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堂南極,地球的最後一片凈土

天堂南極,地球的最後一片凈土

茫茫天地間,企鵝海豹相伴,眼前是白里泛藍或墨綠中如閃閃黑鑽的浮冰,千姿百態。搭乘小艇穿梭於冰山之間,可窺見自然最純潔的形態。「地球上最後一片凈土」的南極,已逐漸成為旅遊勝地。

呆萌呆萌的企鵝隊伍。

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是南極游的黃金時段。以往,中國遊客去南極都是小規模定製團,但從2016年起,首次以包船形式大規模赴南極。2018年,更是啟動最大規模南極游。大批遊客去往南極,對南極生態有沒有影響?如何應對南極旅遊帶來的環保問題?南極游,能給地球環保帶來什麼樣的積極意義?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該怎樣去留住地球這最後一片凈土!

最大規模的南極游

月光下迷人的南極冰川。

由於緯度關係,南極的季節跟我國是相反的,每年的旅遊最佳時期是12月至2月底,剛好是南極的「夏天」,氣溫在0℃~10℃之間。這個時期正好覆蓋中國的春節假期,所以春節也成為國人赴南極旅遊的一個高峰期。

訪問南極的中國遊客,從2008年的不足100人,到2016年的3944人,增長了近40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南極旅遊第二大客源國。2018年,將有超過6000名中國普通遊客到達南極。而在2011年之前,從中國去往南極的遊客人數還寥寥無幾。

2018年1月14日開始,將陸續有2000名中國遊客從北京、上海、香港出發,飛越大半個地球後,在旅遊公司南極專線的游輪上會合。此次由旅行公司組織的包船游,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南極游。

南極游最大的問題是環保。不過,環保這件事兒,最重要還是要看遊客在當地的行為。為此,這次最大規模南極游的行程手冊堪稱史上最嚴,單是環保規範和注意事項就有30餘項,比IAATO的「南極探訪須知」標準更為嚴格。

南極不是不能去,但去了要非常小心,在全球南極公約中,對遊客的行為有著嚴格的規定。例如手冊中規定:登陸前要用吸塵器對衣服及口袋「搜身」,防止無意中將隱藏的物種留在南極,還要更換經過消毒的特製登陸靴。不可隨意棄置垃圾,不可帶走任何在南極的動植物、人造物品,不可餵食、觸摸鳥類和海豹或接近、攝影而改變他們的生態行為等。

這些要求雖然嚴苛,出發點只有一個:守護世界凈土南極。

2018年駛向地球最南端的一艘艘游輪,是行駛著的環保主義課堂,也是中國遊客素質的一面鏡子。

中國商用飛機首航南極

船上遊客乘坐登陸艇上島遊覽。

2017年12月16日晚,一架中國商用飛機,搭載22名中國乘客,平安著陸在南極洲狼牙機場2500米跑道上,實現了中國商用飛機首次飛抵南極洲,使得未來遊客從中國直飛南極成為可能。

這架商用飛機從香港出發,經15小時飛行抵達南非開普敦補給,再經過5.5小時的飛行後降落在南極的冰雪跑道上,開創了由中國航空飛機運載乘客平安飛抵南極的新歷史。該團簡單調整後,還將乘坐雙水獺飛機,跨越世界上最寒冷、最荒涼和最乾旱的白色大陸,經5?6小時飛行,抵達南極點,創造中國人首次自行組織商務科考團抵達南極點的新紀錄。

據介紹,目前中國南極遊客的數量雖然已排在全球第二,但遺憾的是,中國並沒有掌握南極的旅遊資源,更沒有南極旅遊規則與制度話語權。迄今為止,具有國際南極旅遊組織營運資質的上百艘南極遊船中,沒有一艘是中國的,空中航線也沒有中國飛機。中國遊客要到南極,只能在國內組團,再外包給外國公司來運營。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是該團唯一一位學者。他表示,該次首航將大大推進中國人的南極旅遊熱情,使得中國人通過南極游進一步關心地球,包括氣候變化、生態保護、地緣政治、經濟價值、資源開發以及未來中國作為全球強國在南極的應有權益。更重要的是,中國推進南極的航空旅遊,將極大地提升當下與中國全球地位不匹配的南極作用與影響力。

中國是南極事務的重要參與國。1985年10月7日,中國成為《南極條約》協商國。目前中國科考站總數已位居世界第六位。2015年中國首架極地科考飛機在南極成功試飛。時隔兩年後,中國商用飛機成功降落,開啟中國人自組旅遊南極的新時代。

