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世界的構建要素

現代世界的構建要素

Deep-Sci:"-sci-"源自拉丁語的"scientia"(知識)

小科

物語

+

技術,慢慢地變成了我們生活的背景,正是這個背景在創造著我們的世界。

窗外風雪再大

也有我陪伴著你

全文字數:2509

閱讀時間:3分鐘

GIF

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們開發出了一種技術:在猴子的大腦中植入微小的電極,然後讓猴子通過這些電極來控制一隻機械臂。

結果,猴子不需要任何動作,哪怕是諸如抽搐、眨眼等微小的動作,而僅僅通過思維就可以指揮機械臂的移動。

這種技術對殘障人士具有顯而易見的好處,但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當我們把一些電路和機械聯動裝置(說到底,就是一些硅晶片、導線、金屬絲以及小齒輪等)連起來之後,思維,僅僅是思維就可以引起機械運動!

還有更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技術:把合金片和礦物燃料放到一起,我們就可以以接近聲音傳遞的速度飛上天空;把原子核自旋產生出來的信號加以組織,就可以顯現出我們大腦中的神經迴路圖像;我們甚至可以對生物對象(例如,酶)進行操作,剪斷其DNA中微小的分子片段,再將它們粘進細菌細胞之中。

所有這些,在兩三百年前是無法想像的,現在我們則擁有了這些力量。我們是如何獲得這些力量的?細想起來,這是個奇蹟。

再來想像一下:假如過去600年來的技術統統消失了。你的抽水馬桶、爐灶、電腦、汽車統統不見了,隨之消失的還有鋼筋水泥的建築、大規模生產方式、公共衛生系統、蒸汽機、現代農業、股份公司,以及印刷機。

你會發現,我們的現代世界也隨之消失了。是技術,將人類與中世紀分離了,的確,是技術將我們與我們擁有了5萬年甚至更久的那種生活方式分開了。

技術無可比擬地創造了我們的世界,它創造了我們的財富,我們的經濟,還有我們的存在方式。技術給我們帶來了舒適的生活和無盡的財富,也成就了經濟的繁榮。一句話,我們的世界因技術而改變。

使用技術時,我們總是覺得理所當然;人們享受技術帶給我的便利,偶爾也會因技術而產生出某種挫敗感;我們潛意識裡對技術懷有疑問,時常暗暗追問它到底對我們的生活做了什麼。

儘管我們有必要停下來並深入思考技術,但大多數人並沒有這麼做。

技術,慢慢地變成了我們生活的背景,正是這個背景在創造著我們的世界。我們賴以棲息的家園,實際上是由技術創造的。

迄今為止,還沒有人下結論說,技術的本質和作用方式是簡單的,也沒有理由認為在本質和作用方式上,技術比經濟或者法律簡單。

實際上,這幾乎是個悖論:我們對技術了解很多,同時又知之甚少。關於一個個具體的技術,我們知道得非常多,但是在總體上,我們對技術的了解又很少。

技術實際上是人類經驗中最完整的已知部分之一。然而關於它的實質——它的存在的最深的本質,我們卻知之甚少。

這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事情並不少見。

大約兩個世紀前,在法國動物學家居維葉的時代,生物學是一個關於個體物種和比較解剖學,以及它們之間關係的龐大知識體。居維葉在1798年就已經說過:「今天,比較解剖學到達了完美的頂點,以至於單看一根骨頭,就有可能確定其在生物分類中的『綱』,有時甚至能確定它的『屬』」。

我們深思技術的意義,追問技術到底是否決定人類的歷史。但是關於『技術』到底是什麼,我們並沒有達成共識。

關於技術的理論之所以缺失,是因為:技術一直處於科學的陰影之中,並且那些認真思考技術的人大多數都是社會學家和哲學家。

古希臘人對兩者的看法很明確。亞里士多德說過:理論家的工作在於冥想,他們的模型是恆星系統,具有「永恆」這一基本性質;技藝是實踐者的工作,是一種關於偶然性的藝術。探求永恆原理的哲學家,不願為也。

兩千年之後,技術仍是卑賤的實踐者的工作(例如米開朗基羅的工作),但是它卻引發了近代科學。

當我問著名的技術專家沃爾特·文森蒂,為什麼絕少工程師試圖奠定他們領域的理論基礎的時候,他的回答是:「工程師只喜歡那些他們能解決的問題。」

我們必須關注技術到底是如何變成了現實:人類的需求是怎樣召喚了新技術的創造,新技術如何從已有技術集合中產生。

如果沒有進化,沒有一種常見意義上的關聯性,技術看起來就好像是自己獨自產生出來,自己單獨發展的。任何技術都一定來自於一些無法解釋的心理過程,諸如所謂的「創意」或「黑箱之外的思考」,經過這些過程,技術才能實現並發展。

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一定是來自此前已有技術的新的組合。之前的技術形式會被作為現在原創技術的組分,當代的新技術將成為建構更新的技術的可能的構件。

技術的建構不僅來自已有技術的組合,還來自於對自然現象的捕捉和征服。

在技術時代發端之初,我們只是直接地識別並利用自然現象:火的灼熱、片狀黑曜石的尖利、運動中的石頭的衝力……我們所有的收穫都來自於對這些現象的掌握以及對它們的組合。

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技術,都是在應用一種或幾種現象之後喬裝打扮出來的。技術就是那些被捕獲並使用的現象,是對現象有目的的編程。

現象是技術賴以產生的必不可少的源泉。技術要達到某個目的,總是需要依賴於某種可被開發或利用的自然現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技術,它們都應用了某一種或幾種現象。

我們一直以為技術是科學的應用,但實際上卻是技術引領著科學的發展。技術,不是科學的副產品,而是或許恰好相反,科學是技術的副產品。

因此,從本質上看,技術是被捕獲並加以利用的現象的集合,或者說,技術是對現象有目的的編程。

它之所以是核心所在,是因為一個技術的基本概念,即,使技術成為技術的東西,總是利用了某個或某些從現象中挖掘出來的核心效應。

在本質上,技術是指向某種目的的,被編程了的現象。使技術成為技術的現象是以一種有計劃的方式被組織起來的,它們為「使用」這個目的而「共譜樂章」。

換言之, 「現象」就是技術的「基因」。生物對基因加以編程從而產生無數的結構,技術對現象加以編程從而產生無數的應用。

所有的技術,歸根到底都來自現象的。現象本身與技術無關,它們(至少物理現象)僅僅是存在於世界中。無論對其形式或存在,我們都無法控制。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在某些地方利用它們。

如果我們這個物種在另一個擁有不同現象的宇宙誕生的話,我們將開發出不同的技術;如果我們過去發現現象的歷史序列有所不同的話,我們也將開發出不同的技術。

假設在宇宙的某個地方,我們認為正常的現象不再起作用了,那麼,現有技術將失靈。

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只能通過追尋現象提供的暗示來逐步增加。這聽起來像是一出科幻劇,但是用不著遠離地球,這種失靈就可能發生。

在太空中,連最簡單的事情(例如,喝水)都必須重新考慮,而我們可能僅僅缺失了一個現象:重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Sci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的世界
誰的權利更重要?

TAG:Deep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