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到,提前祝大家春節快樂!

春節到,提前祝大家春節快樂!

今兒地鐵上的人明顯少了很多,互相點頭致意,彼此的眼神中也充滿了堅定。

因為他們彼此知道,只有公司最優秀的人才,各部門最重要的崗位才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在這個車廂。

此刻,拖著行李的人自慚形穢的低下了頭。但沒有人責怪他們,畢竟,每個人能力有限,與其讓他們留在工作崗位上繼續工作,不如放他們回家過年。

看著這個段子的你們 ,明天就大年三十了,今天的各位還在上班嗎?還是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呢?支付寶的五福是否攢齊了呢?

最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在做著回家準備,從回家的穿著到回家需要攜帶的物品,甚至一個朋友還開玩笑,在北京明明活的很精緻,是朝陽Sexy Diva,但回家卻要打扮成東北翠芬,很是無奈。

除了這個朋友,身邊很多人最近都在吐槽著春節,比如,家庭聚會就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兒。在家庭聚會上,總會出現一些別人口中的傳奇人物,他們身居高位,年薪百萬,家庭美滿,前途無量,而他們的身份往往被這樣介紹:我有個朋友,或者是媽媽二姨的妹妹的兒子,爸爸的二姐的老公的,身份設定總是那種在現實生活中八竿子打不著卻又能有千絲萬縷扯上關係的人。.

又比如,過年的時候,七大姑八大姨關於工作怎麼樣?賺多少錢?有女朋友了么?結婚了問什麼時候要孩子?有孩子又問準備在哪上學,如何規划了孩子的未來,這樣的真心話大冒險,是否讓大家會覺得說,世界充滿愛,原來關心自己的人有那麼多的感覺。

很多朋友除了在想著過年回家同時,也在吐槽著春節的各種年俗和會遇到的種種,可關於春節那些年俗的傳承,你雖然年年都過,又了解多少呢?

每逢新春佳節,都會在家裡各個地方貼上"福"字,這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而根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士庶家不論大小,俱洒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福"字了。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一種氣運,即"福氣和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而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

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而我們會過的春節,其實,先秦時期,就有了雛形。而最早則是源於祭祀活動的演化,漢朝時,祭祖是春節的重要活動和習俗。魏晉時,已形成除夕守歲的習俗。

而唐朝時除了守歲外,還流行起了登門百年,還發明一種「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這一形式迅速在民間普及,改用梅花箋紙。當時這種「拜年帖」被稱為「飛帖」。

而宋代人過年開始吃餃子,宋朝稱餃子為「角子」。宋代已普遍開始用紙包火藥做成爆竹。除夕、春節放爆竹之俗便逐漸盛行。《東京夢華錄》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於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貼門神、除夕守歲、十五賞燈會都已經盛行。《萬曆嘉興府志》中記載:「除夕,易門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設酒果聚飲,鑼鼓徹夜,謂之守歲。」

清朝非常重視過年,宮廷過年十分奢華,皇帝有寫福字下賜群臣的習俗。過年要一直延續至元宵佳節才算結束,猜燈謎是甚為流行的取樂方式。

這樣,我們的一些年俗算是有了正式的傳承。

這些年俗,構成了我們最有儀式感節日,春節。也成了一年裡最重要的節日,也許它槽點滿滿,但是也因為這樣,春節才要大張旗鼓,才要隆重,因為春節就是要有儀式感。

最後,提前和大家說一聲:新年快樂,願大家想得到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女生,願你貪吃不胖。男生,願你以後有酒有肉有姑娘,能貧能笑,縱情豁達。

過年也記得要關注泰倫仕喲,過年期間會不定期有紅包放出的喲,請隨時留意!好了,不說了,要去趕火車回家過年了,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泰倫仕

人才解決方案智庫

行業問題的醫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倫仕管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TAG:泰倫仕管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