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得高分的人,到底高在哪裡?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不少人已經開啟休假模式。不知你是否願意趁著沒那麼忙的時候,琢磨一下工作之「道」?
左岸書苑第一期主題閱讀「職場」之《好好工作》,為您呈現。
引言
《好好工作》這本書,從書名觀之,並沒有特別吸引人之處。但它同時出現在了豆瓣2017年度讀書榜單和中信書院隆重推薦書單上,不是因為文采有多斐然,而是因為實在。
這年頭職場書籍不勝枚舉,各種厚黑學成功學雞湯文充斥其間。作者在前言中也很坦白地說,自己曾質疑「市面上已經有那麼多關於如何成就事業、如何自我修鍊的書籍和文章,再寫這麼一本又有多大意義?」從目前的反響來看,這本書的意義還是很大的,華而不實的東西看多了,乾貨成了稀缺品,一旦出現,大家還是喜聞樂見的。
作者懶人老貓原名曹軼華,北京時代旭隆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高級軟技能培訓師、高級諮詢顧問。長期致力於職場問題解答、個人職業發展與成長問題分析,曾經被媒體稱為 「職場奶媽」 。她深知職場規則,也深知個體在職場中容易犯哪些錯誤,有哪些困惑。因此,無論你是即將步入職場、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手、組織領導,看完可能都會感慨:「就是這樣,終於說出了我一直想說但是不知道怎麼說的話了。」
當然,也不是說這本書完美無缺。在我看來,可能是想講的太多,想面對的群體太廣泛了,這本書總體架構散亂邏輯不清晰是硬傷。所以我們必須找個切入點來介紹其中的主要內容。
那就先說KPI吧。在職場中,「績效考核」這幾個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績效考核的關鍵指標是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KPI法符合一個重要的管理原理——「八二原理」。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存在著「80/20」的規律,即20%的骨幹人員創造企業80%的價值;而且在每一位員工身上「八二原理」同樣適用,即 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因此,必須抓住20%的關鍵行為,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這樣就能抓住業績評價的重心。
那些過關斬將,抓好KPI的人,都有什麼特點呢?
一、擁有清晰的職場原則
乍一看,職場原則這類問題很務虛。但仔細一想,又的確很重要。電影《一代宗師》提到,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一個人在職業上的發展也是如此,想要看得更遠更多,必須站得高一點、穩一點。如何站高站穩呢?
這就要確定職場原則,好比造房子,先要從打地基開始。在此之前,作者特別實誠地說,人生而不平等,談職場不承認這些差異而妄談「人人皆奮鬥」,是一種耍流氓的行為。
接下來作者又指出,妨礙人成功的首先是絕對的能力不足,其次就是價值觀導向的不正確。因為缺少足夠的工作技能、經驗或者知識儲備而不能在工作中得到發展,這是其他軟性改善都解決不了的,但反過來說,缺少自我驅動的動力、缺少自律、缺少與人合作的能力,這些同樣也並不是加強工作經驗與技能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職場中的問題永遠無法窮舉,比如「我應該跟同事做朋友嗎?」「我不希望加班會有問題嗎?」「領導更喜歡另一個同事而不是我怎麼辦?」……」
我們之所以會困惑和迷惘,往往是因為想要的太多。很多人想要的是既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又在生活中過得餘裕優雅,類似時尚雜誌里描述的標準成功人士。
她理解的工作目標是:成為行業里略有名望並且受人尊重的專業人士。
根據這個目標便有了原則:如果我不能服務好客戶,那麼是我的問題;如果我服務好了客戶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那麼還是我的問題。
有了這樣的原則作為指導,在選擇工作中做什麼、怎麼做,用什麼態度對待領導、同事和客戶以及談自己的薪酬時就有了基準態度。
這有什麼用呢?「雖然釐清自己的價值觀並不會讓我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那種人生贏家,但我至少不會因年歲漸長或一時一事的得失而焦慮糾結。」
二、能夠出活得恰到好處
