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二十講(二)
四、漢武帝治國執政的心路歷程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位皇帝無疑是中國古代封建歷史上成就偉大的君主,其中的三位不是開國皇帝就是二任帝,唯獨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第七任皇帝,可以說是真正的坐擁江山治理天下。漢武帝和秦始皇二人相較無差,但劉徹「能尊先王之道」,知為君大體,晚年及時改過,發布告天下的《輪台罪己詔》,更改施政策略,重立太子以及顧拖得人,終使岌岌可危的西漢王朝轉危為安。結果「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漢武帝頒布《輪台罪己詔》的時候,是在「巫蠱之亂」末期,當時太子為不受侮辱而自殺而亡,衛皇后(太子母后)也為證清白而自盡而死。
太子名劉據為漢武帝與衛皇后所生長子,也是武帝而立之年才得到的第一位皇子,因此在其尚未出生之時,武帝就已命當時的文人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以為祝賀,其實就等於已經提前昭告天下:這個還未出生的皇子就是大漢朝的儲君、未來的天子。而在其出生之後,武帝又命枚皋等人作文祝賀,並且在長子七歲之時便立為太子(由於武帝自己也是在七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的)。之後,便為其在全國挑選知名大儒做太子太傅,悉心培養太子。在太子十六歲的時候,還賜給太子博望苑以讓太子能夠親自結交一些能人義士,並且每次出巡都要將太子帶在身邊,以便讓他學習應如何處理政務;在太子及冠之後,武帝便著力培養他的為政能力,讓他監國並從不過問太子所處理過的任何事件。雖然武帝同意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還是實行王霸之道,任用用法嚴苛的酷吏;而太子從小就學習《春秋》《左傳》《穀梁》,因此心存仁道,用法寬容,經常為武帝所判一些刑事案件而翻案,使得一些酷吏開始心有不滿。然而,了解太子的武帝並未對此橫加阻攔,而是大力支持,並曾讚賞太子道:「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漢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因此,父子二人,相互信任,使得其他小人無可趁之機。
隨著武帝的年齡越來越大,也就越來越害怕死亡,整天懷疑有人詛咒自己,精神也大不如從前。結果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叫做江充的人。江充,為趙國人,因在趙國得罪了趙王而逃亡長安,因人品極差而沒有得到太子的重用,轉而投靠了協律監李延年並與之結成一黨。有一次,江充因一件小事而得罪了太子,便害怕將來太子一旦登基就會對自己不利,便處心積慮的想要除掉太子,因此他便向武帝奏明:「宮中有人埋有巫蠱,想要詛咒陛下早日升天。」結果越來越疑心的武帝便命江充為繡衣使者,專門徹查巫蠱事件。於是,江充便在抓了幾個皇親國戚之後,便將矛頭對準了太子。
而太子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先發制人,率領太子府的親軍將江充處死並蒸煮了胡巫,並打算面見武帝以說明真相。可已經被奸臣蒙蔽的武帝哪裡還有往日的英明,不分青紅皂白就下令京郊御林軍圍剿所謂的叛軍,結果將太子逼出京城並最後自殺身亡,也使宮中的皇后因不能自明而自盡。
痛失愛妻、愛子的武帝此時方如夢初醒,痛悔不已,下令族誅江充、李廣利、劉屈髦的九族,並且所有參與追殺太子的一干人等全部打入死牢。不僅如此,武帝還在長安建思子宮,在太子死難之地——湖縣建歸來望思台,以寄託哀思。
由於長年的四處征戰,百姓已經是民怨四起,武帝這才意識到太子生前決策的正確,於是便下令頒布《輪台罪己詔》,向天下人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任命太子親信田千秋為丞相,封為富民侯。
凡所有偉大的君主能在晚年保持名節的並不多,而漢武帝劉徹能在政治悲劇之後,痛中追悔,反思政務之弊,痛陳己過,並改變政策,實屬其雄才大略之後又一偉大之處。
(漢武帝像)
五、貞觀之治發生在皇帝身上的事
唐王朝的開國皇帝是高祖李淵,真正使大唐興盛起來的是繼位者二兒子太宗李世民。
李世明雖然參與了太原起兵的謀劃和組織,對於唐朝的開國立下了大功,但是按照嫡長子繼承原則,他沒有皇位繼承權。他的皇位是通過武裝政變奪取的。不過李世民奪取皇位後,很快擺脫了玄武門事變的陰影,開創了貞觀之治的歷史局面。他取年號為「貞觀」,就是要「示天下以正」。
