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黑龍江俄僑文化文物展再現哈爾濱百年歷史印記

黑龍江俄僑文化文物展再現哈爾濱百年歷史印記

歡迎關注「文博中國」!

展覽背景

哈爾濱歷史上歐風亞雨、華洋雜處,導致文化的多樣共生,這種文化共生現象體現在物質文化、觀念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各個方面,表現在哈爾濱歷史文化的各個層面。個性生存、文化共生的歷史文化現象造就了哈爾濱近代多元的移民文化。多元文化中總是要有自己的特質文化,也就是說有別於其他城市的獨特文化。哈爾濱近代城市的特質文化應該是中西文化交融,而這種中西文化的交融集中表現在哈爾濱是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的陸路窗口,是將中國傳統文化介紹到西方去的重要驛站之一。

黑龍江省博物館外景

較早的近代化、中西文化的交融,讓哈爾濱刷新了國內多個第一:馬列主義最早經哈爾濱傳入中國,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在哈爾濱創辦,中國西洋音樂教育始於哈爾濱,中國最早的芭蕾舞學校建在哈爾濱,西洋美術教育也是較早經哈爾濱傳入中國……

文化發展又具有歷史的連續性,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發展的寶貴資源和重要基礎。建設黑龍江邊疆文化大省、建設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都離不開對哈爾濱以中西文化交融為特質的多元文化的研究與傳承。

展覽主題和定位

哈爾濱是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共生共融使這座城市獨具特色,素有「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的美譽。哈爾濱百餘年的發展歷史中,曾有多國僑民在這裡生活,其中僑居最久、人數最多、對城市發展貢獻最大的是俄羅斯僑民。因駐路、逃難、謀生等不同原因來哈爾濱並在此定居的俄羅斯人,最多時曾達到二十餘萬人。他們帶來了西方文明,是哈爾濱現代工業的開拓者,並一直與當地居民融洽而居,當地中國居民則對他們表現出友善、包容和尊重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成為哈爾濱當代城市精神的重要內涵。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蒙俄經濟走廊」,以及納入此框架內的「龍江絲路帶」正以迅猛之勢橫跨亞歐、聯通海陸。當此大時代背景下,黑龍江省博物館隆重推出「黑龍江俄僑文化文物展」——這一國內首個以俄僑文化為主題的專題展覽,旨在呼應並服務於「龍江絲路帶」建設,從而同沿線國家一同築建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

為了完成這一宗旨,展覽在立題和選材上,以百年前在中國最大的俄僑聚集地——哈爾濱為背景,以豐厚的館藏為依託,描繪隨著中東鐵路的開通,俄僑文化的融入與繁榮,展示在近一個世紀的滄桑歲月中,哈爾濱傾情演繹的海納百川的氣概和多元文化共生共存、互通互融的華彩詩篇。

展覽布局

黑龍江省博物館的展廳大樓本身就是一座俄式老建築,「黑龍江俄僑文化文物展」展廳位於建築的一層空間,由五個展廳相互連接,以現有建築結構為基礎,充分利用其空間布局特點,採用「印象派」藝術效果與現代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將整個展覽設定成為一個由時空隧道穿越至哈爾濱火車站,出站後途經哈爾濱城市街道,最後回到家中的空間轉換場景,展線設計簡潔實用,使建築空間實現最大化利用。序廳設計了一組時光隧道,一列由俄羅斯開往哈爾濱的老火車徐徐駛來,復原了中東鐵路場景,運用鐵路、工商、教育、建築、科學、文化、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典型俄僑文化符號營造展覽環境,以「哈埠初成」「商場崢嶸」「尊師重教」「凝固華彩」「科研曙光」「百花齊放」「紙媒風雲」「日常生活」等八大單元,引領觀眾走進那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殊歷史時代,讓觀眾跟隨俄羅斯僑民的生活軌跡,充分體會俄僑的歷史與文化,讓中俄友誼在這裡得到升華與延續。

序廳通景

第一展廳,為「哈埠初成」與「商場崢嶸」兩部分內容。「哈埠初成」單元介紹了鐵路興建背景,並利用觸摸屏展示完整存世僅三本的《中東鐵路大畫冊》,後半段展線展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心設置實物台陳列大型文物。第一展廳後半部分為「商場崢嶸」單元內容,展示了部分紙質文物,中心展區則集中陳列大型商業文物。

