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人傳:王冕不僅僅是個畫家,對於篆刻,他還挺重要
在篆刻界一般的篆刻史體系里,王冕是個特別的存在,說他特殊,是因為他界與文人篆刻兩個關鍵人物之間,他既不像趙孟頫、吾丘衍一樣有一定的理論建樹,也不像後續的文彭一樣以文人動刀篆刻被其弟子廣泛記誦,趙孟頫寫了《印史》,吾丘衍寫了《三十五舉》,而文彭則是把印章從實用中分離出來,與「詩、書、畫」並立,成為文人藝術家「四絕」的終極追求的劃時代人物。王冕被列入篆刻史的原因,大概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老鄉劉績在《霏雪錄》里提了這樣一件事:
(王冕畫荷的郵票)
「初無人以花藥石刻印,自山農始也。山農用漢制刻圖書印甚古,江右熊囗巾笥所蓄頗夥,然文皆陋俗,見山農印始大嘆服,且曰:『天與一出,萬馬皆喑。』於是盡棄所有。」
最初是沒有人用花藥石(沒有考證花藥石究竟為何種石料)刻印的,但從王冕開始了,這是件大事,因此,王冕也被很多篆刻史料提及,依照我們現在的概念,王冕似乎算不上印人(依照西泠印社的入社標準來推斷,印人大概至少應當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中的一個:1、有印學理論著作或大量印學理論作品;2、有豐富的制印實踐且具備一定的水平。甚至有一部分較為苛刻的篆刻人認為,這兩樣必須同時具備才算印人),但正因為他有可能是第一個用石料刻印的人,所以,記篆刻史,還必須提到他。
1、人物簡介: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還有很多稱呼,中國文人的字型大小,總是很多,就像一些大作家一樣,筆名也多得不得了。他是浙江諸暨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出身農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上則到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深邃,能寫詩,擅長畫墨梅、荷花等,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結交多僧人,和他們談禪說法,在繪畫理論上借用佛法的辨證思維提出「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汝法時,法法何曾法」的繪畫理論,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對於篆刻,可查的就是「兼能刻印」。沙孟海先生在《印學形成的幾個階段》一文中,稱王冕為第三輩印學家(第一代是米芾,第二代是趙孟頫和吾丘衍),而文彭何震兩位印學家算是第四輩印學家了,可見,當代印學還是認可王冕在印學史上的地位的。
(王冕畫的墨梅)
2、篆刻貢獻:
王冕還是文彭,他們誰最早發現了篆刻石料,這是個印學界的一大爭論,印材的品類在這兩位之後才確立起來,篆刻石料的摩氏硬度在2度-2.5度,易於受刀,鐫刻時可控性較強,腕力弱的文人不需要其他特別工具就可以鐫刻和控制,印章由此從「銅印時代」進入「石章時代」。如果僅從資料來說,記載王冕發現石料的《霏雪錄》是明弘治年間的書,即1488年以後的書,王冕又是1287年的人,而文彭是1498年的人,記載文彭刻印的《印人傳》成書要晚得多,兩相比較,王冕要早得多,如果圖書資料屬實,則王冕的確早於公認的文人篆刻鼻祖文彭發現石料並用之刻印,這是有重大意義的。但據今人孫慰祖所著《中國璽印篆刻通史》載,比王冕更早的明初,石章已經流行,石料究竟是誰發現的,成了糊塗賬。在布丁收錄的這份《印人傳》里,我們還暫時讓它在王冕和文彭之間存疑吧。
3、篆刻作品
王冕存留下來的印當然更少,主要是在他的畫幅中見到的,有「王冕私印」、「王元章氏」「方處司馬」等印。
(王冕私印)
(王元章)
(會稽佳山水,姬姓子孫)
我們看這些印,大都是仿照漢印鑄鑿方法刻成,篆法、章法俱自漢印,下刀從從容容,文人風骨俱現,可見王冕刻工精細。王冕死後一百四十年,文彭才出世,王冕不像文彭那樣是世家子弟,當然王冕的名聲就不被人傳播,王冕既無弟子,名氣也比不了文家,因此,王冕被篆刻後世的文人們輕視也是自然的了。
(【印人傳】之4,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篆刻學習打基礎:篆刻史的新莽、東漢及魏晉南北朝都要記點啥
※細讀《資治通鑒》:中國的第一位臨朝聽政的女人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