措手不及的旅遊熱

南極式跳水。

南極游近年來越來越受歡迎。根據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IAATO)統計,在1958年到1987年間,每年平均到達南極的遊客不到1000名;在1993年至1994年間,這一數字開始迅猛增長,雖然一些限制措施部分緩解了這一趨勢,但是,2012年至2013年間,有超過3.5萬名遊客到達了南極。

2014年大年初一,一個上百人的大型中國旅遊團來到長城站。據報道,龐大的市場需求已經使中國成為到南極旅遊人數增長最快的國家。

2013年12月底,俄羅斯的「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洲航行時被浮冰所困。該船船長發出求救電話後,澳大利亞、中國、法國和美國的船隻中斷了自己的日程安排,前來救援。

由於被困船上的乘客基本是遊客,也引發了科學界再次對南極旅遊是否該被限制的討論。遊客一般乘大型輪船,一旦輪船遭遇事故,就有可能因漏油等對南極造成污染。截至2011年,這片海域已經發生了29起船舶事故。

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錢去南極,實現環遊世界的終極夢想。

南極旅遊,對南極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讓一般的、非科研工作的人,有機會身臨其境地感受這個大陸和周圍的海域,了解這裡的物理、化學、生物活動,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

但是南極旅遊對南極地區是有風險的,這些風險主要包括:

1.人為引入南極以外的物種(比如鞋上面的細菌),影響南極生態系統;

2.人為破壞南極環境,比如把人造的垃圾、油脂類的化學污染物遺漏在南極;

3.人為捕捉、恐嚇、餵養南極的動物,對它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不良影響;

4.加大在南極的科考站的負擔,比如有可能要花更多的精力來保護遊客。

世界一直在為保護南極脆弱的環境生態努力,但來自旅遊者的破壞,已經讓南極委員會的專家們有些措手不及。

90%遊客在外圍活動

漂浮的冰川。

基於這些潛在的風險,南極條約對包括科學家和旅行團在內的所有南極訪客的行為,都有極其嚴格的規定。同時,南極旅遊的人數根據科考站的規模也有嚴格的控制,每一個旅行團的規模也必須要得到批准。

為了保護南極脆弱的生態,IAATO經過多年實踐,制定了《南極探訪須知》,規定遊客:不可帶走任何在南極的動植物、人造物品;禁止傷害或干擾南極地區的野生動植物;不可餵食、觸摸鳥類和海豹或接近、攝影,而改變它們的生態行為;不可攜帶任何動植物到南極地區,例如:貓、狗、花草等。

此外,每次登陸前,遊客都會被要求必須消毒並清潔鞋底,返回船上後也必須再次消毒並清潔鞋底。登陸後與企鵝必須保持距離,不可主動靠近其5米的範圍。這一系列規定,都對南極生態環境的保護起到了很好的限制和促進作用。

不同於其他旅遊勝地,由於南極溫度低,自凈能力很差。一塊香蕉皮,在南極需要180年的時間才能被分解,而人類的排泄物則需要更長時間。

探訪南極的遊客,上廁所是在游輪上,上島後一直被要求做到零排放,同時也不能帶走南極的一片東西。

由於《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未作出對南極旅遊明確的限制,使得南極遊客的環保行為要依靠自覺性和教育等來約束,這樣一來效果就很微弱。比如,研究者在踏上南極前,都需要進行全身清理,避免將外來微生物帶入南極污染環境,同時也要避免與動物近距離接觸。

大規模包船南極游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遊客到訪南極,不能不引發環保擔憂。對此,具有30年南極航行經驗的原「雪龍號」船長王建忠表示,遊客漸多確實也存在少數不文明現象,環保的理念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現在隨著遊客人數越來越多,專業領隊的人數遠遠不夠用,也沒辦法約束所有遊客。不過,目前旅行社組織的「南極游」只是廣義上的南極游,「90%的遊客並未真正踏入南極圈,只是在南極的外圍」。

支持南極旅遊者認為,讓人們對南極有親身經歷有助於推動保護南極。事實上,曾去過極地旅行的人,回來後反倒會對環境保護更用心,更願意參與到環保事業當中。用嚴格環保標準去親身體驗,是認識到南極生態脆弱的最好方式。

※(圖片:孫盛琳 王勇 東方IC)

《科學大觀園》2018年2月上(總第540期)封面故事「天堂南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新潮流 的精彩文章:

TAG:最新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