第一展廳

第二展廳,為「尊師重教」和「凝固華彩」兩部分內容。「尊師重教」單元利用通道一側以學校為主要形象的展示空間,展示與教育相關的文物和信息;利用鐵藝校門造型將展廳分割出的另一區域展示「凝固華彩」單元內容,建築模型的設計結合冰雕與晶瑩剔透的水晶球,展現了老建築的美輪美奐,觀眾還可以觀賞聖尼古拉教堂和黑龍江省博物館的三維動畫。

第二展廳

第三展廳

第四展廳,通過場景復原與文物穿插利用的形式,展示了俄僑的日常生活。VR眼罩、新老地圖互動遊戲、視頻播放窗更是提高了觀眾的感官享受。

第四展廳

展覽的主要特色

1.建築與展覽內容統一

黑龍江省博物館主體建築為艾爾諾貝新藝術風格,是承載俄僑第二故鄉美好回憶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可以說,展覽不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與外周建築相互呼應,相得益彰。建築成為展覽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展覽亦理所當然地成了建築的註腳與內涵。

浮雕牆

2.展廳設計理念與歷史和主題相呼應

隨著中東鐵路的修築,哈爾濱發展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貿易港口城市,並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驛站。大批移民給哈爾濱的發展帶來了鮮活血液和蓬勃生機,並對黑龍江乃至全國近現代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特殊歷史背景,造就了哈爾濱獨有的城市風格。

原中東鐵路鐵軌復原軌道

因此,在總體形式設計上,貫徹「一以貫之」的展陳理念:序廳浮雕牆設計是以抽象方式將鐵路穿插於哈爾濱的標誌性老建築中,並塑造中俄設計施工者形象,使觀者一目了然鐵路帶來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序廳和展廳連接處,藉助一條玻璃棧道下的中東鐵路鐵軌引領觀眾走入時光隧道重返老哈爾濱,使觀眾在第一時間感受到中東鐵路在文化中的橋樑作用,也自然過渡到後續展廳文化內容的鋪陳。

3.提煉文化符號作為設計元素

建築是城市文化的寫照,漫步在哈爾濱的大街上,大都會被俄式風格基調的建築所吸引,它們集中展現了新藝術運動、巴洛克、文藝復興、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折衷主義、中國傳統和現代主義等多種藝術流派相結合的建築風貌,使哈爾濱成為中西合璧、古今相映的建築藝術城。

博物館建築模型

哈爾濱的規劃和建設,完全以俄羅斯的規劃和建築師為主導(主要來自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以莫斯科的規劃和建築為藍本。在街頭巷尾的大小建築中均採用俄式建築風格,以期為俄僑營造家鄉氛圍。

在「凝固華彩」單元的設計中將俄式冰雪水晶球與哈爾濱老建築模型相融合,並以冰雕立柱造型為底座,與展廳牆面的冰雪元素、哈爾濱老建築剪影、老建築照片和展廳上方的鏡面相呼應,在方寸之間凸顯冰雪世界中的歐式建築之美。

4.文物與展示需要的自然結合

旅居哈爾濱的俄僑將哈爾濱這座城市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們在這裡學習、工作和生活。藝術,豐富了俄僑的閑暇時光,也影響了哈爾濱今天的城市文化,音樂、繪畫、芭蕾舞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家鄉食物的味道可以慰藉遠離家鄉的離愁,俄僑們給自己的第二故鄉帶來了啤酒、紅腸、列巴、格瓦斯、冰棍、糖果等,形成了哈爾濱別具一格的飲食文化;為數不少的俄僑在哈爾濱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時光,鐫刻在相冊里、浮現在腦海中的是那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異國風情的建築、綠紅黃白的四季風光和身邊那個溫柔的他(她)。

「凝固華彩」單元的動態展示

「日常生活」單元,將俄僑使用過的鋼琴、沙發、壁爐、餐桌、取暖爐、茶炊、梳妝台和相冊等文物與硅膠人像、藝術品相結合,復原了客廳、餐廳和閨房的場景,並將視頻窗設計成卧室的窗外播放景色變化,營造了濃郁的家庭氣氛和思鄉情懷