李世民真正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對鞏固皇位有著充分的自信,任人唯賢,不分新舊,不私於親,用人不疑和捨短取長,對太子李建成身邊的王珪和魏徵都大膽任用,並進而認為到君主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會犯錯誤,就必須兼聽納諫。可以說唐太宗充分自信而又能虛心納諫是貞觀之治形成的根本原因。王夫之《讀通鑒論》中論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者亡」是對李世民的最高評價。
六、孝文帝改革
自古以來,改革就是一件辛苦事,充滿了風險。不是一帆風順,更是自始至終充滿著激烈的矛盾和鬥爭。北魏孝文帝發起的改革莫不是如此。
為了實現民族融合,拓跋族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孝文帝決心把國都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到洛陽。為了這個,他怕大臣們反對遷都的主張,先提出要大規模進攻南齊。
有一次上朝,他把這個打算提了出來,大臣紛紛反對,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很惱火說:「國家是我的國家,你想阻撓我用兵嗎?」
拓跋澄反駁說:「國家雖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國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險,哪能不講。」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宮裡,再單獨召見拓跋澄,跟他說:「老實告訴你,剛才我向你發火,是為了嚇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覺得平城不是個用武的地方,不適宜改革政治。現在我要移風易俗,非得遷都不行。這回我出兵伐齊,實際上是想借這個機會,帶領文武官員遷都中原,你看怎麼樣?」
拓跋澄恍然大悟,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張。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三十多萬南下,從平城出發,到了洛陽。正好碰到秋雨連綿,足足下了一個月,到處道路泥濘,行軍發生困難。
但是孝文帝仍舊戴盔披甲騎馬出城,下令繼續進軍。
大臣們本來不想出兵伐齊,趁著這場大雨,又出來阻攔。
孝文帝嚴肅地說:「這次我們興師動眾,如果半途而廢,豈不是給後代人笑話。如果不能南進,就把國都遷到這裡。諸位認為怎麼樣?」
大家聽了,面面相覷,沒有說話。
孝文帝說:「不能猶豫不決了。同意遷都的往左邊站,不同意的站在右邊。」
一個貴族說:「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麼遷都洛陽,我們也願意。」
許多文武官員雖然不贊成遷都,但是聽說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擁護遷都了。
孝文帝把洛陽一頭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裡的王公貴族,宣傳遷都的好處。後來,他又親自到平城,召集貴族老臣,討論遷都的事。
平城的貴族中反對的還不少。他們搬出一條條理由,都被孝文帝駁倒了。最後,那些人實在講不出道理來,只好說:「遷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還是卜個卦吧。」
孝文帝說:「卜卦是為了解決疑難不決的事。遷都的事,已經沒有疑問,還卜什麼。要治理天下的,應該以四海為家,今天走南,明天闖北,哪有固定不變的道理。再說我們上代也遷過幾次都,為什麼我就不能遷呢?」
貴族大臣被駁得啞口無言,遷都洛陽的事,是仿效先祖的美事,就這樣決定下來了。
(孝文帝)
從這件事看來,南下是假,遷都是真。在制定計劃時,先定一個比實際更大目標,隨後執行中就會無限接近,最後的結果雖然和預期不相符,但比起預定是要更加出彩。
時下中國改革進程中需要完成兩個一百年目標,緊要的是實現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際上,要想沒有一個窮人出現是真難,但總是會無限接近共同富裕,畢竟制定目標考慮的是大多數群眾。
這是春節前的最後一次更新,主頁君明天也要回家過年了。
這麼多年自離開家時起,能在除夕夜陪伴家人守歲已經是不可多得的奢侈。
在此祝所有朋友新春快樂,萬事如意,闔家歡樂。能伴你們一起成長,是這一生最光榮的事!
(全文完)
TAG:打雷愛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