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知道典故讀不懂《滕王閣序》

不知道典故讀不懂《滕王閣序》

1.徐孺下陳蕃之榻

徐孺(97-169),東漢時名士,滿腹經綸而淡泊名利,時稱「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時候就很聰明。徐稚非常清高自持。徐稚早年拜黃瓊為師,可當黃瓊做了大官之後,徐稚就主動與黃瓊斷絕了來往。至黃瓊死後,稚往吊之,哭得很傷心,但他不通報姓名,以至在場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認識他。東漢名臣陳蕃到豫章做太守,立志做一番大事,由於徐孺子賢德,使陳蕃十分佩服,故陳蕃為他專門置一榻,只有徐孺子來的時候才給他用,平時都掛起。由此可見徐孺子的賢德!

2.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

西漢梁孝王劉武,劉邦的孫子,睢陽為中心,依託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園,後人稱為梁園。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餘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常在這裡獰獵、宴飲,大會賓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嚴忌、司馬相如等雲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

3.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過「朱華冒綠池」。朱華,字面是紅色的花。曹植是建安文學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曾任臨川內史。謝靈運對曹植的才華非常崇拜,曾說過一句比較狂的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這裡將曹植和謝靈運兩人的事迹一起引用。

典故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具有很高的文采。

4.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帝閽」在王勃文中實際上是指稱國君或朝廷。與下句「宣室」都是暗指當朝皇上。賈誼貶謫長沙四年後,漢帝曾召他回長安,在宣室中問以鬼神之事。

這兩個典故是說,自己懷念朝廷,可是難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

5.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漢代名將李廣英勇善戰,才略過人,一生與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遠揚,匈奴望風而逃,稱之為「飛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都是讚揚他的名句。然而李廣沒有能夠裂土封侯,引來史家一片惋惜,民間無數惆悵。

後世遂用「馮唐易老、馮唐已老、老馮唐、嘆馮唐」等慨嘆生不逢時,命運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為。

6.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任賈誼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並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後轉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他自恨失職,一年後也憂鬱而死,年僅33歲。

古代賈誼常作為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7.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梁鴻,字伯鸞,東漢文學家。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受業,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刻苦,受業期間曾遍覽古今典籍,經史子集無所不通。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過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詩,每句後面有一個「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覽腳下的帝京城,宮室是多麼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勞苦,卻遠遠地沒有盡頭。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梁鴻聞訊後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

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頭直視,就半曲身子將盛著飯菜的托盤舉至眉前端給丈夫吃。這就是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有一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於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問,閉門著書十餘篇。

後代文人常引「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自己一生未得志的抱怨。

8.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相歡

晉人吳隱之上任途中,經過一處泉水,名叫貪泉,據說喝了這水人就變得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寫了一首詩,大意說不存貪心的人喝了這水不會變貪。他到任後,非常廉潔。「酌貪泉而覺爽」表達了廉潔的人絕不會受外界污濁的侵蝕,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保持純正。

莊周向監河侯借糧食,監河侯答應等封邑地方的賦稅徵收到手後借給他一大筆錢。莊周聽了生氣說,車轍中的鮒魚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時間去取西江之水,就等於將鮒魚置於枯魚之肆。後來形成了成語「涸轍之鮒」,用以比喻處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的人。

課文中引用這個典故意為處境艱難但能自得其樂

9.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成語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有損失,後來終於得到勝利;年輕時荒廢了,年紀大後努力還不遲。出自《後漢書·馮異傳》。

10.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

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為民興利除弊,百姓稱為神明。但由於志趣高尚,潔身自好,長期不得升遷,後來隱居耕田。桓帝時,雖有人多次舉薦他,但終不見用。年七十,死於家。

作者以孟嘗自比,流露出不被重用的怨氣。

11.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阮籍藉此宣洩對現實不滿的苦悶心情。作者認為這種行為是消極的,不打算仿效。

這是反面用典,表達了作者不甘沉淪,力求振作自強,具有自慰自勉之意。

12.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班超最初在官府中從事抄寫工作,他從軍以後,受到大將軍竇固的賞識。公元94年,在竇固的推薦下,班超出使西域,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使西域全境統一於東漢。班超因功被封為定遠侯。後人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愨年少時,炳問其志,答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唐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現比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也形容事業迅速地向前發展。這兩句是說,自己羨慕宗愨乘風破浪的遠大報負,所以懷有投筆從戎的志向。

13.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謝家:晉朝謝安、謝玄的家庭。寶樹:謝玄曾以「芝蘭玉樹」比喻好子弟。上句是說自己並不象謝家子弟那樣的好,有謙虛的成分。

孟母三遷是有名的典故,孟子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被後世稱為「亞聖」的孟子,其實小的時候非常頑皮淘氣。為教育他學好,其母親花費了很多心思。據說其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第一次他家住在墳墓附近,孟子小時候專門學埋死人,哭死人,孟母覺得這不是我的孩子所住的地方,就搬到城裡去了,誰知這是一個農貿市場附近,孟子又和小夥伴玩起做買賣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利於孩子專心讀書,再次搬家,搬到一所學校附近。芳鄰:好鄰居。

下句是說,自己年幼時父親也曾經擇鄰而居,使自己受過良好的教育。又有一層意思是說,自己很高興能與參加宴會的各位嘉賓結交。

14.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意思是說,過些時候將到父親那裡去接受教誨。出自《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說話沒有依據)。』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立身沒有準則)。』鯉退而學禮。」他日:來日。趨庭:恭敬地快步走過庭前。作為典故,「趨庭」「鯉對」「庭對」都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庭訓」多指父親的教誨或培育。叨陪:慚愧地用以自比。鯉:孔鯉,孔子之子。

這個典故是說明自己將到父親那裡聆聽聽教誨。

15.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漢人李膺名聲很大,被他接待的讀書人,感到慶幸,稱為登龍門。後來往往把登龍門用來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榮耀。這裡是說,這次能在宴會上拜見閻公,就好象登龍門一般令人高興。龍門:在現在山西省和陝西省之間的黃河中,那裡水險流急,河裡的大魚聚集龍門的下邊上不去,據傳說,上去的魚將化為龍,因此,「登龍門」往往用來比喻士子忽然得到榮耀,「鯉魚跳龍門」即此意;也用來比喻由於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

這裡含有對閻公的讚美

16.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

楊意:楊得意的省稱。楊得意是漢武帝時一位掌管天子獵犬的官員,一次武帝讀到《子虛賦》,連連稱讚,楊得意告訴武帝這篇賦是司馬相如寫的,於是武帝就召見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賦》上奏武帝,「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間。」

這一句是說如果沒有遇到楊得意那樣推薦自己的人,司馬相如就只能撫凌雲之賦而自我惋惜了。

17.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傳說先秦的琴師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文中這兩句是說,遇到鍾子期那樣知音的人,奏高山流水的曲子,有何慚愧呢?這是作者以伯牙自比,表示既然遇到閻都督這樣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百千國學館 的精彩文章:

傳誦千古的《岳陽樓記》

TAG:三百千國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