5.文物特點

此次展覽中展陳的文物主要來源於館內舊藏和俄僑的無償捐贈。黑龍江省博物館的前身是創建於1923年的民間科研組織東省文物研究會的陳列所,該研究會的發展歷程與黑龍江地區近代早期文博事業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研究會雖僅存6年多,卻開啟了黑龍江地區近代文博事業的先河,依託其創立的博物館機構和下設的各個學術股廣泛搜集和保護各類文化遺產,並設有地方出版物部,專門收集、保存哈爾濱出版的俄文、其他外文報刊等出版物,舉辦內容豐富、種類多樣的陳列與展覽,開展科學考古考察與調查,公開發表與出版學術成果,推進普通民眾文化普及,使得黑龍江地區近代文博事業在其初創期就迎來第一個發展高峰期,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推動了本地區博物館學、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發展。

「日常生活」場景復原之餐廳

「日常生活」場景復原之閨房

「日常生活」場景復原之客廳

由於博物館的歷史背景原因,館藏了大量的東省文物研究會時期的動植物標本、科研器材、文物展櫃、出版物、照片和照片玻璃底片等文物。

此次展覽藏品挑選原則是全方位展示藏品的時代感、真實感和老哈爾濱情懷,讓觀眾看到一個完整的中俄文化交融的老哈爾濱景象。展覽注重文物組合,對精品文物給予充分空間,通過多種手段揭示其內涵。在序廳展板上使用了黑龍江省博物館舊藏的相片玻璃底片複製品,展品與展板完全有機融合到了一起,展板亦即展品,而展品亦成了展板。這批反映了歷史影像技術發展的文物,承載了眾多老哈爾濱的文化記憶,用歷史影像說話,直觀震撼。

「科研曙光」單元中,使用東省文物研究會時期的老展櫃和老藏品講述相關主題和黑龍江省博物館的歷史沿革,老展櫃與新展櫃相互比對反襯,為觀眾營造了古樸厚重、滄桑懷舊的情感氛圍。

「科研曙光」單元

「科研曙光」單元的場景復原

科學實驗場景復原

6.輔助展品亦有深厚的內涵

展覽共使用輔助展品249件,以詮釋文物、擴展主題歷史外延背景為目標,注重內容的充實有效,對文化背景進行了全方面詮釋,同時講求真實性和與背景的相融性。種類包括圖版、圖片、燈箱片、藝術造型、硅膠人像、多媒體外延知識等,選材包括照片、地圖、老報紙、文獻資料等,就連展廳內的藝術鐵門隔斷和硅膠人像的造型都是有出處,力求在750平方米的空間里,最大效率化、精準化地展示俄僑文化產生的背景和繁榮時期的中西方文化交融下的哈爾濱獨特的地域文化。

「百花齊放」單元

「百花齊放」單元的小舞台

「商場崢嶸」單元的收銀機

「紙媒風雲」單元

7.科技運用色彩紛呈

「哈埠初成」單元介紹鐵路興建背景,利用觸摸屏展示完整存世僅三本的《中東鐵路大畫冊》的內容。這本大畫冊是聖彼得堡的攝影師費舍爾,以其歷時6年之久拍攝的中東鐵路修建照片為藍本出版的。作為一場巨變的見證者,攝影師的腳步始終追隨著中東鐵路工程的步伐,儘管這一巨大工程在兩千多公里的沿線同時展開,這位盡職的攝影師仍然沒有遺漏任何一個重要時刻。其中的一些圖片資料,形象直觀地反應了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集合了中東鐵路修建過程中大量的實物圖片。這些圖片內容涉及鐵路修建現場、當地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房屋、教會學校、車站設施以及自然地域風貌、官員視察鐵路地區的場景等,形象地表現了整個鐵路沿線地區的人文、經濟、宗教、建築、自然與政治勢力等多種歷史狀況與人文印記。全部圖像均為第一手資料,內容翔實,大量少見的歷史老照片完整、真實,多角度地再現了百年前的中東鐵路及其沿線人文風光,是俄僑史、東北地方史,乃至東北亞國際關係史研究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同時也是研究中東鐵路建築特點的有力圖文材料。這些凝固的歷史片段,為觀眾們獻上一席視覺饕餮盛宴。

