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廢的皇帝有很多,但「廢帝」只有他一個
上一次我們一起聊了海昏侯劉賀波瀾起伏的短暫人生。而我們現在之所以稱劉賀為海昏侯,是因為其去世時的爵位是「海昏侯」;但我們千萬不要忘了他在歷史上更為重要的一個身份,就是漢朝的第九位皇帝——漢廢帝!
現在我們一聽名字里有個「昏」字,多少總覺得彆扭,甚至認為這其中一定是帶有貶義。但實際上還真不是這樣,海昏侯名字的由來只是因為他被封侯的食邑封地在海昏縣,並沒有其他貶損的含義在。而至於海昏縣地名的由來,很多學者認為「海」在當時指的是「湖」,現在我們也常稱一些湖為海,比如北海、中南海、洱海等等;而「昏」則是指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西方了。所以海昏連在一起表示的是「湖西」的意思,具體到當地,則是指鄱陽湖以西。
如果說海昏侯這個封號並沒有貶義存在;那漢廢帝這個稱號就不一樣了,這可是個地地道道的貶稱。
美謚與惡謚,好評還是差評?
我們先來說說皇帝的謚號。給皇帝起「謚號」的傳統起於周代,謚號代表著皇帝死後人們對其一生功過的總體評價。最早時候,只有「美謚」和「平謚」,就是要麼誇前一任皇帝,要麼即使不誇也不能批評皇帝。到了周厲王被推翻以後,由於這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周厲王實行暴政,搞得確實太不像話,所以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對皇帝的「惡謚」,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差評」。
歷史上大多數皇帝的謚號都是「美謚」,比如皇帝有經天緯地之才,或者起碼勤奮好學,那麼可以給個「文」字(如漢文帝劉恆、魏文帝曹丕等);如果這皇帝有著開疆拓土或者平定禍亂的巨大功業,那麼則可以謚號為「武」(如戰國時趙武靈王、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等);「容儀恭美曰昭。有儀可象,行恭可美」,原來長得帥也可以獲得「美謚」,比如漢昭帝劉弗陵,雖然21歲就英年早逝,但很可能是因為他「生與眾異」(大概是長得英俊魁梧),又沒犯過什麼大錯誤,所以最終獲得了「昭」的美謚。此外,還有一個人的「美謚」十分特別,這就是三國時期的東吳孫權,謚號「大」,所以說後來的什麼康熙大帝、乾隆大帝都是有戲說的成分在裡面,而「吳大帝孫權」的稱號可是清清楚楚地銘記於歷史之中。
最初的美謚一般都只有一個字,後來則越來越長,而越長往往就越容易「溢美」,比如唐代李世民的謚號有七個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清代慈禧太后的謚號竟然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美謚足足有23個字,幾乎把所有能用上的代表吉祥或誇獎含義的好字眼都用在裡面了。
在「平謚」中,如果一個皇帝的謚號是「懷」,那大概是說他性格仁慈,但是沒什麼能力,搞不好後來還短命早死;如果是「愍」,則是說這皇帝在位時國家遭難,雖然這國難並非由於這任皇帝昏庸而起,但總歸他也無力回天,因而後人只能對他表示惋惜和同情。當然,漢代還有一批被稱為「質」、「沖」、「少」的皇帝,基本上只是在說這個皇帝死得早,沒有更多的評價,所以基本都可以算作「平謚」。
被給予「惡謚」的皇帝,一般暴慢無親被稱作「厲」,比如我們一開始說的那個周厲王。其他比較常見惡謚還有「煬」(隋煬帝)、「哀」(魯哀公)、「幽」(周幽王)、「靈」(衛靈公)等等。但像咱們這位「漢廢帝」被稱為「廢」,歷史上還是很罕見的。
被廢的皇帝有很多,但「廢帝」只有他一個
其實,「漢廢帝」並非劉賀的謚號,因為劉賀歷史上的真實處境要比這慘得多。實際的情況是,劉賀好不容易坐了一回皇帝,但最後連個謚號都沒撈著,因為史家根本不承認漢代有這麼個正統皇帝。而在民間傳來傳去,則傳出了漢代第九個皇帝漢廢帝劉賀這麼一個說法,於是劉賀經常被誤認為謚號「廢」。實在是很難說得清,沒有謚號和得了一個這樣的民間謚號,到底哪個更悲劇。
其實仔細數數,中國歷史上被廢的皇帝正經有一大批,其中在兩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等幾個朝代,廢帝另立或者自立的現象最為普遍。漢代被廢的皇帝也有不少:比如西漢初年被呂后先軟禁、後廢黜、再處死的前少帝劉恭;比如呂后死後,周勃、陳平等人借著剷除呂氏家族勢力的機會順手廢黜的後少帝劉弘;比如西漢末年被王莽篡位的漢孺子劉嬰;以及東漢末年被董卓廢黜並毒殺的漢少帝劉辯;和被曹丕廢黜的漢獻帝劉協等等。
被廢了的漢朝皇帝很多,但唯獨劉賀被授予了一個「漢廢帝」的稱號。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劉賀是被霍光推上台又拉下馬,並且折騰了一頓之後還留下了一個「荒淫無度」的罵名,所以人們更願意用「廢帝」來稱呼他;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因為劉賀在位時間太短,僅僅27天就被廢,於是他被廢的經歷和故事更為惹眼,也更容易成為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當然漢廢帝劉賀並非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更誇張的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即位當天就被幹掉,總共當皇帝的時間可能都不超過一個時辰。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海昏侯之王與月亮」,轉載已獲得授權)
TAG:復調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