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年到寺院祈福燒香越高大就越靈?法師揭秘其中「秘訣」

新年到寺院祈福燒香越高大就越靈?法師揭秘其中「秘訣」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與此同時。由於文化與信仰的缺失,人類內心的迷茫亦越發困重。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面對人生與內心的煩惱痛苦,很多人無法自行排解疏導,於是便產生了很多「急來抱佛腳」的盲目信仰。與此信仰相應,大多數人進入寺院道觀,為了求得內心安寧,在燒香禮佛時,受到無良商家的引誘甚至是暗示性的恐嚇,益發追求「燒高香」。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理解看待「燒高香」的說法呢?下面就自己一些淺顯的理解,分享如下:

首先,「燒高香」的說法是一種民俗思想,並沒有從真實究竟的意義上去理解「燒香供佛」的意義。在佛教裡面,「香」是表法的,通俗地說,「香」更代表我們內心的清凈馨香,亦即是「心香」,佛教裡面分為五種: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這「五分法身香」。

單舉「戒香」為例,一個清凈持戒的人,身體就會自然有一種清香之氣,而不持戒,胡吃亂喝,縱慾放逸的人身體都會有各種臭穢之氣,體味重的人如果不用香水化妝品就很難讓人靠近。因此,佛教提倡焚香供佛,是通過有形質的「香」來表達自己凈化心靈的追求與努力,以自己最清凈虔誠的氣息與諸佛菩薩的清凈氣息相感而應,以達到所求如願的目的。而不是以沾滿汽油(太高的香如果不沾油很難點著),冒著嗆人濃煙與刺鼻氣味的所謂「高香」來祈福求祥。

此外,「燒高香」把供佛敬香的清凈行為污染了,讓人們對佛門敬而遠之。認為敬香是有錢人的事,這本身就是違背佛教教義的。佛教提倡「眾生平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與身份地位無關。

崇禎年間的縣令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訓》中就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皇帝的妃子,在年輕時家境貧窮,她曾到寺院拜佛,鼓足勇氣把身上僅有的幾文錢供養給寺院,結果方丈親自帶著僧眾幫她念經祈福。後來她發達了,浩浩蕩蕩來到寺院,讓人獻上千兩黃金。但方丈只是讓其他的僧眾幫著念經。這個妃子就很不開心,就問老方丈為何這麼多錢不給念經。老方丈很認真地說:「以前你雖然幾文錢,但你是用十分的虔誠來拜佛的,現在雖然是千金,但你內心充滿了傲慢,全然沒有了恭敬,所以不需要我為你念經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就能看出佛教的精神,看重的不是地位金錢,而是大家來寺院的一片心意。

古人也說:心誠則靈。我們不能否認「燒高香」的香客的虔誠,但從當前社會環保與旅遊安全及資源節約這三個方面來說,「燒高香」是不可取的,並且極容易造成人心的不平等及商販的貪念惡念。

因此,我們呼籲,請還寺院一個真正的清凈,讓大家以虔誠安靜的心祈福求願,彼此相善,以此善心,我們定能得諸佛聖賢的庇佑,所願圓成。更願世間美好常住!

(轉載網路,有刪節)

猜 / 你 /歡/喜/

《百年前除夕夜一篇家訓令人感動落淚》

《新年到寺院拜佛祈福都有什麼講究?不看不知道!》

《讓自己的新年心想事成嗎?不妨試試這兩位高僧說的方法!》

《想在新年獲得好運嗎?去寺院祈福注意「五重」與「五輕」》

《新年到寺院是燒香拜佛還是抽籤問卦?弘一大師告訴你!》

《本命年犯太歲無喜必有禍? 看佛教教你如何化解!》

《春節為什麼到棲霞?因為這裡有福氣、紅包還有民俗表演!》

編輯丨 明月責編丨法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棲霞古寺 的精彩文章:

都知道佛教吃素 但為什麼佛一直強調禁吃這五種蔬菜?
暖暖眾生情 棲霞古寺臘八節邀請您一起廣結善緣!

TAG:南京棲霞古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