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韓國人「白紙黑字」春聯點贊,祝新一代的韓青年讀懂家珍

為韓國人「白紙黑字」春聯點贊,祝新一代的韓青年讀懂家珍

原標題:為韓國人「白紙黑字」春聯點贊,祝新一代的韓青年讀懂家珍


中國曾以漢字影響了亞洲多個國家——曾經的漢字文化圈,包括了越南、日本、朝鮮和韓國,雖然有些國家已經廢止了漢字,但還是能在節慶時看到漢字的身影,特別是春節。


簡單說來,有漢字的地方,就過春節,過春節就貼春聯。可是,在過春節的細節上,不同的地方還真存在著大同小異的現象,比如韓國的春聯竟然是「白紙黑字」,著實令春聯的發源地——中國人詫異。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另類的現象發生的呢?有的網友給出答案說,這時由於歷史傳統的原因,早先的韓國人可能受到早先滿族人的影響。滿族人傳統漁獵狩獵為生,有賤紅尚白的習俗。



(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但滿人入關久遠,深受漢文化影響,此風俗在民國後漸漸消失,而韓國人卻艱難地一息尚存保留下來,總算沒有絕跡。)

韓國人和中國人關係千絲萬縷,韓半島的主體民族是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遷徙過去的。中國中原地區的漢人也不斷的遷徙到朝鮮半島,並且建立了朝鮮半島最初的國家。韓國人有漢人的血統,但是與滿族、蒙古族的關係則更近。兩個古老的民族共同又有「白紙黑字」的歷史得到證明。



歷史文獻中都有朝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大量派遣留學生到中國學習的記載。如崔致遠高中唐(618年-907年)科舉進士,且嫻熟漢文,歸國後,備受國人推崇。到明朝時,參加明朝的科舉考試的人數更多。明朝亡後朝鮮屢發「朝鮮乃大明之朝鮮也」之類言論,19世紀下半葉還有朝鮮儒生自豪地說「喚我作大明人」。


韓國有多地民俗村,民俗村就像活化石,再現出歷史的風貌。民俗村那些漢風唐韻 、文采飛揚的「白紙黑字」的聯語無不是出自精通漢文的讀書人之手。


在韓國民俗村,春帖既有單句也有對句和對聯,最普遍的是「立春大吉,建陽多慶」這兩句。至於「國泰民安,家給人足」、「瑞雲祥日,萬事亨通」之類的吉利詞條,到處都是。


而一些大戶人家春帖的內容就更講究一些,在不同的位置貼不同的內容,大門張貼「立春大吉,建陽多慶」,中門張貼「門神戶靈,呵禁不詳」或「神荼、鬱壘」,立柱張貼「天增歲月人增壽,福滿乾坤福滿家」,主卧門口粘貼「父母千年壽,子孫萬代榮」,廚房門粘貼「金童抱薪來,玉女汲水至」,泡菜屋也粘貼「壽如山,福如海」,倉庫貼「義以藏之,節以用之」等等。



王公貴族居住的建築所貼楹聯更見氣概:


萬事早知齊得失,一生元不負詩書。

翠嶂遠回屏勢合,清流近抱鏡光通。


黃卷梳風春睡穩,素琴攜月古心長。


青山綠水吾家境,明月清風孰主張。


曉齋捲簾虹照雨,晚涼倚枕樹搖風。

這是多麼的古雅,多麼的文采飛揚。可以說,字字有來頭,句句有出處。楊雄應該是西漢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范蠡當然就是春秋末的政治家、軍事家、道家和經濟學家。中華民族代代敬仰的才子,原來在朝鮮民族中的地位,也是超然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與氣息,籠罩了朝鮮民族足足1500年。



「青山有約晚更好,綠樹無言春又歸」。


太有意思了。「青山有約晚更好」,這不是套用中國宋代詩人方岳的名句「青山有約不知老」嗎?「綠樹無言春又歸」,這不是融入了中國元代散曲名句「桃李無言春又歸」嗎?由此可以知道,當年的朝鮮半島,到處都是精通中華文化的讀書人。



可是,在韓國有多地民俗村,都存在一些匪夷所思的賓主顛倒的現象發生。參觀的中國人如歸故里,而大多數韓國青年卻一臉茫然。


現在大多數韓國青年,對於他們祖先曾經賴以生存發展的漢字,已經無法認讀了。完全廢棄漢字,也就切割了自己的千年歷史,這樣的代價,實在太大。


漢文在韓國曆盡興衰。欣慰的是,近年來,在韓國也颳起了「漢風」。新春之際,祝新一代韓青年繼往開來,讀懂家珍,踐行祖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侃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既然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宇宙空間很冷,為什麼處在其間的物體很熱?

TAG:老張侃侃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