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千年前一次胎死腹中的土地改革(漢書拾遺25)

兩千年前一次胎死腹中的土地改革(漢書拾遺25)

原標題:兩千年前一次胎死腹中的土地改革(漢書拾遺25)


李大嘴大嘴讀史


土地兼并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頑疾,經常在一個朝代的後期表現突出。

那時,土地越來越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則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沒有土地。


到這個時候,這個朝代基本上就是秋天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


歷史上各朝各代,統治者們從維持江山社稷的角度對此做過很多次的努力,唐初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明朝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清朝康熙年間的攤人丁入畝,都是為了解決或者緩解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政策而出台的政策。


大嘴從《漢書》中發現,早在綏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年,就存在著一項有實際性條文的土地改革措施。


那時候,西漢王朝剛剛完成交接班,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繼位。


當時,歷經了西漢前期、中期的自由發展,土地兼并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豪富吏民訾數巨萬,而貧弱愈困」,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要麼依附豪強地主,忍受著「收太半之賦」的殘酷剝削,要麼淪為奴隸,過著「與牛馬同欄」的悲慘生活。


更別說,漢哀帝時期是西漢王朝人口達到最高峰的時期,人口多了,自然土地就不夠了。


漢哀帝這個帝號聽上去就不咋地,但漢哀帝剛剛坐上皇位的時候,還是一個很有進取心的皇帝,希望改變現狀,強盛國家。

在太傅師丹的建議下,由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草擬的土地改革方案就此出爐。



這份土地改革方案以「限田限奴」為核心,試圖扭轉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


據《漢書·食貨志》,這份方案主要的條文有:諸侯王、列侯、公主、吏民占田不得超過三十頃;諸侯王的奴婢以二百人為限,列侯、公主一百人,吏民三十人;商人不得佔有土地,不許做官,超過以上限量的,田蓄奴婢一侓沒收入官。


事實上,限田思想不是什麼新東西。

史料上最早出現「限田」思想還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董仲舒根據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理論,提出了限田。


不過,一方面,董仲舒只是指明了一個方向,並沒有實際可操作的措施。另一方面,漢朝初期,土地兼并的現象並不嚴重,還有不少荒廢的土地,所以,漢武帝並沒有給予重視。


再往前看,從張家山出土的漢簡《二年律令》中,我們可以知道,早在漢文帝時期,在普遍授田制被廢止的同時,就已經有了限田的有關內容,只是在執行上沒有被重視罷了。


平心而論,「孔光何武版」的「限田令」是一份有明顯「救急」色彩的改革方案,對官僚地主階層已經很優待了,偏向性十分明顯。

但就是這樣,這份方案依然遭受到了巨大的阻力,王公大臣、豪強地主私下串聯、攻守同盟,紛紛跳出來反對。其中,吵得最凶的就是丁、傅兩家外戚,丁家是漢哀帝的媽媽家,傅家是漢哀帝的奶奶家。


漢哀帝這時才發現,作為皇帝,自己並不能對國家政策做主,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奶奶傅太后,對政策的影響力更大。如果沒有奶奶的支持,漢哀帝想自行其是,基本上沒有可能。


於是,漢哀帝一道詔書「且須後」,看看再說吧。


「孔光何武版」的「限田令」胎死腹中。


漢哀帝之後又在其他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屢屢碰壁之後,豪情壯志消磨殆盡,轉而縱情聲色,在遇到小鮮肉董賢之後,更是變成了一枚「彎男」。


漢哀帝曾經一次性賞賜了兩千頃土地給自己的愛人董賢,「限田令」徹底成為一張廢紙。



至於三位改革的倡導者,命運不一。


太傅師丹因為得罪了實際操縱朝廷大權的傅太后,不久後,被降了爵位,又被免為庶人,閑居鄉里,一直到臨死前才恢復爵位。


丞相孔光是孔子的十四世孫,後來也被傅太后指使親信詆毀,被罷免還鄉。


何武沒有立刻遭到清算,在宦海幾經沉浮,最後被王莽陷害,自殺。


西漢王朝也錯失了扭轉頹勢、延續壽命的最後機會,可以掰著手指頭計算滅亡的日子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像媽媽一樣的皇帝姐姐被一個情夫折騰死了(漢書拾遺13)
一塌糊塗的漢初貨幣(漢書拾遺08)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