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因斯坦那麼牛,不過只得過一次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那麼牛,不過只得過一次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6個獎項。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獲獎者被世人認為代表此領域最高成就。

諾貝爾獎從1901年首次頒發,截止2017年共授予了892位個人和24個團體,在個人方面,美國獲獎最多,已經有356人獲得諾貝爾獎,緊隨其後的分別是:英國121人、德國 104人、法國59人、瑞典29人、日本 27人、俄羅斯 23人、加拿大22人、奧地利21人、義大利19人。擁有我國國籍的作家莫言、女藥學家屠呦呦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醫學獎,外籍華人除外。相比其他國家,我國在諾貝爾獎上獲獎較少。

難道我國在物理、化學、生理學、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等6個領域,與其他國家相比差距就那麼大嗎?事實並非如此。我國在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還有被外國津津樂道的「新四大發明」;不久前舉辦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布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中,共14項我國獨佔了8項。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難以獲得諾貝爾獎?

有人將其歸結是體制問題,說:體制的束縛和層層的脫節等導致我國很難出人才,出來的被虛構,沒出來的被埋沒。論據是我國曾經有過一次獲獎的機會:合成胰島素的發明,可是體製造成了錯失機會!還有人發表文章專門論述,其觀點:一是中國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土壤;二是諾貝爾獎的核心是發現和創造;三是大學是大師構成的,不是大樓構成的;四是沒有標準就是有標準,其中不乏論據和認證觀點。但我卻不這樣認為,我更傾向於諾貝爾獎不能客觀反映當今科學的實際進步,評選辦法有漏洞。

就拿愛因斯坦來說,他是現今最為偉大的科學家,然而一生就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獎。1905年,被科學史稱之為奇蹟年,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5篇論文,幾乎篇篇都是諾貝爾獎級的成果,可為什麼諾貝爾獎只給愛因斯坦頒了一次獎,還是挑了一個最小的成就?在1921年,諾貝爾評委會之所以只給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頒獎,是因為對質能方程和相對論,他們全部理解不了,不敢提,即使距離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已經過去16年,可當時全世界理解相對論的只有3個人。

這一事實說明,諾貝爾獎滯後於時代的發展。個人認為我國科學家會在未來獲得大量諾貝爾,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其他問題。至於和平獎的評選,我認為其評選更多帶有意識形態領域的思維,評選結果就更有待商榷。

網友朋友們,您們怎麼看?歡迎評論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眼識珠 的精彩文章:

假如沒有外星人,科學家所說的空閑軌道,人類能否創造行星佔用?
科學家據此推斷:瑪雅文明消失之謎,與想像反差之大令人生疑?

TAG:大眼識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