「哈埠初成」單元

「日常生活」單元,運用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技術,使真實場景與虛擬場景無縫銜接,既拓寬了展陳範圍,又提高了觀眾的感官享受和互動體驗,觀眾可以通過VR眼鏡觀看百年前的俄僑生活風貌。

博物館還在官網添加虛擬展覽入口,採用現場實際拍攝採集真實照片,並利用軟體拼合技術將展廳實景變成360度全景圖的網路虛擬博物館。觀眾通過網路足不出戶就能參觀到三維空間實景圖,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8.完善的設施與服務

整個展覽設計兼顧文物保護大環境、微環境溫濕度的科學控制,加強防震、安防和消防等,保障了展覽能夠長期高質量地展陳。還設有專職展廳文物管理員,負責展廳文物的檢查、監測與保護,每天定時核查並記錄,出現問題及時處理。需要重點監護的展櫃,放置溫濕度測量儀,對光照敏感藏品的減少燈光中的紫外輻射和紅外輻射。

VR眼鏡觀看百年前俄僑生活風貌

展廳設置視頻、出入口控制、入侵報警、手動緊急報警、有線和無線對講系統,入侵探測裝置監控範圍覆蓋重要區域及各通道、出入口;安防系統主控設備具有報警與圖像顯示等功能;消防安裝預作用噴淋滅火系統,並配備消防栓、滅火器等設施。展廳採用EPS應急照明系統,安全疏散、安全出口等標識醒目清晰,前台提供諮詢服務,展廳內和公共空間設有觀眾休息椅。

閨房視頻播放窗

該項專題陳列每天定時提供兩場專職講解員免費講解,提供全天候專職講解員收費講解和志願者講解,並提供俄語、日語兩種外語講解服務。舉辦「暢遊在龍博 說說俄文化」和「哈爾濱的異域印記——俄羅斯文化對哈爾濱的影響」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將課堂與展廳連接在一起,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

志願者服務

宣傳推廣

展覽的開幕正值2017中俄博覽會召開期間,黑龍江省博物館積極加強展覽的宣傳工作,與中央電視台第四頻道、《黑龍江日報》《新晚報》《哈爾濱廣播電視報》、黑龍江電視台、哈爾濱電視台、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合作,或發信息、或發專題專版、或專題訪談等,多層面、多角度推介展覽,並積極建設線上服務,以官網、微信等方式為推手,向市民發布信息報道,與觀眾進行互動與溝通,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推廣效果。

配合中央四台錄製節目

文創開發

展覽推出後,黑龍江省博物館積極快速啟動文創產品開發工作,參考本館建築製作了針對不同觀眾人群的文創產品,從一個小側面實現了觀眾將展覽帶回家的願望。不但收到良好的成效,也加大了在今後工作中不斷挖掘展覽文化底蘊、大力開發文創產品的信心和動力。

博物館文創

社會反響

展覽開放後,吸引了中國、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內外專家學者,參加世界原居哈爾濱人交流大會的150餘位俄僑,俄羅斯留學生團隊和對哈爾濱充滿熱愛之情的新老哈爾濱人到此參觀。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的老物件上尋找著和自己有關的故事。自2017年6月16日開展至12月底,服務觀眾153631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觀眾數量57126人次。

歷史的車輪從未停歇,歷史機緣和情感紐帶把哈爾濱與上世紀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外國僑民緊密聯結在一起,在百年歲月中,哈爾濱海納百川的氣概和多元文化的精彩留下了灰色與絢爛並存的記憶。

外國觀眾參觀展覽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哈爾濱這座充滿異域風情的國際化都市,繼續保持著其在東北亞地區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地位,並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城市。黑龍江省博物館作為地域文化的傳播者,精心推出的「黑龍江俄僑文化文物展」是深入推進民心相通的文化橋樑,發揮了文化睦鄰的作用,也為確立哈爾濱東亞文化之都的地位積極助力!

編輯:陳 梅

《中國文物報》2018年2月13日第6-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中國 的精彩文章:

晉南東周考古的新突破——陶寺北墓地發現墓祭、喪葬遺迹,新出「衛侯之孫申子之子書」刻銘編鐘
拓寬體裁 景象盈目——評《鑒若長河:中國古代銅鏡的微觀世界》

TAG:文博中國 |