很多人初入職場的時候,都會跟表格大作戰,甚至有些人工作了很多年了,升級成了資深「表哥」「表姐」。不得不說,大部分做表格的活,都是低價值工作。各種修改字體、調整長寬高、對數據,實在讓人頭疼。但就是在這種看似簡單的工作背後,仍然藏著高價值的意義。一些有心人,透過表格為公司理順了流程,也有一些人,通過表格發現了問題,為公司節省了資源。低價值和高價值,都在出活,但顯然,後面一種更為漂亮,當然也更難。
KPI考核是殘酷的,出成績才是王道。一個人能夠在企業里發揮的作用,說到底仍然是「出活兒」,也就是拿出對他人有價值的結果來,而不僅僅是把事做了。想出活,先要克服拖延症、低效率的忙碌以及不合理的精力分配。
針對此,作者甚至還把自己的看家寶典貢獻了出來,具體列了如下的一個工作方式的清單:
1.用紙筆做工作計劃,完成一條划去一條;用太複雜的方式做工作計劃,做完之後反而會鬆懈;
2.如果不知道自己時間都用在哪裡了,不妨在工作中連續一周記錄自己每一項工作的起止時間;
3.事前準備更重要,特別是在需要配合的工作中,需要的時間和資源、關鍵節點的確定以及各方的工作方式都要提前設計,甚至測試和演練;
4.如果有事情需要彙報和溝通,早比遲好,不管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彙報和溝通之後,責任就不僅僅在自己頭上了;
5.工作,特別是涉及配合和流轉的工作一定要形成記錄,既不給自己留下說不清的隱患,又能把事情交代得更清楚;
6.溝通一定要選擇儘可能直接的方式,能面談的就不要電話、QQ、微信、簡訊之類的,特別是在線溝通因為沒有語氣、語調和肢體語言,造成誤解的可能性最大;
7.把重要的事情分配在一天精力最好的時間做,累的時候運動比遊戲更能放鬆身心。」
光出活就夠了嗎?
顯然是不夠的。單位里不乏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人,出了很多活,但由於默默無聞,最後依然沒法得到應有的回報。針對這種現象,作者也很直白。提出「要出活,更要讓領導看在眼裡」。
這就是恰到好處的出活。
要順水行舟,在資源有利於自己的時候做「增量」,而不能只想著自己要有表現的機會。如果不能清楚資源是不是足以支撐目標,有時候就會陷入「業績謀殺」的境地。比如要在企業內做薪酬改革,就必須在老闆支持且有漲薪預算和空間的時候才能做出彩。要是老闆的意圖是削減人工成本,那黑鍋就算頂在自己頭上了。
當然,這些理論誰都懂。真正實踐,可能是整個職業生涯都要細加琢磨了。
三、知道如何學習最有效
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很多人都患有知識焦慮症。或者更加寬泛來說,焦慮並不僅僅針對知識,而是無處不在。因此,每個人都懷有前所未有的求知與學習的慾望。很多人認為學習應該靠外部的輸入與輔助,從而不停地讀書、報班、培訓。這些有效果嗎?
當然還是有的。但我們不妨看看德魯克先生在《組織的管理》中曾經講過的「三個石匠」的寓言故事:
三個石匠相互閑聊,彼此詢問將來準備做什麼。
其中一個石匠回答說:「我要掙錢謀生。」
第二個石匠回答說:「我要做出全國最棒的石匠活兒。」
第三個石匠眨了眨眼睛說:「我想修建一座大教堂。」
德魯克認為,第一個石匠只是一個庸人,第三個石匠才是一個真正的管理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德魯克先生同時認為第二個石匠是一個大問題。專業是非常必要的,沒有專業,任何商業都無法繁榮。但危險在於,工人和專家往往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一些大事,而事實上他們不過是磨光石頭或者清理廢棄石塊的人。專業在商業運作過程中是必須鼓勵的,但是它永遠要與整體的需求相聯繫。
學習的效率,既有「知道需要學些什麼」的含義,畢竟學了半天完全不在點子上,對於工作幫助不大;也有「如何才能更快有收穫」的意思。有句話叫「紙上讀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組織中的一員,員工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從實踐中有所得,在崗位上成長為能手。這樣的學習,既直接又實用。
這方面的第二個問題是,在組織中,是否有可能成為「不可替代的人」?老貓認為, 「企業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很難達到這樣理想的效果……最終的結果都是一個人很難通過一個企業規劃好的路徑真正獲得業務專精與廣闊知識面的平衡。很多年輕人嚮往『成為企業中不可替代的人』,實際上這基本是鏡花水月,不可能實現。如果企業中真有這麼一個不可或缺的人,那可能是組織出現問題了。」
第三個問題是,一個已經很資深的人,業務熟練且專業強硬,為什麼還是得不到領導認可,升職加薪總是輪不到自己?
