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補養四劑
GIF
肆
玉屏風散
叄
四物湯
貳
四君子湯
壹
補中益氣湯
中藥
補養四劑
1
補中益氣湯
【組成用法】
黃芪90g,炙甘草45g,党參50g,白朮50g,當歸50g,陳皮30g,升麻30g,柴胡30克,共為末。牛、馬300~400g,豬、羊150~200g,開水沖調或按需改量取飲片煎汁,候溫灌服。
【功效】
昇陽益氣,調補脾胃。
【主治】
脾陽不振,或中氣下陷之證。證見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精神倦怠、動則氣喘、氣虛發熱、久泄不止、脫肛脫宮等。
【方解】
方中黃芪補中昇陽、益氣固表,為主葯;党參、炙甘草補中益氣,為輔葯;白朮燥濕健脾,當歸和血養陰,助參、芪、草補中益氣,陳皮利氣、醒脾助消化,以防補氣而氣滯,為佐葯;升麻、柴胡升舉清陽,為使葯。本方是為中氣不足和氣虛下陷證而立。
本方加枳殼或枳實,對治脫肛、脫宮、直腸脫出效果更好。
本方去當歸,加阿膠、焦艾葉,名「加減補中益氣湯」,功能昇陽舉陷,補氣安胎。
本方去當歸、白朮,加木香、蒼朮,為「調中益氣湯」,以調易補,重點在於燥濕祛風、理氣止痛,宜用於氣血無虧之證。
2
四君子湯
【組成用法】
党參60g,茯苓60g,炒白朮60g,炙甘草30g,共為末。牛、馬150~200g,豬、羊50~100g,開水沖調或按需改量取飲片煎汁,候溫灌服。
【功效】
補氣健脾。
【主治】
脾胃氣虛。證見胃納不好、大便溏泄、體瘦毛焦、精神倦怠、四肢無力、叫聲低沉、舌淡苔白、脈搏細弱。
【方解】
方中党參益脾、大補氣血,為主葯;白朮燥濕健胃補氣,為輔葯;茯苓健脾滲濕,為佐葯;炙甘草益氣和中養胃,為使葯。四葯合用,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之效。本方為治脾胃氣虛的基本方,長於補中氣,健脾胃,很多補益方都從此方加減化裁而成。各種原因引起的胃腸功能減退、消化不良及各種慢性病中表現有氣虛象者,皆可用本方化裁治之。
本方加陳皮,為「異功散」,治脾胃虛弱、不思水草。
本方加陳皮、半夏,為「六君子湯」,治胸腹脹滿、咳嗽痰多或噁心嘔吐。
本方加陳皮、半夏、木香、砂仁,為「香砂六君子湯」,治脘腹脹甚、脾胃氣虛、噯氣酸臭、寒濕泄瀉。
本方加訶子、肉豆蔻,為「加味四君子湯」,為著名的健脾益氣、收澀止瀉方劑,以治脾虛泄瀉。
本方加山藥、白扁豆、蓮子、苡仁、砂仁、桔梗,為「參苓白朮散」,用治四肢無力,體瘦毛焦、草料減少、泄瀉。
本方加山楂、神曲、麥芽、木香、砂仁、陳皮、山藥、肉豆蔻、黃連,為「健脾丸」,用於治療脾虛食積,對牛脾胃氣虛性前胃弛緩有較好療效。
3
四物湯
【組成用法】
熟地黃50g,當歸(酒浸)50g,白芍藥50g,川芎30g,共為末。牛、馬180~250g,豬、羊30~60g,開水沖調或按需改量取飲片煎汁,候溫灌服。
【功效】
補血和血,通經活血。
【主治】
一切血虛而見脈細、舌質淡者。
【方解】
方中熟地黃滋陰養血,為主葯;當歸補血和血,為輔葯;白芍藥斂陰和血,為佐葯;川芎行血和血,使補而不滯,為使葯。本方是補血的基本方,可用於血虛之證。對於血滯之證也可化裁應用。應用時,欲增強行血,可去白芍;欲增強其止血,可去川芎,或再加入阿膠、棕櫚炭。欲治血虛有熱者,可酌加黃芩、丹皮,或改熟地為生地,以滋陰清熱;或改白芍為赤芍,以清熱涼血。欲治淤血較重者,可加桃仁、紅花,以活血祛淤。氣虛者,加党參、黃芪以補氣生血;見血虛兼寒者,可加桂枝、乾薑以溫中祛寒。本方合四君子湯,為「八珍湯」,功能為益氣健脾、補血和血,主治氣血兩虧證。
本方合四君子湯後再加黃芪、肉桂,為「十全大補湯」,主治氣血兩虧而偏於陽虛有寒者。
本方合四君子湯後去茯苓,加黃芪、續斷、黃芩、砂仁等,為「泰山盤石散」,功能為補氣健脾、養血安胎,主治氣血兩虛不能營養胎元、屢有墮胎之患母畜。
4
玉屏風散
【組成用法】
黃芪90g,白朮60g,防風30g。水煎溫服;或為末沖服。
【功效】
益氣健脾,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虛自汗及氣虛易感風邪者。症見自汗,惡風,苔白,舌淡,脈浮緩。
【方解】
本方用治氣虛肌表不固兼感風寒之自汗症。方中重用黃芪益氣固表,為主葯;白朮健脾扶正,協助黃芪固表止汗,為輔葯;防風走表散風祛寒,為佐使葯。三葯合用,祛邪而不傷正,固表而不留邪,相須為用,增強療效。
本方適用於表虛自汗以及體虛患畜易感風邪者。若表虛自汗不止,可酌加牡蠣、浮小麥、五味子等,以增強固表止汗的作用。
醫貴乎精,學貴乎博,識貴乎卓,心貴乎虛,業貴乎專,言貴乎顯,法貴乎活,方貴乎純,治貴乎巧,效貴乎捷。知乎此,則醫之能事畢矣。
——清?趙廉《醫門補要自序》
TAG:好獸醫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