一位學長一直對政治感興趣,但並不確定將來要不要從政,選專業課時在CS和政治科學間猶豫,於是利用間隔年申請了上屆總統大選助團的實習項目,在DC全程參與了大選的過程。這段經歷讓他對美國的政治運行體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猶豫不決的專業選擇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像這樣參與大選的機會在大學四年中很難得,這位學長的媽媽在家長群強烈推薦對政治感興趣的同學關注這類實習工作機會。
還有一個親戚的孩子一直想做創業公司,GAP 了一年在真格工作參與基金的投資項目,還去矽谷實習了一段時間,了解高科技公司如何運作,間隔年結束後回學校讀書時非常明確地知道自己還需要學習哪些知識,積累哪些資源,為創業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利用間隔年旅行 思考人生
利用間隔年旅行思考人生也是一種選擇,前幾天參加了一個俱樂部的活動,請的嘉賓講述了2005年在美國碩士畢業後陷入迷茫,於是利用一年OPT的時間橫穿美國,從舊金山到紐約行程1萬多公里,經歷了許多人和事,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像這樣用旅行,環遊世界尋找生存意義的間隔年以前也見過很多報道,這樣的間隔年申請要說明旅行目的,旅行計劃等等,不是隨便就能GAP的。
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利用Gap實踐
另一類GAP的是已經找到自己非常想做的事情,想法已經成熟需要立即實踐,比如我老東家的創始人比爾蓋茨,臉書的創始人小扎,他們甚至都沒有再回學校完成學業。
我認識的一位藤校姑娘也有類似經歷,她中學時就很有想法,拉贊助做過很多活動。姑娘顏值很高,對旗袍情有獨鍾,申請了間隔年做有關旗袍印花服裝設計的探索,並在此過程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及創業資源,風生水起第做起了自己的服裝品牌。
後來聽說她決定從藤校退學,當時我還有些驚訝,但後來想想大學的主要目的之一不就是找到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嘛,既然已經找到了,事業又做得挺好,藤校的文憑也就不重要了。
孩子想去印度靈修一年
我打消了她的念頭
這位退學創業的姑娘在留學圈很有名氣,我家孩子也認識這位女神級的學姐,所以我們有很多次關於間隔年的討論。
可能是90後的孩子們生長在互聯網發展的黃金年代,創新創業追求個性已經融入他們的血液中了,我家孩子也不斷地會有一些創業的想法,大一修了佛教藝術史後還萌生了去印度靈修一年的計劃。但我們溝通還是決定先按部就班的學習,至少目前是這樣。
其中的理由要結合美本教育體系的實際情況來說,就拿兩個學期制來舉例,其實每個學期也就三個半月多一點,寒假一個月,一個巨長的暑假。大多數學生會利用暑假找實習,很多大公司也提供專門針對在讀本科生的暑期實習項目,所以間隔年的一些自我探索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寒暑假的實習完成。
其次美國大學提供了足夠多的課程選擇,豐富的活動及講座,各種項目,足以滿足學生專業學習的要求。
例如我孩子的學校每學期最多選5門課,很多想學的課沒有時間學,每學期開學shopping課程時都很糾結,很多時候忍痛割愛。
據我所了解到的實際情況是選擇在四年本科中休間隔年的還是少數,我個人的建議也是希望孩子能利用四年時間正常修完本科的課程,而且四年很快,申請季就像昨天的事情,孩子今年就大三了。當然,如果真是遇到難得的機遇,比如說前邊提到的參加助選團的項目,選擇休間隔年還是值得的。
總之,間隔年是美國大學提供給學生思考學業或人生一種個性化的選擇,要合理地利用這個機會,而不要耍酷為了間隔年而間隔年,正常四年畢業的也是人才輩出,間隔年用好了沒準成就了下一個小扎,祝願在美的學子們學業有成,快樂平安!
TAG:留學家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