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簡說米芾大字觀

簡說米芾大字觀

米芾 吳江舟中詩

柳公權的大字在米芾看來病在大小不相稱而不自然,那麼顏體大字的不自然是出於何種緣故呢?「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或是張顛教顏真卿的謬論。

米芾的論書文字中,有不少涉及到大字榜書。他對唐人大字多不以為然,對顏真卿、柳公權的批評尤其激烈,「山水李成只見二本:一松石。一山水四軸。松石皆出盛文肅家,今在余齋。山水秀潤不凡,鬆勁挺,枝葉郁然有陰,荊楚小木無冗筆,不作龍蛇鬼神之狀,今世貴侯所收大圖,猶如顏、柳書葯牌,形貌似爾,無自然,皆凡俗。」又「柳公權《國清寺》,大小不相稱,費盡筋骨」。

此兩處的文字,各有一點值得注意,第一條講顏、柳題額大字「無自然」,這個「無自然」假如我們顛倒文字主次關係看,則可以用「作龍蛇鬼神之狀」的李成山石樹木來對照,蓋山石樹木本來有自身的性情,即使彷彿有龍蛇鬼神之象,亦不過偶似,一旦落實即為腐朽,更何況山水畫原本亦非寫形,故轉而為俗品;第二條文字講柳公權書,推其原由,蓋柳書「國」字多寬,「清」字常窄,而「寺」字筆畫最少,三字依柳體風格很難勻稱。不過,此僅為推測,柳公權卓然大家,斷不至於全無協調之能力。

筆者以為,米芾所指之問題,乃是柳書系統本身的特點,點畫形態明確,字形之輪廓清晰而少通融,又強調骨力而顯得如層台重檐,這種情況在柳書的碑刻中也有體現,不過在長篇多字作品中尚有迴旋餘地,整體上可以協調,如柳氏《玄秘塔碑》。而這種情況在柳體小字中尚不明顯,如其《金剛經》可見。對於此書,我們已經無法知道米芾作如何想,根據宋人董逌《廣川書跋》:「此經本出於西明寺。柳自謂備有鍾、王、歐、虞、陸之體。今才其書,誠為絕藝萬可貴也」,可知柳氏自己是滿意的。

柳公權的大字在米芾看來病在大小不相稱而不自然,那麼顏體大字的不自然是出於何種緣故呢?「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或是張顛教顏真卿的謬論。蓋自有大小相稱,且如寫『太一之殿』作四窠分,豈可將『一』字肥滿一窠,以對『殿』字乎!蓋自有相稱,大小不展促也」。顏真卿大字的寫法,在字與字的外輪廓上較為勻稱,適合於碑刻的莊嚴要求,在宋代,大量的雕版書所使用的字體都是顏體,也不是沒有緣故的。這與魏晉尺牘書翰小字是很不相同的,米芾用魏晉以來標準衡量他,故覺古法亡矣。古人的方法,是大字任其大,小字任其小,動態平衡,以氣脈相協調,所以,米芾得意地講了自己的書寫經歷,「余嘗書『天慶之觀』,『天』、『之』字皆四筆,『慶』、『觀』字多畫在下,各隨其相稱寫之,掛起氣勢自帶過,皆如大小一般,真有飛動之勢也」。

米芾的大字觀建立在魏晉小字書法的基礎上,「吾書小字行書,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跡跋尾,間或有之,不以與求書者。心既貯之,隨意落筆,皆得自然,備其古雅。」又「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後經生祖述,間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見也」。

作為米芾的大字觀念,還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就是「八面出鋒」。「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見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鍾法。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推其文意,可知這也是魏晉小字書法的要求,出鋒芒處以顯露精神也。出鋒是自然書寫的必然,對於米芾來講,顏柳等唐代書法家的楷書,已經過分講求一筆一划的完整,過於修飾,造作不可耐了。

為米芾稱道的大字如葛洪「天之觀」飛白,「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今不可見,米芾大字題書真本墨跡今亦不可見,僅僅在其傳世幾件大字手卷上,我們大約還能懷想其遺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故里,安徽無為縣
蕪湖古今文墨客,江北米公屬第一!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