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大38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 其中兩人是90後

浙大38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 其中兩人是90後

地球物理學博士陳陽康:為地球做CT

陳陽康

近日,第十四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創業人才項目入選人員名單正式公布,浙江大學有38人入選,其中有兩位是90後,最小的1992年出生。

陳陽康就是其中的一名90後,現在在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工作。他說,國內的科研環境可以使自己專註於科學研究,選擇浙大是因為這裡有著極好的學術平台。

「千人計劃」青年人才是「青年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簡稱,2010年12月正式啟動,是國內最頂尖的青年人才計劃之一。

半夜叫宿管開門

是他大學時代的常事

陳陽康雖是年輕的90後,身上的光環卻一點也不遜色。美國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被人們冠以「人類科技最前沿陣地」的美譽,陳陽康就曾在此從事博士後工作,並獲得過傑出博士後獎。27歲的他還常年擔任25個國際著名SCI期刊的審稿人,且在一些學術組織擔任年會的評審人。

對於這些成就,陳陽康覺得自己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學神」,而是靠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在國內的學習時光,我基本是在自習室度過的。」早晨6點半之前出門,晚上11點之後才回宿舍。為此,陳陽康常常不得不把宿管阿姨叫醒。

三年半獲得博士學位

學會了與人合作

2008年,陳陽康考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就發表在勘探地球物理學領域最頂級期刊Geophysics上。

2012年本科畢業後,陳陽康到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歐斯汀分校讀博。在美國,博士畢業一般需要五年以上,他卻只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就獲得了地球物理學博士。2015年12月後,他來到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

「我比較幸運,一路走來遇到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前輩,他們的幫助和指引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讀博期間,陳陽康有一段時間和課題組的幾個同事同時在做一項很相似的工作,大家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各自開展獨立研究。但是,美國導師卻要求課題組幾個人合作寫成「大」文章。導師語重心長地說,搞科學研究要學會與人合作,與其自己獨立寫一篇「小」文章,不如合作寫一篇「大」文章。

陳陽康說,這是他讀博期間最難忘的一件事。

開發了一套可以為地球

做CT的理論和技術流程

陳陽康的主要研究成果是開發了一套多源地震數據分離、成像和反演的理論和技術流程。

就好比醫生給病人做CT,地震波成像和反演可以認為是地球物理學家用地震波對整個地球做CT,目的是探究地球內部結構。而陳陽康通過多震源地震勘探技術可以成倍提升野外地震勘探數據採集效率,極大節約成本,從而帶來數以億美元計的經濟價值。

那麼,了解地球內部結構是為了什麼?

陳陽康說,一方面淺層的地殼結構可以幫助石油等礦產開發,保證國家能源儲備;另一方面,全球尺度的地震波成像可以促進人類對地球深部構造的精確認知。「地殼、地幔、地核等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就是用類似的方法得到的。同時,對俯衝帶的精細刻畫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加準確地分析地震成因和提前預測地震的發生。」他說,野外地震勘探數據採集的,就是地下反射界面反射或者折射回來的地震波信息。科學家用採集到的地震波信息,通過求解一個反問題,得到地下精細的結構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張傑當爹曬全家合影感謝謝娜:你真的好棒
滴滴或以打車券補償小藍單車押金 用戶不買賬:霸王條款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