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幾點建議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幾點建議

常有年輕家長抱怨,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沒有經驗,管少了又怕耽誤了孩子。究竟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下面我們給家長推薦幾種方法以供參考:

1、在家庭勞動中培養。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精神,擺脫依賴心理,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都應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今天完成,從而鍛煉孩子的獨立性。

當然,日常生活的小事的確能鍛煉孩子的獨立性,但如果不加強日常生活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也很能很給讓孩子受到鍛煉。平時如果家長有意識教給孩子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就能更好地自我服務並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強是二年級的學生,平時從不做家務,在學校表現也一般。一天,爸爸媽媽都必須不在家,小強看到家裡的被子沒有疊,地沒有掃,碗也沒有洗,於是就想幫媽媽做家務勞動。很快,小強就把被子疊了,雖然不齊,但總算疊起來了。然後,小強打一桶水,把拖把打濕,就去拖木地板,拖了好半天才拖完(但他沒有想到木地板是不能用濕拖把拖的)。拖完後他又去洗碗,像媽媽那樣,往水池裡倒一些清潔劑就洗起來,由於清潔劑到多了,一不小心,摔破了一個碗,在小強撿碎片時,把手劃傷了,流了許多血。小強的爸爸媽媽回到家,雖然心疼得不得了,但他們仍然將小強好好誇獎了一番,並告訴了小強正確的勞動方法。從此,小強成了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並且還當上了班上的小幹部,自信心和自理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發展。小強父母的教育方法值得家長們學習。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寶器。不讓孩子有鍛煉機會,不讓孩子到生活中去磨鍊,那麼,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不可能得到培養的。

2、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在美國,多樣的小型活動是寓教於樂的手段。如組織縫紐扣、洗衣服、刷鞋,疊被子等各種比賽。會同家長讓孩子「當一天家。理一日財」;還可利用節假日開展活動,如在迎新年時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賀年卡,動手包餃子、炒菜等;還可組織女生用絨線織帽子、圍巾等。這些都可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增添生活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鍛煉孩子的能力。

在日本,一些學校把學生帶到無人的荒島,在那裡孩子自己生活幾天。孩子們自己搭帳篷,找水源,自己生火做飯,有時只能自己採集野果充饑,很值得我們借鑒。我們現在也有學軍、學農,也是鍛煉的好機會,但是有些家長不願讓孩子們參加,這是不可取的。應當努力創設和利用有助於培養孩子學會生存的時機和條件,讓他們積极參与,而不僅僅是紙上談兵。「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是的,讓孩子走入社會,去深入地了解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成長,無疑是正確的。但如果不掌握科學的方法,也會釀成不良後果。因此,家長還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層次地安排家務勞動才行。同時,還要灌輸安全知識,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3、在鼓勵中培養。陳婷婷是一個聾啞女孩,但由於她的父親陳強對她採取多鼓勵多讚揚的方法,使她成了神童。婷婷3歲半時,還全聾全啞,但8歲時,已經創造了世界這最,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1000位數字;上學了,從1年級跳到3年級,4年級時,又跳到6年級,而且繪畫、書法、寫作門門獲獎……婷婷是神童嗎?陳強回答說:「只要教育得法,誰都能成為神童。」

一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多是批評多於表揚。如有一位小男孩興高采烈地沖回家告訴媽媽:「老師今天表揚我了!」但母親卻說:「你怎麼一得表揚就驕傲?你一共才得幾次表揚?」小位小姑娘高興地跑回家告訴媽媽:「我的寫字得了100分!」媽媽卻失望地說:「又不是語文、數學,有什麼好高興的!」父母的這些話,只能在孩子的心中贊成一種「我不行」的悲觀情緒。

陳強教育用的是鼓勵讚揚的方式,給了孩子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蹟也就創造出來了。有一次,在汽車上,歧視的目光投來,有人譏諷:「瞧,小啞巴!」陳強聽好好不傷心,但他仍舊和女兒有說有笑,並叫女兒去買票。還有一次,陳強看到許多聾啞兒童都能背到圓周率小數點50位,於是他問問婷婷能不能背到小數點後1000位,創造世界之最。婷婷興奮地說:「能!」他以快樂教育的方式,叫婷婷每天背100位,婷婷白天背,晚上背,10天後背到1000位。這次背誦,使小婷婷心中充滿了一種「偉大氣概」,更加自信地迎接生活中更多困難的挑戰。

陳強在整個教育婷婷的過程中,有個發現:「孩子為讚賞而生存!」其實我們每位父母都曾經讚賞過孩子。比如孩子學說話時,儘管他們發音不清楚,但父母們還是歡呼雀躍:「[寶寶會說話了,太棒了!你真聰明!」這時,有哪位父母會這樣說:「你真笨,都1歲了才會說話!」可惜的是,當孩子上學後,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教育方式來了個大轉彎,開始愛在心裡,嚴在臉上,常常嚴厲地批評孩子。經常得不到鼓勵的孩子,時間久了,就會漸漸放棄自己。而放棄自己是教育中最大的悲哀。

以上的事件說明了什麼呢?他告訴我們,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時,就應當鼓勵和讚揚。在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上也應是這樣。如孩子會疊被子,會系鞋帶時,會獨自買東西時,都要及時鼓勵和讚賞。就是在這種不斷鼓勵和讚賞之下,才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自理能力才能漸漸培養起來。如果孩子掃地掃到鞋子上,拖地把髒水潑到衣服上,家長就大聲訓斥,孩子的興趣被打消了,今後他還會做嗎?自理能力又怎麼提高呢?

4、培養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的自理能力,實際是一個自立問題,如果一個孩子想自立了,那麼他就會去努力去自理,就會積極嘗試,去培養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這樣就和父母有極大的關係,可以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強的奮鬥精神、自立精神,那麼,孩子就會有這種精神。下面的這個實例是十分感人的,它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

在亞冬會上,我國短道速滑選手楊揚可謂出盡風頭,她取得的1500米金牌,是中國代表隊在這屆賽會上的第一枚金牌,她還與隊友一起打破了女子3000米的世界記錄,並被亞奧理事會評選為惟一的一名最佳女運動員。

然而,與賽場上的風光相比,賽場外的楊揚卻有著比普通人更多的生活艱辛,她的成功也是靠她的那位極其平凡卻又堅強偉大的母親的支持才取得的。1991年楊揚的父親遇車禍身亡,不久母親江帆又被兩場大病擊倒,做了兩次大手術,家裡因此還背上了2萬餘元的債務。為了使女兒能安心訓練,江帆回到老家租了間房住下,開始蹲市場賣菜。每天要跑20里地用自行車馱菜賣,掙10元、20元錢供楊揚訓練。楊揚每次參加全國比賽,母親都借錢買票去觀看。正因為媽媽能這樣與命運抗爭,所以才能楊揚這樣懂事,才能使她有決心有毅力去奪取冠軍!在自理問題,如果每一個家長都和江帆一樣,為孩子做出榜樣,那麼,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自理呢?因為,作為家長,我們都應向楊揚的家長學習才是。

21世紀是能力的社會,讓我們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我們所做的每一點、每一滴,都會在孩子未來的生活里發出耀眼的光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里話語 的精彩文章:

一條牛仔褲承包你冬天的全部搭配

TAG:浙里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