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實權的唐昭宗雖想復興大唐,可是逃不過他的的悲劇人生

沒有實權的唐昭宗雖想復興大唐,可是逃不過他的的悲劇人生

唐昭宗即位之初,面臨的主要問題仍然是宦官控制朝政的問題,而此時的宦官頭目正是力排眾議擁立他即位的楊復恭。昭宗從來沒有像他哥哥僖宗依賴田令孜那樣依賴楊復恭。在即位之後,昭宗立即向宰相們表明,他希望由宰相掌握朝政,宰相們於是勸告昭宗要果斷地抑制宦官的勢力。在支持昭宗的藩鎮李茂貞和王行瑜等人的進攻下,楊復恭兵敗被殺。楊復恭身前曾在一封信中抒發了對昭宗的怨恨之情,他說:「當初我不畏艱難地擁戴壽王,可是他現在卻這樣對我,真沒想到會有這樣負心的門生天子,一旦登上皇位,就要廢掉我這個定策國老。」

唐代科舉制度盛行,門生受到座主的提拔,感恩戴德,雙方情誼深厚,在政治上往往互相支持,榮辱與共。牛李黨爭中牛黨之所以獲得最終的勝利,就與他們更善於利用座主門生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楊復恭自居為定策國老,而視皇帝為門生天子,明顯是受到科舉文化的影響,雖然他的比擬有些不倫不類,可是就宦官集團決定唐代的皇位繼承這一層而言,實在是形象生動。

由於得到部分藩鎮的支持,昭宗與宦官集團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光化三年(900)十一月,神策中尉劉季述、王仲先和樞密使王彥范、薛齊偓等聯合發動政變,將昭宗軟禁,擁立太子裕為帝。為了防止昭宗逃跑,宦官們還將熔鐵澆在鎖上,每日的飯食則從牆角的小洞里送進去。直到光化四年,由強藩朱溫授意,神策軍的將領孫德昭、董彥弼等人率兵討伐逆黨,將劉季述等人誅殺,才擁護昭宗複位(後來還是死於朱溫之手)。然而不久之後,朱溫就自立為帝,從而結束了唐朝的歷史。

由於唐代後期皇帝的廢立歸於宦官之手,皇帝幾乎淪為宮中的囚犯。劉季述等人的廢立之舉不過是遵循多年以來的慣例,並使之擴大和趨於明顯,是為唐代近三百年歷史中皇位繼承權不固定的最後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聆聽珺琤 的精彩文章:

漢光武帝光復漢室後,剛有起色的漢室王朝又是怎樣急走下坡路的呢?
建文帝其實早有讓位的心思,他以一顆「仁愛」之心將天子之位讓給了朱棣!

TAG:聆聽珺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