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反彈和出擊,就是實驗的開始

反彈和出擊,就是實驗的開始

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五工作室肇起於2004年黃小鵬開設的全院「當代藝術實驗選修課」,2005年工作室成立,是國內最早以「當代藝術」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單位之一。第五工作室的師生創作,是珠三角地區當代藝術線索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17年12月20日-2018年1月14日,「第五工作室」展覽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舉行,第五工作室教師劉可和周力接受《打邊爐》的採訪,回顧和總結了他們的教學理念。下面是根據採訪形成的文章,發表時隱去了問題。

當代藝術是一個動詞

當代藝術是一個動詞!我們反對為了實驗而實驗,為了當代而當代,它應該是有自身主體性的主動出擊。

第五工作室在廣美油畫系,油畫系是一個傳統的專業,油畫教學是支點,也是出發點,當學生從大一學習結束後進入第五工作室,我們關注的是從油畫專業向當代藝術教學的延展和激發出來的一種彈性力量,這個反彈力是我們非常看重的,當中能夠生產出非常多的可能性,而藝術的創造性和創作的意識也會從中生髮出來。

我們甚至認為第五工作室是在油畫系,還是其它傳統藝術系,都不重要,當中的主動出擊和由傳統教學生髮出來的反彈性,才是重要的。

第五工作室文獻

藝術的整體性

在當代藝術教育課程中以技術、材料、藝術表現特徵作為藝術教育的科目分類是不是合理有效?一個將上述藝術分類的課程都學好的學生是不是就具備了藝術家的素質?如何分類的情況下不會損害藝術家(學生)心智的整體性。這是第五工作室始終在面對的問題。

藝術教育實際上是讓學生通過藝術訓練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藝術能夠協助學生表達心中的想法,並透過媒材清楚地展現出來。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人格投射於藝術創作中,這是由內而外的過程。我們認為在藝術教學中課程命題上需要有整體性,也就是說藝術課程要避免將一種藝術方式或一類藝術作為教學中要求達到理性的目標,而要有將學生引入到整體文化史藝術史為背景的開闊胸懷,並能在工作中觸及藝術家個體的內在情感、直覺、非理性等層面,並且還要有參與性。

「教師」:作為創作的主體

當代藝術教學中離不開對主體性的建構和反思。每個個體都是特殊的,都是自成一個世界,自有一個循環。而作為教師,怎樣來開啟這種教學的建構,我們認為非常關鍵的是老師自身作為創作主體的思考和實踐,這是教學的動力所在,也是教與學的核心。

如果一位老師不在創作和自省的狀態,他的教學輸出只是一種工具化的行動,也許講什麼都是錯的,畫什麼都是錯的。第五工作室的老師不只是一個教學的角色,而是藝術家,我們相信只有對自身的藝術創作有永不停息的思考和自省的藝術家,才能藉由教學這個通道傳遞他的觀念,進而影響學生,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

三角關係

第五工作室有一個三角關係,除了「教學」,另外兩個角是「推廣」和「研究」,在中國的美院系統中,我們的學生有非常好的展出平台,它和我們的教學及其成果是緊緊扣在一起的。相比而言,研究是隱形的,我們的翻譯和出版都在進行,研究在結構和資源上能夠很好地補充教學,推動藝術思考和藝術行動更進一 步。

杜京昆《不在場證明》

平台:創作意識的訓練

當前的藝術創作面臨不是平台缺失的問題,而是你是否有持續的創造性。學院教學的目標不全是為了培養精英藝術家,而是培養或喚醒一種創作的狀態和創作的意識,無論他是做藝術家,還是從事策展,或是從事藝術之外的工作,藝術的創造性都能讓他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具有精神的擴展性。

盒子藝術中心和盒子美術館是第五工作室延展出來的展覽平台,但我們並不是在為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而是希望他們以展覽為出發點,尋找適合他們的一種創作的狀態和行動的理論,這比展示和獲取藝術的名利重要的多,也根本得多。

經濟的合理性

無論是第五工作室的工作,還是盒子藝術空間的展覽實踐,即便是騰挪空間,在做這些事情前,我們都會去解決一個經濟上的合理性的問題。誰做什麼事情,哪些事情是一塊的,它們之間的經濟關係是怎樣的,這些都要透明,是可以攤開去講的,並且在開始一個事情之前就應該考慮到經濟上的持續性。

我們如果迴避這些,結果可能會很糟糕,而去面對它,解決它,這個事情本身的價值和能力才能釋放和綿延下去。

李翔偉《我不是一個當代藝術家》

協作的品行

當代藝術教學是不是要充分地宣揚個性,呵護個性,讓個性能夠充分地生長?一般的回答是當然要這麼做,這甚至會被認為是美院的核心精神資產。但我們最近幾年的教學中並沒有去強化這種通行的認知慣性,而是更強調協作。

我們始終認為藝術工作中應該有一種「協作的品行」,我們第五工作室的展覽和項目中全都不寫指導老師和策展人,即使有策展的工作,也不寫,我們都會以廣州美術學院第五工作室策劃組或盒子藝術空間策劃組來署名,有意拋開一些通行的做法,放棄對權力的塑造和強化,建立一種平等的協作關係,而不是突出個人。

個人的創作和思考應該在他們的作品中或寫作中體現,協作並不是向世俗社會的妥協和投降,恰恰相反,怎麼在協作中保有自己的堅持和創造性,才是我們都應該去面對的命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揭秘滴滴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擬用AI技術解決交通難題
一個實驗告訴你手機又多臟?比馬桶髒了18倍,專家提醒要每天消毒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