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頭中的視覺政治:大米湯陪W遊覽龍門石窟

石頭中的視覺政治:大米湯陪W遊覽龍門石窟

2月8日,我和夫人從南京出發,自駕前往甘肅(W的老家),第一個歇腳點為洛陽(原定開封,但觀光指數不及洛陽)。當晚遊覽麗景門內的洛陽老城,品嘗了不翻湯等特色美食。還看了一眼新建的明堂、天堂景區,在被李唐王朝燒毀之前,它們是武則天開展政務活動的場所,曾給洛河兩岸的民眾送去強大的視覺衝擊(視覺壓迫),屬於建築領域的視覺政治。

9日上午,我們參觀了位於洛陽南郊的龍門石窟,這是一處融藝術、政治、宗教於一體的文化遺產,和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如果不是順道,我和夫人也許不會專程前往,但既然是必經之地,那就雁過留毛吧。

龍門石窟佛教雕像群密佈於洛陽伊河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上,龍門山石窟(西山)始鑿於北魏,後經東西兩魏、北齊、北周、隋唐、宋各代持續營造,歷400餘年,方有今日之規模,南北長達一公里,佛像97000尊,最大的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香山石窟(東山)均開鑿於唐代,論藝術成就,不及西山。上圖為伊河西岸的一棵柳樹。

伊河是黃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全長264.88公里,流域面積6100多平方公里。伊河和洛河撐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歷史學家稱讚為「東方的兩河文明」。

伊河,此刻盡享絲滑

西山石窟,一尊佛像的手部造型

於南京棲霞山的石窟不同的是,龍門石窟佛像群並未在20世紀60年代遭到破壞,大批遺失的佛像頭部目前分處世界各地,這是西方收藏家、中國古董販子以及飢餓的村民在近現代共同製造的局面。

這是盧舍那佛像(盧舍那佛是釋迦牟尼的報身佛,但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也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

盧舍那佛像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人物面部造型圓潤,目光慈祥,笑容恬淡,令人敬而不懼。

守衛盧舍那佛的天王,這尊像富有動感,彷彿是我抓拍到的

龍門石窟是宗教藝術的瑰寶,是視覺政治的典範,它是權力意志的產物,也是古代王朝綜合實力的象徵。

只是,工匠們太辛苦了,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和生活和愛 的精彩文章:

根本沒有什麼解密圖片,但這幾張您可能真沒見過

TAG:攝影和生活和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