實踐中學習除了技能,還要學習做事。換句話說,在職場中,如何說話、如何行事、怎樣具備眼力見,這些也是隱形的技能。
「我們不是從失敗中學習到如何成功,而是從成功里學習到如何更成功」。
四、十分清楚邊界在哪裡
這裡的「邊界」,一方面是僱員與僱主之間、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邊界;另一方面是與同事、領導之間的邊界;還有一方面是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邊界。簡而言之,就是如何處理與集體、與同事、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各種關係,的確是讓職場中人困惑的一大問題。
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作者特彆強調平衡。而平衡,就需要先搞清楚哪裡是邊界。這個邊界既不能太小,小到「我的工作不允許其他人來檢查、提問和給出意見」,從而讓我們失去從他人那裡獲得豐富性的機會:也不能太寬泛,寬泛到「不知道為了保證績效和工作效果的重點工作是什麼」。太小容易生悶氣,太大容易顧不過來而且憋屈。太多的時候我們在憋屈和爆發之間震蕩,在該拒絕的時候妥協,在該妥協的時候爆發。
在另外的場合,老貓曾經說,「我這些年逐漸厭惡一些被人鼓吹的管理案例,這些案例的特點是強調企業對員工的善待,強調員工對企業的忠誠與感恩,甚至案例中的企業還要強調對於『孝道』和『宗教』的尊崇。我覺得我們尚未完成『企業』與『職員』是僱傭關係這種清晰邊界的普及,就又找出傳統中『家天下』的文化作為企業文化,即使存在就是合理,能夠支持1-2家企業在一個細分市場做大。但我深深懷疑,這樣的企業是否能走遠。」
事實上,書寫到最後,對於各種邊界雖然有一點分析,但並沒有特別透徹。或許是因為「關係」二字最為複雜,任何一本寶典都難以通透。
所以還是踏踏實實地去處理,雖然是笨招,但保險。正如作者在開篇不久所說: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企業和個人都希望獲得快速且巨大的成功,但與此對應的是,我們往往企圖以小的機巧來實現。我們總寄希望於更多的技巧和秘訣能解決我們內心中躁動不已的焦慮。隨著我給客戶做的方案越來越多,我發現,工作的基本功紮實反而是最困難的一件事。基本功在我看來包括兩個:沉下來積累的靜氣以及快速反應的爆發力。
除此之外,書中還談了職業規劃、領導力、人力資源管理等問題。從一個他者的角度、一個專業的諮詢師的角度,作者提的很多觀點還是比較清新,不同的人可以取到不同的經。
看到這裡可對比一下,那些抓住KPI的人,是否在上述問題上有過人之處呢?
最後,用一段話來總結本文:「不論社會如何變遷,一個成熟的人意味著即使你對這個世界有再多不滿意的事與不滿意的人,也依然可以與這個世界共處——我指的並非是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把自己的節操撕碎扔掉,而僅僅是在現世安穩的日常可以圓融地處理自己和他人有交集的部分。」是為共勉。
左岸書苑∣陪你讀
※來自英國的他,從帝都越獄了……
※鄧碧珊的字畫該選擇怎樣的方式才是我們最合適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