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照=不吉利?那可能是你沒有童年!
「怎麼拍」系列
《怎麼拍》系列從這期開始,班主任會邀請到家庭日記的專業家庭攝影成員(Pro)和大家分享他們的個人作品,以及拍攝這些作品的思路、細節、故事、啟發、或是挑戰。
先從奶爸庄喆開始,來看看他最近都拍了些什麼照片吧。
班主任:最近怎麼開始拍黑白了呢?在中國家庭的固有印象中,尤其是老一輩會覺得,給孩子拍黑白照是很不吉利的事情阿。
奶爸庄喆:用習慣了彩色負片拍攝,所以我想在2018年嘗試一些不一樣的感覺去記錄自己的家庭。
比如使用黑白膠片去拍攝,想拍一些剔除色彩,專註內容的家庭影像,不同於數碼的單色拍攝,黑白膠片會有種「魔力」的永恆感。
我爸媽還蠻喜歡我拍的黑白的,他們說他們那個年代保存下來的好看的照片都是黑白照片。
班主任:這組黑白照片明顯比以往的照片更加隨性隨意了,最近是有什麼事情給了你啟發和感悟嗎?
奶爸庄喆:最近買到了一本喜歡的畫冊,上田義彥的《at home》,是上田用 10 年記錄自己家庭的影像合輯,我反覆翻閱了多遍,越看越喜歡。
每張照片的拍攝手法都很「樸素」,平常到你會懷疑攝影師沒有任何技法。
但過 10 年回看,你會覺得這是最極致的「家庭照」,因為在當下用盡了情感,幾乎沒有考慮太多的技法。
好的家庭照應該這樣,攝影師在技法層面逐步開始做「減法」,彷彿回到了剛剛拿起相機的那種「初學者」狀態。
但不可能說不是沒有技法的,技法這個東西在拍攝的當下其實早已轉化成了本能,只是在拍攝的時候,當技法和情感內容的碰撞猶豫時,攝影師選擇了情感。
好的攝影師不是一個工匠,而是一個表達者。
我自知很容易能拍出取悅別人的照片,討喜的照片是可以結構化切分的,並且很容易通過熟練拍攝後實現。
但取悅自己的照片,卻越來越難拍出來,我希望拍出這樣的照片,並且在努力。
攝影應該是思考、實踐、修正、感悟、再實踐的一個過程。
拿得起,放得下,真正放得下,內心能接受了,自然而然流露的會有變化。
這種隨意應該是對待自己的隨意,不戴上任何「枷鎖」。
班主任:沒有收拾的玩具、隨意搭在床上的衣物、睡眼惺忪的母女、擺滿碗筷的餐桌,這些亂亂的樣子,反而讓照片看上去更加有家的味道,這在你以往的作品中並不多見,但這次卻感覺放飛自我了,怎麼考慮的呢?
奶爸庄喆:生活未必都是唯美的,或者說未必都是展現出的那種表象美,如果生活的痕迹記錄中少了可以按圖索驥的細節,那麼這樣的美是空洞的。
照片中有一些「雜亂」,我還挺喜歡的,因為這種雜亂的元素,往往才是多年後回憶家的線索。
我拍攝家的影像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家的記憶更加深刻,並且通過每一次觀看得到鞏固,人的生命中,記憶是寶貴的。
但有時絕對的真實和唯美是相斥的。其實這也是很多人覺得documentary(紀實拍攝)和lifestyle(生活方式拍攝)的矛盾性。
以前我也不明白,看完了《at home》後明白了,其實還是拍攝者的處理水平不夠,最好的家庭影像應該是用技法平衡紀實與唯美的狀態。
家的影像的內核應該還是需要紀實的,但如果讓觀者覺得拍的很真實普通,那說明拍攝者的藝術修為還不夠。
好的家庭照片,應該是無限逼近真實,但處理方式又很藝術化,源於你的生活,但產生的感受又多過於生活。
班主任:這次還拍了女兒77的五官近距離特寫,視覺衝擊力蠻強的。可是之前我聽到有父母會說這樣的照片有什麼好拍的,你怎麼看?
奶爸庄喆:其實最近是偶爾一次,用了一卷拍攝了77的五官,我很想拍下來她慢慢變化的五官,女大十八變嘛!
孩子長大後五官可能完全變樣了,所以出於有趣,我就拍了一組。
後來想想為什麼不記錄一組家庭成員的五官細節呢,所以這便是我的新項目了,這兩天在拍攝其他家庭成員的五官細節,拍出來應該很有趣吧。
可能有人覺得這樣的照片沒什麼好拍的,但對於我來說,我覺得記錄下會變化的家庭成員的容貌,是很值得拍的事情。
我給我們家「路來」也拍了組五官細節。
攝影
庄喆
家庭日記主創之一
英國杜倫大學金融碩士
前著名投資機構投資人
Lofter 膠片攝影師
「Nathan Chong Image」工作室創始人
接受國內多家媒體的採訪
器材
Makina 67
膠片
Kodak trix 400
鏡頭
Nikor 80mm F2.8
所在地
上海
聯繫庄喆
- END -
成為你想成為的家庭攝影師
一個真誠、溫暖、專業的家庭影像互聯網社區
※家庭攝影師專場電影分享會
※2018年,家庭日記繼續和你一起變得更好!
TAG:家庭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